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光辉:阿来先生,您曾经在阿坝的一个小山村做过教师,后来到马尔康工作,然后到了成都.从青年到壮年,您生活的区域有一个从边远山区到中心城市的过渡,我想这两个地区的环境会对您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否请您谈一谈对这两种不同环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1985年是中央戏剧学院建院35周年,也是国立剧专50周年校庆."小疯子"朱家训拜见了自己的老师曹禺,也会见了同班同学叶子和"大疯子"凌子风.盈盈水,师生情,风风雨雨、坎坎坎坷坷50年,别时难舍相见更欢,酸甜相间更有味.朱家训走到曹禺老师身边问:"万先生,你还记得我否?"曹禺先生一愣,望了朱家训一会儿,笑着说:"你不就是第一届那个最小、最顽皮的学生小疯子朱家训吗?"此时,凌子风走来,曹禺对着他说:"您,我就不说了,著名的大导演."凌子风忙说:"哪里,哪里,您永远是我的先生,我也永远是您的学生.孙猴再闹也离不开您的手心啊."曹禺十分激动,拉着叶子、朱家训、凌子风等第一届学生说"留个影吧,50年啦,不易啊!"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庞杂的时代 这是一本庞杂的小说 闫文盛(以下简称"闫"):邱先生您好,早在10年前,我就读过关于您的访谈,此后一直留意您的创作,所以对我而言,您早就不陌生了.不久前看到刘震云先生为您的新长篇<教授>作的序,中间有一句话,"也许,他要的就是浑浊和新生",读过后印象很深.那么,我们就从您的这部著作谈起吧,为什么会想到写<教授>?这是您写作的一个自然延伸吗?  相似文献   

4.
消息灵通的“广播先生”每天早上7点或下午16点,当您打开收音机,将频率调节到1197千赫时,一个男中音在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响起:“广播先生,是您了解世界文化信息的窗口;广播先生,是您获取娱乐广播信息的朋友。听众朋友,您好!您现在收听的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的广播先生节目,我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魏星……。”随着这亲切美妙的嗓音,随着这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广大听众走进了一个文化艺术信息的百花园。文艺台新来的这位“广播先生”,每天不辞辛劳,  相似文献   

5.
《上海档案》杂志编辑几次向我约稿,由于琐事多,久久没能交卷。近日整理旧稿,翻出了珍藏着的朱自清先生的亲笔书信和文稿手迹。这几份朱自清的手迹原本都是他写给我的老师林仲铉先生的,后来林先生因见我研究朱自清,便将他珍藏着的朱自清先生的书信和文稿手迹割爱转赠予我。以下,我就讲述一下这几份朱自清手迹的背景故事吧。 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闻一多在昆明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朱自清正在四川成都。当时他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夫人陈竹隐和子女住在成都,暑期放假,来自清乃回家和妻儿相聚。门日,他在四川报纸上得知闻一多遇害的噩耗,当晚即给闻一多夫人高孝贞写了一封信,表示对闻一多被害的愤慨,对闻夫人进  相似文献   

6.
幽默     
一帽多用 帽店的店员对一位先生说:“这样的游泳帽最适合您,买一顶吧。” 先生谢绝:“不必,我头上这几根头发数都能数出来。” 店员跟上说:“可您一戴上这种帽子,别人就不会数您的头发了。”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5,(3):42
今天,2015年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您的脸上,亲爱的读者,送到您手上的,是一份全新的成都晚报。这份报纸承载了59年城市的历史,承载了59年市民的厚爱,在波涛汹涌的互联网时代,经历了嬗变和涅槃,正昂首阔步,踏浪而来。新的一年,成都晚报带给您的,是新闻碎片化时代,我们的深度观察和思考;是人来人往的喧嚣都市,文字的民生回归和社区温情。这份新闻纸,还远远不止这样。在信息化分分秒秒的今天,随着这全新的新闻纸亮相的,还有成都晚报社区新媒体矩阵的闪亮登场。我们的移动社区新媒体——微成都新闻客户端已经正式上  相似文献   

8.
2003年9月11日,正值中秋佳节,我拨通了刘白羽先生家的电话.小汪秘书说:"你也好吧,我听出了你的声音,你是通州区政府的杜大夫,请稍等."一会儿听到先生的声音,我赶忙说:"刘老,今天是中秋,首长委托我去拜访您,您看何时方便并再一次正式邀请先生您来通州,来张家湾,来家乡看看."  相似文献   

9.
《张颔传》的成功,至少一半得益于使用了访谈体闫文盛(以下简称"闫"):韩先生您好,今天访谈的重心是《张颔传》,一个大的主题背景,是您的传记文学。我知道迄今您已出版了三部传记作品,除《张颔传》外,另有《李健吾传》和《徐志摩传》,我认为这三部传最能体现您的文学风范。可以说是您此  相似文献   

10.
阿来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尘埃落定》,它吸引了我,尤其是那个“傻子”。它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简单得像高远的天空中那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小丑,一些永远不开窍的“聪明”人。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我与阿来在一家叫“铭典”的咖啡屋见面了,他个头不高,不胖,但结实,一看就知道是位厚实之人。实在的他,在办一件实事,他主编《科幻世界》,是一份销量惊人的杂志。我们的谈话从他的出生地开始。唐朝晖:您出身在阿坝,您是哪一年到成都的?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96年我才到成都。  相似文献   

11.
新闻周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最近提出要废除三好生制度,对此您有什么评价?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我首先对顾明远先生表示敬意。我相信这一提法源出深刻的思考。“三好”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1953 年,毛泽东提出“三好”概念时,是把“身体好”摆在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2.
李:傅老,我刚才访问了罗哲文先生。他介绍我一定要采访您。我看到您客厅的这副甲骨文对联:“周游列国东方子,博通古今大学人”,友人对您如此高的评价,也可见罗老推荐的份量。  相似文献   

13.
问:王老,您好。我们知道您和巴金先生有着六十多年的友谊,现在,巴金先生的百年诞辰就要到了,您能和我们谈谈您的心情吗? 答:好的。巴金先生百年诞辰,和广大读者一样,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在1997年9月为《巴金书简》所写的《小序》中曾经讲过:“尽管我老弱病残,可我想,我们仍然有勇气跨入下一个世  相似文献   

14.
《“知识就是力量”吗?》争鸣之九学生:王老师,您好!看了1996年3期《现代传播》上您的《我看“文化就是力量”说的依据》的文章之后,我又看了其他一些争鸣文章,最近《明日周刊》(1996年11月8日)又以很大的版面介绍了关子这次争鸣的情况,特别是1996年5期的《现代传播》上又发表了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给这次争鸣的引发者朱光烈先生的信以及朱先生的回信,我有很多问题想向您请教。老师:我很愿意同你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学生:王老师,我知道,您是搞电影美学的,为什么会对有关文化与知识的争论感兴趣了呢?老师:主要原因是因为我…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在北京宽沟招待所,我与季羡林先生进行了五个早晨的采访,就季先生的一些生平往事以及一些大事记进行了访谈。于青(以下简称于):季先生您好,因为要写您的传记,我想就一些史料性的问题跟您聊聊。季羡林先生(以下简称季):可以。这些方面的材料我都写过文章,你可以去查一查。于:好,我们就开门见山。季先生,您去德国留学十年,回国后您先后去过上海、南京,后来直接去了北大,就是没有回到家  相似文献   

16.
1991年,经济状况很糟,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关门大吉。我陷入了很深很深的麻烦之中——我足足欠了银行几十亿美元。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工作,秘书告诉我:“特朗普先生,今晚您有一个银行家的会议要参加。”这是一个半正式晚宴,我以前经常参加,会有2000名银行界人士到场。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月初是潘旭澜先生70寿诞,作为他的学生,能和先生一起共度这一快乐的生日,内心的喜悦是无法言说的。对先生来说,30年前根本就没有过70岁生日这个奢望,那时他正在苦难之中,能活下来就属不易。好在经历磨难之后,先生今天能健康愉快地与家人和学生们举杯笑谈,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80年代中期我考入先生门下,随先生治中国当代文学,于今已有15年了。说来汗颜,这15年来,先生的学问没有  相似文献   

18.
贝维布鲁克先生: 贵报特派记者、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公子兰道夫·丘吉尔,不久前在麦克米伦访问我国期间曾来我国采访。我在莫斯科国际饭店同(?)道夫·丘吉尔作了长时间的谈话以后,就产生了给您写这封信的念头。先生,您大概从来没有机会看到和听到小丘吉尔在莫斯科对苏联记者谈话的情形。因此,某些情节对您可能是有趣的。  相似文献   

19.
陈琦萍先生在《我与(论语〉》的题记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如果您因本书而发现人生的智慧,那么恭喜您、已得到一把开启幸福的钥匙。”那么,此书是否一如作者所言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和“开启幸福的钥匙”呢?带着这一问题,我拜读了这部洋洋洒洒近50万言的巨著,不仅觉得作者言之不虚,而且对书中闪烁的绚丽思想火花也是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0.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11):78-79
4月28日下午,办公室电话铃声响了起来,话筒里传来的是陌生的女声:“您是侯军先生吗?太好了,终于找到您啦!我是谁?您肯定不认识我,但是,我从认识我爱人那时起,就老是听他说起您的名字,我是替他找您的,老费劲了!我爱人是谁?哦,他叫何玉鹏,也是您的同行,是大连新商报的记者——您还记得吗?二十多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