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计划"提出以来,高校协同创新相关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文章对中美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理论、制度、以及中美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功能、教育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2011计划"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已经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各高校积极响应,纷纷制订适合学校发展的协同创新计划。协同创新的主体是高校,关于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协同创新对高校的固有职能的反哺作用研究不多。本文主要研究了协同创新对高校固有职能的反哺作用,即协同创新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2011计划"颁布以来,许多地方高校紧密围绕该计划要求,积极发动高校主体作用,联合政府、其他高校以及企业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改革。文章对协同创新视阈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国内以多元主体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网络正成为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而高校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网络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以协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案例,解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网络系统的关键因子和作用机理,并从协同机会实现、协同关系磨合、协同网络演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促成一个良性的高校协同创新网络系统,提出构建有效的高校协同创新网络系统理论模型,旨在为高校协同创新网络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协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正逐渐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要求,"高校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在给我国高等院校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的同时,也明确地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对高校内部科研机构、基地、平台的有组织的创新能力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同创新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创新要素和单元,围绕"如何推进实体科研平台融入虚拟且松散耦合的协同创新体"和"如何以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实体科研平台自身创新能力并保持良性循环"问题,对高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参与、支撑协同创新系统的开放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了案例分析,为高校构建基于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的协同创新体系提供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战略是新疆师范大学协同创新计划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走出去"战略是实现对外科研转化、提供服务和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走出去"是什么、为什么、靠什么、盯什么、做什么等问题进行了破解。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当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不足,借鉴模糊数学理论,结合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生态环境3个维度着手,采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值,通过调研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构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以浙江省高校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优化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提供指导与借鉴,促进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现状、人才培养成效、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协同创中心有序发展的6条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参与协同创新对高校自身、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协同创新战略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文章初步分析了高校多样化协同创新模式,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协同创新的管理和沟通机制,考核评价和约束机制,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人才工作机制改革是决定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工作存在的弊端,着眼于人才集聚、组织、开发、评价与融合等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全方位打造适宜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工作新机制。同时,要处理好"管"与"放"、"人"与"物"、"进"与"退"的关系,以凸显高校人才工作新优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地方高校致力于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研究”的时代背景、积极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技术关键与创新点、基本目标、应用前景、实施方案、组织方式与任务分解等角度,对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进行了总体思考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高校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依据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可以构建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2012年至2017年山西省18所高校相关数据对高校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对协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的3所典型高校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多数高校经历了从低度协同到一般协同的转变,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会影响高校协同创新整体发展水平;外部协同创新有序度是影响高校内外部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自身的先赋性基础对内外部协同创新的有序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旨在通过搭建高校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完善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文章主要从高校特色、协同伙伴特征、协同平台特征和环境特征四方面系统分析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探讨了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角色定位,剖析了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在逻辑,分析了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表现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合作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协同创新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大力整合科技产业资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广西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开展一系列研究与实践,构建了"12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课程+师资+机制"三大驱动模式,并进一步对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师资培育机制、专业调整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协同创新的内涵和高校协同创新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针对地方特色高校自身特点,提出了若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包括加强各类产学研组织培育与创新资源协调优化,加强协同创新团队的培育与提倡学科交叉,积极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机制改革等,以期为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院校协同创新能力提供几点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高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并提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分别从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完善,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的搭建以及多利益主体协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实现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两岸高校应积极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彼此借鉴,协同发展。本文从协同改革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协同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协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研究共建两岸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章最后介绍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近年来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EPSCoR协同创新计划,是一项推动欠发达地区高校科研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的重大肯定性行动计划。基于其"卓越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追求,EPSCoR协同创新计划通过优化高校科研协同创新基础设施、支持跨学科协同研发、提供涉外信息服务等实施路径,有效地提升了美国EPSCoR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我国当前中西部地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位分化是同物种共存的基础,高校之间的竞争与共存同样遵循生态位分化理论。协同创新体系中的高校体现的更多的是协同发展,其生态位分化的内涵更为丰富。文章基于协同创新体系下高校生态位分化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分化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挖掘进一步协同发展的着力点。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13所公办综合性本科院校生存维度分化度小、稳定维度分化度大、发展维度分化度层次分明,总体分化度的梯度已经形成,基于此对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加快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