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教育功利化倾向是当今高校德育缺乏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认真分析道德教育功利化取向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源及危害,提出道德教育从功利取向到人本取向跨越的对策,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由于市场经济和教育自身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学校德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学校德育功利化表现在德育内容的片面性、政治性,德育过程的产品性、外铄性,德育目标的社会性、工具性和德育评价的主观性、即时性。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角度,从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探讨了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变学校德育功利化,构建本真的学校德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德育状况堪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气候“正能量”缺失,存在学生智育至上的功利化倾向,德育在大学被严重忽略;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客观上存在着重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4.
成人教育研究的功利化倾向及变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研究研究的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为重政轻德、避重就轻、弄虚作假、心态浮躁、追求轰动和过分追热。这些倾向对德育研究的顺利开展形成阻碍,使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指导成教实践。只有探索新的变革思路,才能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不仅表现在德育目标的急功近利上,也表现出德育过程的重说教、轻修养的纯外铄特征,同时在德育实践中也有政治化、即时化、知识化、简单化、形式化等表现,这一方面体现了德育的社会价值,也带来了过犹不及的客观效果——对德育育人价值的忽视,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全面实现,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周全 《现代教育论丛》2009,(9):18-20,35
品德教材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美好的德性,然而通过对人教社的2004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分析,我们却发现,在教科书中渗透着相当程度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道德的有用性、选取事例的金钱化以及道德榜样商人化这三个方面。通过对教材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社会对学生金钱处理能力的客观需求、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化以及社会的工具性倾向都可能是造成德育教材功利化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品德教材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美好的德性。然而通过对人教社2004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分析,我们却发现,教科书有着相当程度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道德的有用性、选取事例的金钱化以及道德榜样商人化这三个方面。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得出结论:社会对学生金钱处理能力的客观需求、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化以及社会对有用性的片面追求都可能是造成德育教材功利化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材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美好的德性。然而通过对人教社2004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分析,我们却发现,教科书有着相当程度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道德的有用性、选取事例的金钱化以及道德榜样商人化这三个方面。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得出结论:社会对学生金钱处理能力的客观需求、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化以及社会对有用性的片面追求都可能是造成德育教材功利化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生对高校德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德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较少,导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足;高校德育课堂功利化倾向与生命教育格格不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缺失个别关怀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而要挖掘高校德育课程的独特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王毅 《成人教育》2007,(8):68-69
当前成人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实践面临着时代挑战,如市场化进程中的物化倾向及其带来的精神困惑、教育的功利化趋向、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和数字化等。要提高成人高校德育实效,德育理论必须进行反思和创新。要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确定成人高校德育目标,保证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改进成人高校德育的方法,推进学校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