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成的“让城别走”,是在雨花台破围战和“进北攻南”的两次战役失败之后,也就是在天京保卫战的最后阶段提出来的。多年以来,许多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同志,对此都几乎一致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李秀成的“让城别走”是“保存命革力量,复兴革命大业的正确道路”,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退却”,是“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救亡良策”等等。上述意见,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试就“让城别走”的具体内容、“让城别走”是否是“正确的战略退却”、“让城别走”是否是“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救亡良策”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关于如何正确评价李秀成的问题,不仅在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且也引起了青年学生的兴趣和关切。秋假期间,我校看到报纸上有关的讨论文章的学生,开学后就问老师:“忠王怎么成了叛徒,是真的吗?初中历史课本上不是明明说他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在天京陷落被俘后被曾国藩杀害的吗?”以后报刊上又连续发表了评论李秀成的文章,在学生中谈论的人也更多了。大家一直要求老师发表意见。经与领导研究,认为,既然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择要介绍如次: 一、从《李秀成自述》到五王旗《李秀成自述》是学习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学术界争鸣的焦点。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杰出将领,支撑太平天国的柱石。李秀成在天京陷落时保幼天王突围,不幸在方山被捕,在曾国荃营写下《自述》,这份《自述》为太平天国留下真史。从《李秀成自述》入手,拨乱反正,便成为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将领,对其功过是非应当作恰当的评价,但他绝不是“四人帮”所说的革命叛徒,更不能以李秀成这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株连今人。这点近年来已得到史学界的公认。目前对李秀成的评价已进一步,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李秀成是功大于过的太平天国功臣。罗尔纲先生认为李秀成写  相似文献   

4.
争论的由来怎样正确地评价李成及其《自述》,这是长期就存在着争论的问题。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一八六四年七月,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南京)陷落后,李秀成被曾国藩的军队所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大量史实,肯定了赖文光斥责李秀成违背“君命”而“妄攻上海”,指的是1862年春的第二次。从战略上看,李秀成二攻上海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上海方面并无大敌,而在安庆沦陷之后,庐州就成为屏卫天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李秀成不听洪仁开的忠告,拒绝派兵援救皖北而用兵于上海,显然是置天京的安危于不顾。尽管太平军在上海外围作战时曾经取得了一些胜利,可是这些局部性的小胜并无助于挽回战略上的重大失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李秀成的二攻上海对天国后期军事形势的迅速恶化,负有无可委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近来学术界对李秀成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现在看来,李秀成是真降不是伪降,李秀成是叛徒不是英雄,已经真相大白,可以定案了。公开支持“苦肉缓兵计”、正面宣扬“万古忠义”李秀成的文章,已经不多见了。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评论家在肯定李秀成投降是事实、承认李秀成的确是背叛了革命之后,却又端出种种“论据”,仍然要把李秀成打扮成一个混了不起的农民革命领袖,他们宣布,李秀成虽然投降了敌人,但就他的一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所谓“功过”论、“局限性”论、“不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帅李秀成和军师干王洪仁玕,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分兵五路,内外夹击,大破清军江南大营,使天京解围。可是曾国藩、胡林翼的湘楚军主力仍死钉住安庆,集中全力进逼安庆,严重地威胁着天京的安全。所以在摧毁江南大营  相似文献   

8.
《李秀成自述》是一个存在虚构的叙事作品,其中的“李秀成”是接近却并不等同于真实历史人物李秀成的人物形象。这个“李秀成”的一生可分为“安分守贫”的“穷民”、“愚檬”“迷”从的教徒、“骑在虎背,不得不由”的“佐乱”之将、认死求活的“失国”之囚四个阶段。他不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革命者,也不是罪恶滔天的匪徒。既不高尚,也不卑鄙,而是一个迷信、盲从、无知、本分、认真、善良、才华出众而又怕死的普通人。他参与了历史,但那是历史选择了他,他只是被动地遵从“天命”而已,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个人。  相似文献   

9.
对于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战略,史学界的许多学者都有宏论,他们普遍认为;北伐西征战略是一个错误的战略,尤其对其中的北伐战略,更认为是构成太平天国失败的首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大家罗尔纳先生也认为:“……北伐等都是大错大误。”①这种观点的来源,便是李秀成的“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②”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我认为:北伐战略和西征战略是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的成功战略,正是由于它的成功,才使得天京政权得以巩固,才出现了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盛世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正确评价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是研究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课题。《李秀成自述》的几段话:“自翼王出京之后,杀东、北王之后,至蒙德恩手上办事,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主上信任不专。因东、北、翼三王弄怕,故未肯信外臣,专信同姓之重”;  相似文献   

11.
一字笑话明朝陈全误入皇上猎城,看守太监刁难他:“你说一个字让我笑了,便放你走。”陈全答曰:“屁。”太监愕然:“怎讲?”“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众皆大笑。  相似文献   

12.
一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青年将领,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 1851年在金田村所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太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御、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内讧”削弱了革命声势,清军即乘机反扑:在皖北,清军陷三河,困桐城,逼安庆;在长江沿岸,湘军陷武汉、九江,逼安庆;在江南,清军逼近天京,再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相呼应,掘长壕围天京。这样,太平天国在军事上陷于被包围的形势,天京、安徽同时危  相似文献   

13.
洪氏集团是由以洪秀全为核心的洪氏兄弟、以及依附于他们的一些人组成。李秀成与洪氏集团的矛盾冲突虽非由来已久 ,但随着都城天京被围 ,形势日趋吃紧 ,冲突步步升级。由于双方的忍让、克制 ,尤其是李秀成顾大局、识大体 ,终未酿成大的变故 ,但却严重挫伤了太平军的士气 ,削弱了太平军的整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在天京,将府第衙馆的门窗墙壁均绘上彩画,并多以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为主要内容。清涤浮道人著“金陵杂记”说:“天王府画双龙双凤,东王、北王府门画龙虎,丞相衙绘双象,以下画狮豹鹿兔,墙壁画鱼雁等。”又说:“门窗墙壁无一不画。”太平天国对宫室装饰艺术的爱好是一种风尚。太平天国规定府第衙馆的门扉画象是一种爵位等级的表示。天京的壁画约有一千多处,当时的天京几乎是“壁画之城”。但从1864年天京被清军攻陷,汉奸曾国荃大火烧毁天京,以及清军的疯狂破坏,致令天京的太平天国遗迹遗物很难得见,壁画也随之湮没了。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历史文物的重视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热”中,关于“启蒙”和“救亡”,也算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前期,启蒙居主导地位,“五四”后期,救亡上升为主导,于是“救亡挤掉了启蒙”,从而使“五四”开创的启蒙运动出现了“断裂”,“五四”以来的文化和文学,自然也就成为白茫茫的一片历史空白。这倒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救亡没有挤掉启蒙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李秀成自述》及李秀成评价问题的争论,由来巳久。1944年罗尔纲先生即提出了李秀成“袭蜀汉姜维故智伪降曾国藩以图复兴太平天国的假设”。1951年,罗尔纲为《李秀成自传》写《笺证》时,又提出李秀成自传中那些自污自辱的话暗藏有“复国的深谋大计”,目的是“伪降”。1957年,罗尔纲在《笺证》第四版说明里,宣称他1944年的“假设”,由于得不到证明,声明放弃。但与此同时他却进一步发展了伪降说。他说:“忠王写自传的意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的有:一、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经验教驯,二、保存革命力量,三、争取曾国藩把对内矛头指向对外……。” 1958年,梁  相似文献   

17.
我和10岁的儿子在同一个学校,他是学生,我是教师。最近,我家迁入了新居。以前我家在老房子里住时,由于学校离家很近,我总是让他一个人去上学,一个人回来,从未接送过。现在新居离学校远了,而且路上车辆较多,不安全,我想孩子毕竟还我和10岁的儿子在同一个学校,他是学生,我是教师。最近,我家迁入了新居。以前我家在老房子里住时,由于学校离家很近,我总是让他一个人去上学,一个人回来,从未接送过。现在新居离学校远了,而且路上车辆较多,不安全,我想孩子毕竟还小,暂时先带他一段时间吧!于是,每天上学放学我们母子二人一块儿走,倒也其乐融融。步行的好处真多,既节省了交通工具,又锻炼了身体和意志。可是有时为了赶时间,我走得特别快,跟在后面的儿子喊个不停:“妈妈,等等我!”于是,我就停下来等他。“妈妈,等等我,我的鞋里进了沙子。”我慢下步来等儿子。“妈妈,我走不动了,你拉着我。”我又赶紧牵住他的小手。“妈妈,我……”我发现,在我走得根本不快的情况下,儿子也要让我等他,牵着他。我心想:糟了!我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牵着妈妈衣襟走路的人……“妈妈,等等我!”儿子又在后面喊。这回我装作没听见,继续朝前走。“妈妈,等等我!”“别让我等你,你应该追上我。”“那我不走了。”儿子不高兴了。我仍未理会,大步朝前走,也没有回头。不一会儿,一个矫健灵动的身影从我的身边蹿过,超过了我,那是儿子。但可以听得到,儿子委屈地哽咽着。那天晚上,我对儿子说:“当你陷入困境,你要调节自己,而不要想着去控制别人。就好像走路,当你落在了后面,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追上去,而不是乞求别人等你。”儿子似懂非懂,用迷茫的眼睛看着我。又一次去上学。“妈妈,等等我。”“别让我等你!”我把话扔在了后面。一个小小的身影迅速超过了我。“妈妈,你追我吧!”声音里充满了自信与力量。我习惯了这样的教子方法: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迁就,多给孩子自强、自主的机会。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咸丰十年上海战役,学界多关注其战略意义,而忽视战役进程中李秀成和洪仁玕的意见分歧。通过梳理史料,可以发现,虽然洪仁玕与李秀成私下商定东征苏常沪,并在天京军事会议上得到洪秀全批准,但是随着太平军逼近上海,李秀成主张武力占领上海,而洪仁玕为维持与西方的议和关系,背弃初衷,甘愿放弃上海。洪仁玕态度的转变对于上海战役的失败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学界把太平军此后一系列的失败皆归咎于李秀成未能占领上海,也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9.
读贵刊在1999年第8期上刊登的《这个例句不恰当》一文,看到文中把“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这个例句析为“是一个连动句”,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它应该是一个连动兼语混合句。试析如下:“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这个句子的谓语部分“牵着毛驴在路上走”中有两个动词——“牵”、“走”,它们都是主语“东郭先生”发出的不同行为动作(很明显,动词“走”同时也是毛驴发出的),都可以连着主语单说:东郭先生牵着毛驴,东郭先生在路上走。每个动词单独跟主语构成主谓关系,从这一方面来说,它是一个连动句。我们再  相似文献   

20.
禹瑀涵 《初中生》2017,(9):56-57
“醒醒,快醒醒!”一个急促的声音在我耳边喊道.我似乎躺在青石板上,一阵寒意向我袭来,让我不禁感到心里发怵,赶紧从地上一跃而起.这时,一只变形的手将我从光明处拉到了黑暗的旮旯里. “嘘!别害怕,我是小T.跟你一样,我也是因为时间错乱而进入时间城的.”朦胧中,一个长相奇特的人对我说. “时间城?这里难道就是掌管时间的王国吗?”我惊慌地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