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國内⊙民元以來全國職校校數學生數經費数比較 教部最近統計民元以來至二十一年度,全國中等職业學校校数、學生数、經費数之比较,摘要錄下: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教育會商同湖南教育司。各派四人。並聘請教育專家。統計專家若干人。組織全省教育調查委員會。編製教育統計圖表。十三年度報告。已於十四年雙十節出版。就職業教育部分觀之。全省職業學校。共得一百六十六所。  相似文献   

3.
現在中學設有職業指導委員會的已經有數十处之多,將來教育部設立職業學校的通令切實施行之后(民國二十年度起),職業學校必有極度的增加,而職渠指导委員會的設立也必隨之而激增。假如我們稍为留心中學  相似文献   

4.
注重調查敦請專家讲演清華學校歲派學生赴美留學。不下數十。但如選科選校。一不得宜。不特貽害青年一生。且耗國家鉅款。上年十二月。乃設職業與統計委員。籌畫组织職業指導部。對於此後学生赴美选科選校。擬予以一  相似文献   

5.
教部對於修改職教組織法之說明 (一) 职業教育職業教育之目的,在於培養国民職業技能,以助國民經濟及國家產業之發展。中國職業教育,尚在萌芽時期,而國民經濟國家產業亦未發達,故職業學校為數甚少,年來又因制度未善,職業教育併入普通教育系統中,與中學混合設置,尤使職業教育無從滋長。本部最近增訂职業學校组織法,使職業教育切合社會實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職業補習教育在我國提倡,不過是近數年來的事。民国十八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創辦第一职业补习学校,這可算職業補習教育的開端。民國廿二年教育部公布職業補習學校規程,由是職業補習教育得到正式的地位。在這數年之中,雖然亦有多處所謂職業補習学校的設立,  相似文献   

7.
凡辦理職業学校的,對於職業學校所用的各科教材,没有不感觉一種很嚴重问題的。因为現今有許多學科,沒有公認可取的教科書,必須由任课的教員自行编輯講義。有些为職業学校所編的課本,亦未經很精細的審查,所以價值亦不確定。這種情形,不限於職業學校的職業學科,卽非職业學科,如國文,英文,算學,物理,化学等,職業学校与普通學校亦有不同的需要。這種教材問題沒有相當的解决,對於職業教育的進展,是一  相似文献   

8.
就上海職業指導所統計,去年一年中登記人數中,小學生占次多數地位,可見家庭的經濟能力,不能供給小學畢业生再向上升學的为數甚多。所以職業指導在小學中,也是不可少的事業。  相似文献   

9.
國内教部擬具整頓全國職校辦法教育部以全國職業學校,組織良否,關係國家前途之盛衰綦重,爰特擬具整頓全国職業學校辦法,將由部令通飭各省市主管廳局遵照辦理。茲探得整頓辦法要點如下:一各省市中学內原設之各種職業科,應自下學年起,斟酌情形,將職業科以外学生,併歸其他中學外,一律改为职業學校,單獨設置。二各省照職業學校之設科,素無統一標準,至職業學校命名,亦向無一定辦法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二時在學士街女子職業中學舉行中華全國職業學校聯合會第六屆年會到會者有安徽浙江江蘇等省公私立職業學校代表五十餘人詳情如下公推暨南大學代表蔡正雅先生主席向黨國旗行最敬禮 宣讀總理遺囑 靜默中華職業教育社代表楊衛玉君報告執行上屆議决案情形(一)請政府指定專款辦理職業教育(二)編訂職業學校課程(三)以英國退還庚子賠款之一部分辦理職業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省職業學校,以設立主體論,計分省立、縣立、私立三項。惟私立職校佔成數甚少,當與縣立合併說明。甲、省立的本省職業教育,向不發達,十七年以前,省立職業學校,只有省立第一職業學校,(即現工業學院附設高級職業部)及第二職業學校(即現保定高  相似文献   

12.
关于职业补习教育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年二月間,本社會舉行過一次專家會議,(即所謂第十一屆專家評議聯席會議),專議“職業補習教育”問題。在中國目前社會情形來看,職業補習教育,的確是萬分急需。頃好友喻鑑清先生從美國寄來文章一篇,就是爲讀了這次會議記錄而發。內面說到職業補習教育和職業舉校教育性質及功用的差異,說到辦理職業補習教育的要點,說到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方法,說到職業補習學校的課程編制與職業工作分析的關係,均極扼要。本刊特把他發表出來,並附識數語,用當介紹。  相似文献   

13.
職業教育與琺瑯成一聯帶名詞者,實以中華職業學校實為提倡國貨琺瑯之首創者,不得不先為揭明者也。琺瑯俗名搪瓷與瓷器所不同者,其坯不用泥而以鋼鐵製。我國之景泰窑則彷彿之。惟景泰則用於陳設,近乎奢侈,而琺瑯則切於實用,不論上下,日常所必需。其種類如面盆杯碗盆盤,以及一切飲食清潔器皿肯用之,惜此項物品,以前盡屬外來,每年輸入總額,在三四百萬元以上。近數年來,國人有鑒於此,集資創辦者,約有二十餘起,而以中華職業學校為最早,本廠則由學校蛻變者也。惜因時局交通釐稅以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曾刊載政問週刊八月份第三十五號,九月初天津益世报及滬华美晚报等。編者我國的失業問題實不自今日始,很早以前问題已存在了,惟據有文字記載可供稽考的,約在民国六年五月中華職業教育社最初創立時有一篇宣言,對於當時失業的情形,曾有簡明之警示:‘國中自小學以至大学,学生之畢業於學校而失業於社會者比比。……京津某中學学生數百人,畢業生謀事而不得事者二之一,江蘇公私立各中学,乙卯升學者百分之二十三,丙辰百分之  相似文献   

15.
國内粤推進職業教育 廣東省教育廳近年來對於職業教育推行不遺餘力,職業學校亦已增設一二。查該省原有省立中等學校有普通中学十三校,師範八校,職業五校,前奉教部通令,分年減縮普通中學,推廣職業教育及師範教育,該省業經遵令實行,並依照部定規程,就全省晝分師範為十學區,職業學校亦依照師範學區分區計晝。本年度計增辦省立中等學校四所,一·省立老隆師範學校,二·省立  相似文献   

16.
● 國内●修正之職校及師校組織法草案前由教育部决定之中小學校組織法草案,已經中央政治會議修正公布,茲將職業學校及師範學校組織法修正草案分錄如下: 職業學校組織法草案 (第一條) 職業學校應遵照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授青年贝自立生活之知識,生產之技能,並培養其服務社會之道德。(第二條 職業學校分爲初級  相似文献   

17.
國内職校增設學校顧問委員會 教部以各省市職業學校雖較前增加,而內容均欠充實,关於學生精神訓練學科教材實習項目等,多与職業界實際需要,未盡吻合,欲求改善,除提高學校經費標  相似文献   

18.
教育動態     
今後採取多種多樣方式培養工農知識分子最近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工農速成中學教育會議和全國職工業餘文化教育會議,已確定今後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大量地培養工農知識分子和提高職工文化水平。作為高等學校的預備學校的工農速成中學,今後將根據積極穩步地發展、努力提高教育質量的工作方針,招收參加革命或參加產業勞動有一定時期的優秀工農幹部和產業工人,施以中等程度的教育,使他們畢業後能順利地升入高等學校繼續深造,將來培養成為工人階級自己的忠實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技術專家和管理幹部。關於職工業餘文化教育方面,今後將密切結合着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積極地有計劃地發展職工業餘中學和高小,並認真把這些學校辦好,以便把一定數量的幹部積極分子和技術工人提高到高小、初中或高中畢業程度,為學習初等、中等技術打下基礎,並輸送一部分政治進步有培養前途的人升入工農速成中學、中等技術學校和高等學校或夜大學繼續深造。同時,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內要爭取基本上掃除現有產業職工中的文盲和一部分行業職工中的文盲。现在全國已有工農速成中學八十七所,在校學生五萬一千多人。已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進入工農速成中學學習。目前學生中產業工人的比重已從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十四增加到百分之四十。全國工業勞動模範、淮南煤礦模範風鎬手鄧緒然,山東工業勞動模範、坊子煤礦安全模範小組組長劉彩金,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徐建華等都已進入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工農速成中學,一九五五年將吸收新生三萬三千人,因此在校學生將達到八萬四千人。 現在全國各工廠和礦區中已辦了大量的職工業餘中學和小學。據去年底統計,各地職工參加各種業餘文化學習的有二百七十三萬多人,其中在高小班和業餘中學學習的有一百零七萬人。各地廠礦業餘中學已經有二萬多學生畢業,第一批由業餘中學培養出來成績優秀的職工已升入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石油學學院等高等學校學習。根據發展計劃,全國的職工業餘中學,到一九五七年在校學生將達到五十五萬人,業餘高小班在校學生將達到一百六十二萬人,掃盲班將達到二百五十八萬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動態     
新中國各級醫科學校四年來培養出大批人材 舊中國從一八八一年在天津開辦北洋醫學院起,到一九四九年的六十九年中,全國所有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的總數不過一萬六千人左右;但新中國成立僅四年,全國三十二所高等醫學院校(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系統的高等醫學院校在內)的畢業生就將近一萬六千人左右;一九五三年在校學生總數約二萬八千名。全國中級醫藥學校已由全國解放時的一百多所增加到二百零四所,四年來共有五萬二千多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發展最大的是初級醫學教育,據不完全統計,四年來共培養出各種初級衛生工作人員六十多萬名。這些剛從學校畢業的醫務工作者,不但具有基本的醫療衛生技術和能力,而且具有  相似文献   

20.
美國吞納西州《Tennessee》之教育部。最近曾調查全州之農事教育;調查結果,經該州職業教育视察員克來門君(D.M.Clements》編就公布,內客撮要如下: (一)全州農家子弟中有百分之七十五,已入職業學校,受农事訓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