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5,(9):19-21
丘逢甲佚文《嘉应彭孝廉炜瑛涉趣园诗钞序》与佚诗《次韵答彭少颖同年龙川七绝二首》为《丘逢甲集》所失载,亦未见学界有所披露,系新发现之丘氏佚诗佚文。对研究丘逢甲之文学思想及创作,有颇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晚清的诗界革命运动,是旧文学向新文学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中国传统诗坛在外来思想文化影响下发生的重大转变,因而理应受到文学史研究工作者的注意。近年,这一课题也的确成为热门,陆续有多篇论文发表。但是,诗界革命主要参加者与诗界革命的关系,仍亟待认真探讨。本文便想简略地述说一下著名台湾诗人丘逢甲与诗界革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日翻阅湖南地方志,偶然发现朱熹的一首佚诗——《洞木山村舍》。诗曰: 梯云石蹬羊肠绕,转壑飞流白玉斜。一段轻烟春澹薄,数声鸡犬野人家。光绪《湖南通志》卷285艺文40金石26介绍《宋洞木山村舍诗碑》云:“《辰州府志泸溪杂识》:明崇祯初,浦市民间甃土地祠,掘地得碑,有洞木山村舍诗一首,为考亭朱文公所题。按公未尝至辰,不知由何得此诗。《嘉定(湖南)通志》按:此诗大全集未见。桐木山为辰州府城之主山,今隶沅陵。而浦市居沅陵、泸溪两界之地,故此刻《辰州府志泸溪杂识》载之,惟县志桐字作洞,未知孰是。”  相似文献   

4.
最近,于一偶然机会,见晚清民国重要政治人物、著名诗人郑孝胥五律一首,现全文抄录并略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柏庄诗草》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丘逢甲的一部早期诗集。其中的《虫豸诗》50首,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象、明白晓畅的语言、水乳交融的用典、含蕴深刻的哲理、强烈的讽刺意识、深沉的爱国情怀,令人读后顿觉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学习和研究这些作品,对我们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脱口诵出了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日甲午之战,以清朝政府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而告终。  相似文献   

7.
丘逢甲19世纪末20世纪初寓居岭东,其既是“诗界革命”的重要代表,用满腔的爱国热情谱写“新派诗”,又创办新式学堂,大开岭东新学教育之风。丘逢甲诗歌反映的新思想与开创的新境界,呈现了新学教育理念与思想。诗歌创作与新学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是丘逢甲在诗人与教育家两者间的身份契合点。他在“新派诗”中表达新学思想,并以新思想成就诗人“新”与“健”的境界。可以说,“新派诗”与新学教育实践奠定了丘逢甲诗学与新学思想在文学史和教育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受新月派新格律诗学影响很深。本文发掘出被臧克家有意遮蔽的佚诗4首,它们对格律形式的刻意追求,进一步印证了他早期与新月派之间的渊源关系,对深入研究臧克家的新格律诗学及新月诗派新格律诗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曾说杨刚是党内少有的女干部.她长期在国外工作,文学创作只是副业爱好,但却留下了不少既有时代精神又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1984年,即她离世2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萧乾编、胡乔木作序的《杨刚文集》,她的文学成就才得以比较集中地展现人间.萧乾在编后记中记述了收集作品的艰难,声明遗漏难免.近年在翻检旧报刊时,发现杨刚两道1941年9月刊于茅盾主编的《笔谈》创刊号的抒情诗,《杨刚文集》未收入.这两首诗颇好,特抄录于此.  相似文献   

10.
在《草叶集》中占有独尊地位的诗稿多是境界阔大、气象恢宏、表情质直、声音激越的,这是评论者多所推崇的。另有一些文小质轻、但隽永、深微的诗篇,则是评论者较小涉足的。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一只沉默而坚韧的蜘蛛》,探讨惠特曼诗歌含蓄、凝炼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春节时候,我曾在厂甸买了个旧抄本,吴梅村诗抄残卷。当时,我看它笔致流动,必不是一般抄本。因为我曾在友人家中见过吴梅村的字联,那是商务印书馆影印的,他们如何鉴定真迹,不得而知。这个抄本与字联笔迹很相似,我买它时,也有那种想法,是不是吴梅村的笔迹呢?待拿回来一看,上面有引《艮斋杂说》、《新世说》、《西河诗话》等文,作为注释,这自然不会是吴梅村的手抄本了。但是,我将它和吴梅村诗文集对校,却发现这抄本比刻本多出八首诗来。这使我大为惊奇,驱使我连忙去查别的本子,看看是不是也都没有收入。  相似文献   

12.
谢新华 《考试周刊》2013,(66):21-22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存在语言、韵律的先天缺陷,不足以作为新诗的典范,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缺乏权威性和经典性。  相似文献   

13.
丘逢甲(1864—1912)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诗人,清末民初卓越的“抗日护台”爱国志士和教育家。 丘逢甲祖籍河南,于南宋末年迁入福建上杭,再迁居于广东蕉岭县文福乡。其曾祖父子清乾隆年间才迁居于台湾彰化县东势角(今台中县东势镇)。丘逢甲幼从父教,性聪颖,六岁能文,七岁能诗,十四岁应童子试,获全台首名,被台湾巡抚兼主考官丁日昌(丰顺县人)誉为“东宁才子”(“东宁”乃台湾别名),旋于翌年(1889)赴北京会试联捷考中进士,被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他不满清廷昏瞆腐败,不愿为官,遂即告假返台省亲。自1890至19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为止,他先后讲学于台中衡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嘉义崇文书院。  相似文献   

14.
18 95年抗日保台的兵败 ,是丘逢甲一生的重大转折。丘逢甲从台湾内渡后回粤十余年生涯中 ,乐于乡土 ,关心乡情 ,热爱家乡名胜 ,敬仰家乡先贤 ,同情百姓疾苦 ,兴学育才 ,他的所见所闻、所交所往 ,都是与客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作诗文以及行踪活动 ,无不洋溢着他对客家祖籍地的热爱、对客家人的情愫 ,反映了丘逢甲作为一个客家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种纯朴自然的客家情结  相似文献   

15.
16.
韩国高丽时期编辑的《十抄诗》收录了不少中唐至五代的佚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在参考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晚唐成都籍诗人雍陶的佚诗入手,对《十抄诗》的文献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清乾嘉时期藏书家以黄丕烈为一大宗,其藏书处名曰"百宋一廛",以庋藏宋版书闻名于世,其诗人、学人之身份也应当引起学界重视。黄丕烈晚年参与苏州地区影响较大的问梅诗社,并在参与社集的三年内创作了五十余首诗歌,其中以古体与律诗为多。黄氏身后诗作大多散佚,今存《问梅诗社诗钞》中的五十余首作品,可以补考其生前最后几年的交游、收藏活动,对其学术思想研究也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黄遵宪和丘逢甲同是晚清客家名人,“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两人自1889年京城相识便结下了忘年之交,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经常书信往来和诗歌酬唱,交情甚笃。学界对他们的交往有着不同的解读,或认为“诗坛争雄”,或认为“亲密无间”。通过再梳理黄、丘的文字因缘,提出了黄、丘的诗歌酬唱和交往是自觉的,彼此并无意于诗坛争雄,但唱和的频繁程度和唱和中大量用典的现象,给时人造成了诗坛争雄的印象观点。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评价黄、丘的交往,即回归他们本身,回归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回归诗歌以及“诗界革命”。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 ,丘逢甲是一位壮烈的民族英雄。但由于种种原因 ,其英雄主义特质一直未被人们认识和承认。本文从丘逢甲的英雄观、英雄壮举、影响其英雄评价的原因等 ,对其英雄主义精神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