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和西部开发,要确立"长期奋斗"的思想,要通过对先发展地区试验的消化总结,达到对中国发展道路及某些规律的新的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建设与开发:在最大限度地吸取先发展地区的经验的同时,探讨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另类发展的可能性。贵州和西部地区的落后,最基本的就是教育的落后;东、西部的差距,最基本的也是教育的差距。应该把教育(学校教育与民众教育)放在贵州和西部建设中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地位,给予更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从大的方面说事关国家的荣辱兴衰,就一个地方来讲,教育兴则百业旺,教育衰则百业殆。近几年贵州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9年通过"国检",实现了"两基"目标,贵州贫困山区的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在论述近代乡村教育价值时,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指出中国乡村教育一方面要"适合乡村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要面向现代化,"与城市打成一片"。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教育具有"为农"和"立农"的双重使命,这对于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在论述近代乡村教育价值时,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指出中国乡村教育一方面要"适合乡村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要面向现代化,"与城市打成一片"。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教育具有"为农"和"立农"的双重使命,这对于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个性化阅读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顺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等。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个性,也就谈不上素质的发展。如今,发展学生个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谢茂林 《考试周刊》2011,(22):221-222
"差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有其特定的条件,如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者不当的施教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先天智力发育状况等,都有可能导致"差生"出现,所以转差就成了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特别是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转变"差生"就不可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浩 《现代语文》2010,(10):46-47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谁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成功进行解读,谈"创新思维""与时俱进""教法多样"等都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庹书炜 《教师》2012,(21):26-27
教育家丁榕说:"没有严格就没有教育,没有批评也没有教育。"作为不成熟的、还在发展中的学生,难免犯错误或违纪。但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育,不成才"。碰到学生犯错误,班主任怎样批评,而且在批评之后能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谌伟 《学子》2012,(10):30-30
班主任"退"的境界,并不是说要消极地工作,一味地退让,追求那种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都回避的"清静无为",而是要注意留有缓冲的余地,以"退"为"进",从而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一"、退"对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恰是处于自我意识十分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特殊时期。一些有过错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教育,有时头脑会转不过弯,就会发牛...  相似文献   

10.
相对滞后的贵州社会经济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离不开大批的人才。人才固然可以引进,但主要的还是应该加快培养本土人才。这个任务落在了我省教育部门和教师身上。最近,贵州省教育厅(教育工委)印发了三个文件:《全省教育系统"十二五""12345"主要工作思路》、《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  相似文献   

11.
朱紫彪 《教师》2011,(7):114-115
常言道:教师是学校之本,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一言以蔽之,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如何成长为名师,我认为首先要做"明"师,而后方能成"名"师。  相似文献   

12.
张毅 《西藏教育》2011,(11):16-17
于漪认为:"学语言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更应关注人。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生命存在的价值,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与爱"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的宗旨始终不变--教育教学成果的体现仍在于教育的"质量"。可以说"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质量,谈不上效益;没有质量,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没有质量,我们的课改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提高教育的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点来抓,把它摆在突出的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课改的同时要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邢颖 《成才之路》2010,(7):74-74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多中外教育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黄麟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学要注入“情”,突出“情”,使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中外名家也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重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主体教育"、"个性教育"、"个体教育"、"自主学习"、"自学"等教育模式被突出高扬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层面,之后产生的问题是这些教育模式无论是塑造"主体"还是养成"个性",都没有在学生身上鲜活地找到一个准确、具体的心理载体,而显得笼统、抽象。实质上,无论是"主体教育"还是"个性教育"都是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由此,塑造、养成某种"自我"应该是这些教育模式追求的核心,这样以主动、自觉塑造自我的自我教育就必然成为了"主体教育"等教育模式的枢轴,从而就在自我教育与这些教育模式之间生出了层次不一、复杂多样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小炜 《时代教育》2010,(9):279-279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守旧于"数字之学"的传统思想,要更新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 "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 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9.
赵军 《文教资料》2011,(8):42-44
语文教育应体现出双重关怀: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使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同社会和谐共生的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育和谐的人,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个性,"德"与"育"应和谐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培养和谐个性服务,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能和谐共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之初。"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有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之生固小人"。无论强调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我们在后天都是要接受教育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为国民接受教育是国家发展所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