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历来是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当今时代的焦点问题。对于平等可从多个维度进行研究,从人的发展维度看,平等可分为起点平等、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三个层次。起点平等不可能,结果平等不可取,唯有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创造发展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简论中国语境下的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机会平等及中国语境解读 对平等的界定历来充满歧义,笔者遵照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学术传统,把平等分为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两种类型。所谓机会平等,是指所有人不分高低贵贱、贫富美丑,只要满足相应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就有同样机会来赢得一个社会职位或取得相同报酬。这是当今社会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认为机会平等便是所谓机会的完全平等又是不现实的,也是极其错误的。所以,机会平等应包含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共享机会,即从总体上来说,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机会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教育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可分为“共享的教育机会平等”、“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和“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实际上的教育机会平等”等类型。影响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天赋、家庭、制度化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等。政府在创造教育机会平等中应承担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严学钧 《滁州学院学报》2010,12(1):14-16,29
依据于现代的公平原则,人们应当有发挥才能的同等机会,社会中那些令人向往的位置应当根据才德与表现分配。而能力的不平等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改变,发展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改变不平等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教育公平被视作机会平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当为平等的能力提供平等的进入机会。社会的发展已经把"前途平等"推向一个突出位置,"平等进入"在机会平等的推进中具有价值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机会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这有限的资源是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的内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平等与高考收费制度紧密相连。本分析了当前高考制度和高校收费对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影响,初步提出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的一些鲜明特征与功能使其能阻碍机会平等的实现。社会资本导致了个体生存和发展机会起点的不平等。先赋型社会资本在个体青年期及以前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很大。信息不对等结构通过社会资本机制导致机会不平等。在信息不对等结构中有着丰富社会资本的个体由于在信息获取上占据优势而具备优先权。当务之急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尽可能多地消除造成机会不平等的一些非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硬骨头,要想啃掉这块硬骨头,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关键。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政府不仅要从城市化、工业化角度看待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的意义,也要从机会平等角度看待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决定公民是否有机会实现社会地位升迁的重要因素。但是,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被如何分配直接体现着一个机会是否平等的问题。文章对国内外高教发展中“机会平等”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在当前中国精英型高等教育模式向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教育的可寻租性事实上不仅会导致有差别的机会平等的丧失,同时也会使得共享的机会平等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教育机会分配机制在近30年期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是保障、维护教育机会平等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公立学校系统,向社会提供平等的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做法。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公立学校在保障教育机会平等方面的作用出现了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情况,由于过多地强调了效率,有限的教育机会通过一种竞争和选拔制度加以分配,由此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更多地强调平等,实行较为刚性和均衡的教育机会分配政策和教育发展模式,以此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公立学校必须坚守公共性质,切实履行责任。平等、效率、公平竞争、自主选择构成了中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独自特色,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四者之间应否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这四者之间如何达到协调,并取得社会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是基础。在公平层面上,最重要的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包括起点平等、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及机会差别的不平等。实现机会平等,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政府的介入也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合理定位自己的职责,担负起提供底线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然,干预过度很可能会损害部分合理的权利,反而会造成新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机会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教育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通过分析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依据和现实依据,阐述政府在义务教育领域和非义务教育领域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但是人类实践已经证明那种“绝对平均主义”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我们应当构筑以机会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公正体系。机会平等就其内涵来讲,应该包括机会起点平等、机会实现过程的程序公正以及舍理的差别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改变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象,特别是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并没有从高等教育发展中受益。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因素很多,但人们拥有文化资本的多寡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历为制度化形态在高等教育机会和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帆 《成人教育》2009,29(12):21-22
机会平等是资产阶级针对封建神权和等级制度提出的,在当代西方则由于哲学家们不同解读,而在哲学向度上呈现出在平等和自由方面的两种路径。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对机会平等进行新的研究,关键是要合乎我国国情。其中首要的机会平等就是保证流动人口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差异机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不完全相等性,存在程度上的差别。政府的各项民生政策的实施要以差异机会平等为前提,要高扬自由、平等理念,确立自致性、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完善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机会平等不同于平均主义的统计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该包括教育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以及作为公平意义上的教育结果的平等。“作为公平意义上的平等”是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在与平均主义的“绝对平等”相区分,并赋予平等以新的内涵。正确理解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笔者从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理论缘起出发,尝试从理论上对机会平等的概念进行再思考,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我国当前教育机会平等领域内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道德和财政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平等是当今美国儿童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其以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保障。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第一条原则是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应该受到学生的非教育相关因素的影响;其第二个原则是不论是否可能,学生受到的教育应该设计为与学生教育相关特征相适应。因此,受教育机会平等应该理解为所获教育利益的平等而非生均费用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细龙 《教育科学》2001,17(4):4-6,50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