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发表了俞筱敏同志的《李清照诗的用典艺术》。作者认为,清照诗大多用典,方法多变,灵活自如,恰到好处:寓理于典,寄意深远;寓情于典,浓郁深曲;寓景于典,自然  相似文献   

2.
典故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恰如其分地用典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使难以明言的情意得以顺畅地表达。李商隐在用典方面是位大家,他的诗在用典方面有三个主要的特色,第一是用典的不着痕迹,第二是死典活用,第三是化实为虚。  相似文献   

3.
“属辞比事,乃为通谈。”赵贞吉作诗,也不例外。其用典故的特点有:一、所用古人姓氏,往往与所写当事人同;二、所用故事多和当事人相切。为赵贞吉诗作注者,当应特别关注之。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留存的诗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有着深湛的思想意蕴,沉厚的时代内容和浓挚的艺术气韵。诗中豪气纵横,笔触犀利,充盈着阳刚之气、骏健之风,形成了与其词风迥然有别的独立诗格。  相似文献   

5.
用典是唐宋诗常见的一种表达手段.唐宋诗用典有明用、暗用之分。但无论明 用或暗用,只要有利于抒情就是用得好的,因为有的诗则非用典不能表情达意.当然也有用得 糟的。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写诗很乐意用典,并且用得很得体,这不仅使他的作品增加几分含蓄优雅细密的情致。同时又大大增加了所要表达内容的含量,给人以更多意会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唐朝诗坛上享有盛誉的李贺,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类似神话的人物,他的不朽篇章伴随着他短暂的一生,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关注。仅从其诗歌的用典来看,就可见他的知识结构及其用典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 用典,又称用事或使事,是指在诗文写作中为着内容表现的需要而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掌故和前人妙语警句等的一种艺术手法。我国古典诗歌,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大量地,广泛地运用这一特殊的艺术手法,形成了独异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它在有限的篇章里,以少量的语词注入了更大容量的丰富内容,使诗歌写得凝炼警策,含蓄深厚,启迪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以及增加诗歌的气氛以发人幽思,借抒怀抱和感情。  相似文献   

9.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堪称国粹。在楹联的创作中,典故的运用是经常性的手法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楹联用典的八种方法,对创作和欣赏楹联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鲁迅杂文用典的精妙艺术。首先,用典要有新意深意,不能拘守于典,唯典是从,浮泛在典故的一般意义上;要勤于思索,善于思索,以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揭示典故与现实的本质联系,使典故焕发出强大的思想力量。其次,用典要重视技巧。鲁迅用典含蓄蕴藉,明白易懂,气度恢宏,眼界开阔,多用意引不爱照录,善于化用不被典囿,而且结构灵活自如,不拘一格。因此,鲁迅先生用典达到了融化古今、出神入化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典故,毛泽东历来采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科学态度,善于在批判、改造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他的诗词创作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突出  相似文献   

12.
稼轩词用典隶事,深沉宛曲,独出机杼,内容丰富多彩,手法变化奇妙,梁启超誉之“前无古人,后无来”。其为:一是怀古词,借典抒愤,英雄末路之悲,沉沦下僚之愤;二是比兴象征手法的创造性运用,言近旨远,辞约而意丰;三是精心选择寓意相近或相反的典故,连续嵌入同一词作,收到强化感情渲染,连绵词作意境的作用;四是利用典故的多义性,在不同词作中一典数用,取得语意翻新、迭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典情况优于前期,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从表达效果看,用典能使诗词蕴涵丰富,形象生动;从写作题材来看,用典的内容十分广泛,或抒发思家恋乡的情怀,表达真挚的情意;或怀念好友旧交,歌颂纯洁的友谊;或抒写情境气氛,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或心忧国家,讽喻当朝的社会现实;或彰显将士的英雄豪气,表达爱国志向;或表达空怀一腔热血的悲愤,宣泄心中的抑郁。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诗文善于用典,用典有利于论证和阐发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和主张,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朋友之间的友情,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柳宗元用典原因是多方面,这对其诗文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两个方面对杜诗的用典艺术进行分析。一是类型分析,从典故与现实的关系分,有肯定性典故和否定性典故两种;从典故所影响的范围分,有整体性典故和局部性典故两种;从典故的来源分,有事典和语典两种。二是现实意义分析,借典故,讽刺当时时政;借典故,抒写自己情怀;借典故,评价他人功绩;借典故,以有效地避免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清代学者杭世骏说过:“作者不易,笺疏家尤难。何也?……为之笺与疏者,必语语核其指归,而意象乃明;必字字还其根据,而证佐乃确。才不必言,夫必有十倍于作者之卷轴,而后可以从事焉。”(《道古堂集》卷八《李太白集辑注·序》)他强调注释古籍必须学识淹博、用语精审,也指出了替古籍作注的艰难。  相似文献   

18.
张占峰 《考试周刊》2014,(15):24-24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其中她最推长的、成就最高的还属词,因此她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着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寂寞与思念成为主调。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代表词作的分析,在赏析其清婉余味的同时,察其悲,担其忧,解析其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及女性美。  相似文献   

19.
女词人李清照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细腻敏锐的艺术感觉,这与她的家学渊源、闺阁生活狭窄闭塞、后半身的漂泊流离等不无关系.其独特细腻的艺术感觉,一是伸向自然界,一是伸向内心世界;同时,对色彩感受的敏锐、对时代氛围感受的敏锐,都加强了她的艺术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具有塑造形象见独特、表现手法见新奇、锤炼语言见“本色”、“婉约”正宗风异风的艺术个性。八百年来,李清照的词有力地震撼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读者的心弦,为人们广泛喜爱和高度赞誉。正是李清照的词独树一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因而满足了欣赏者的多种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