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文化"走出去"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究竟该如何"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文化"走出去"该向何处转型,这是文化"走出去"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走出去"的模式1."注资"模式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去运作,按照市场的需要去开发、生产,精心选择文化产品的内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主要有十大表现:"裸文化",暴力文化,"偷文化",鬼神文化,"泛娱乐"文化,"不良语言"文化,"炫文化、星文化、门文化","洋文化","假文化","丑文化、贱文化"。对"三俗文化"的界定要本着谨慎宽容、辩证的、历史的原则。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抵制"三俗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和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理论为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文化领导权"和网民的文化权利保障提供了思想源泉与理论基础。用"文化领导权"和"全景敞视主义"理论诠释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权力基础和公民隐私权、知情权、文化共享权、文化表达权等文化权利基础,力图更好地解决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中的困惑,诠释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权力与民众文化权利基础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提供合法性依据,进而提出解决网络文化安全治理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历史悠久"且数目庞大的女性杂志,男性杂志可说是既"年轻"又"稚嫩".本文以哲学的"对立"概念为依据,将目前男性杂志文化定位中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物质"和"精神"的对立,文化视野中的"看"和"被看"的对立,文化消费语境中的"平民"和"精英"的对立,文化传播过程中"西化"和"本土化"的对立进行分析和论述,找出男性杂志文化定位中的成功之道和不足之处,以宏扬先进文化,明确男性杂志的文化传播责任,推动男性杂志健康蓬勃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家文化"、"jing文化"、"情感文化"、"服务文化"、"素质提升"等几个文化板块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3):40-46
近年来,《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等音乐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不可忽视的独特风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语境粘连与文本阐释透射着"文化杂糅"的种种表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等不同文化样态进行混杂、交合与碰撞,并生发出新的意义。本文借鉴后殖民理论学者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糅"理论,通过历时性视角呈现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轨迹,认为音乐真人秀"文化杂糅"经历了从突显精英文化到强化草根文化,再到倚重精英文化,直至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融合共存的历程。"文化杂糅"的过程蕴藉着"他者"想象,"他者"作为关照"自我"的一种参照对象,把"他者"纳入音乐真人秀节目自我地域的范畴,并进行创生糅合,既可以借鉴"他者"的优秀成果,又能够检视"自我"的文化境况。  相似文献   

7.
一、"档案文化"的定义辨析尽管学术界对"档案文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由于"文化"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我们目前对于"档案文化"的认识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共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现有的对于"档案文化"的定义,揭示这一概念的内涵,才能更有利于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是指华文出版中贯穿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大致应包括出版理念、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文化、出版理性、出版管理之道、出版品质、出版形象、出版价值观、出版哲学等。本文通过对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要义分析,指出出版质量是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并为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9.
饶蕊  耿达 《图书馆》2017,(10):13-17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受"贫困文化"的影响处于"文化贫困"之中。当前我国文化扶贫的实践形式是把文化作为民生重要工程进行建设,切实推动文化惠民,加快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章指出我国文化扶贫的根本困境是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处于结构失衡和供需错位的状态,提出我国文化扶贫须建立"上下联动"与"有效对接"机制,以实现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真实脱贫和有效脱贫。  相似文献   

10.
田园子 《东南传播》2018,(3):137-139
文化品牌的传播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地理属性,可以从文化圈、文化层和文化丛等三个维度优化文化品牌区域传播的效果。首先,借助文化圈理论拓展文化品牌的传播空间,利用文化的接近性延伸文化品牌的"面";其次,重视区域文化品牌传播的时间序列,拓展文化品牌传播的"线";再次,从文化丛上挖掘文化品牌的特色与优势,凸显区域文化品牌"点"上的优势,发挥"以点带面"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化·文化现象·文化人如今,说到文化我就有些纳闷儿,什么是文化?越来越看不清楚了,或许是老朽了,越发糊涂了。几个小妞,屁股扭一扭,就是文化,美其名曰"文化节"。这也是文化,那也是文化,泱泱大国,无处不文化。新文化、旧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前卫文化、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家族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花鸟文化、建筑文化、社区文化、街道文化、企业文化、官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夫妻文化、性文化、居家文化、阳台文化、床上文化……只要是事物均可称"文化"。自打旅游业兴起,各地的"文化"就争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项具有伟大意义的惠民工程,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提升了公益性服务单位的社会形象,特别是成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开展共享工程工作,要持有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的服务思想,要服务于当代农民由"要我文化"为"我要文化"的转变,变"三下乡"为"常下乡"的长远服务战略。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文化"着地"就是使图书馆文化与组织结构、战略、服务流程、服务制度等互相契合的过程,探讨图书馆文化"着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图书馆文化"着地"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文化"着地"三步走策略:"看得见"、"触得着"和"自己做".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自身的文化发展所具有的"主体意识"或"自我意识"以及对文化自身的能动反思。文化选择是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在文化自觉视角下,编辑应积极构建文化选择路径,担负起文化审视与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张培琼 《今传媒》2016,(1):116-117
本文从"春晚"所呈现出的年俗文化角度入手,通过对"春晚"的来源及发展历程、新年俗文化的特点、"春晚"所具有的"新年俗"文化品格及观众对其文化心理解读的综述和深入分析,探讨了"春晚"在当代"新年俗"文化构建中的意义,并指出近年"春晚"存在的问题,对"春晚"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2,(7):66-67
文化建设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魂"和"体"的关系。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切文化产品只有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当代中国文化之"体"有多种形态,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只有把"体"做大做强做生动,才能使文化之"魂"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二是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多元投入的关系。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合理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美国的电影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美国电影深受各国的喜爱,殊不知美国电影在向全世界输出的过程中藏匿着其对各个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想法。本文主要从"文化霸权"理论的概述、美国电影"文化霸权"的表现、美国电影"文化霸权"的危害、应对美国"文化霸权"的策略四个方面分析美国电影中体现的"文化霸权",以期让国人对美国文化渗透引起警惕,对我国电影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钱静 《浙江档案》2012,(7):18-19
档案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中央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省"、"文化强市"要求的提出,随着档案事业"两大战略"的推进,挖掘档案的文化属性已成为档案部门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金华市不断加大开放、开发档案文化资源的力度,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9.
王蕾 《东南传播》2012,(9):11-13
詹金斯被誉为"21世纪的麦克卢汉",他自1999年总结提出"文化盗猎"思想肯定受众的主体能动性地位以后,其后在研究迷文化、参与性文化等方面为文化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他在《融合文化:新旧媒体冲撞》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融合文化"理论,深度阐释了"参与性文化"、"跨媒体叙事"、"集中智慧"等思想。本文围绕他的中心思想做出具体概述,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提出"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使代表和反映"第三极文化"的电影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观众所共享,使其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各国电影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