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三次会议结束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遇到一个非常"不友好的问题"--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有美国官员、分析家以及媒体认为,在去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温家宝总理您本人甚至拒绝参加一个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若干国家元首或首脑参加的重要会议,这令与会各方感到失望和吃惊,您对此作何回应?您如何看待哥本哈根进程?"(参见中国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2.
2003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总理答记者招待会上,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国情当中,有哪些数据您认为是最可喜的?有哪些数据是最忧心、牵挂和关注的?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列举了GDP增速、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3.
子生 《新闻三昧》2007,(4):44-46
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法国世界报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时说:“最近您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您提到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您同时还说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经历一百年。请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一百年都不需要民主?”  相似文献   

4.
3月18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问:“两会”期间,我们人民日报社下属的人民网和其它十多家网站都做了“两会关注热点”或者“我有问题问总理”的网上调查。参与网民达数千万,提出的问题超过百万,成为公民有序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家关注度最高的是物价问题。您在报告中提出,今年物价增幅控制在4.8%,请问总理,新一届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5.
两会一瞥     
《新闻三昧》2006,(3):F0002-F000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记者招待会上新华风姚勇摄李肇星遭媒体“围攻”新华社记乾温桂旭摄薄熙来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网姚勇摄来自社科界的委员在讨论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两会一瞥  相似文献   

6.
1月24日(腊月二十九),温家宝总理第七次来到北川,与灾区人民一起过年。在北川吉娜羌寨,温家宝总理接见了山东援川志愿者代表,并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向“山东人民问好,拜年”。在这次特殊的采访中,温总理还对山东人民支援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他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捎话:“谢谢山东人民对灾区的支持!”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灾区一行接受的唯一一次记者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又该如何冷静、忠实地履行记者的责任呢?看似简短的对话,其背后又有记者怎样的心路历程?且听亲历者—大众报业集团新闻服务队队长、齐鲁晚报&#183;生活日报副总编辑朱德泉讲述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像采访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位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首次全球扶贫大会(今年5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召开),对于任何一个记者而言.都既感“财”(新闻)源滚滚而来,又叹分身无术。我也不例外。但这次我除会议概览、温家宝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的要闻当然抓住不放外,尽量多听听平日几乎很难听到的域外嘉宾的专题演讲,并不急于发稿,权当一次充电。仅举一例:小额贷款专题。  相似文献   

8.
要闻·信息     
新闻界座谈贯彻落实“三贴近”据新华社报道温家宝总理在读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的农村调查《乡村八记》后回信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见6月16日人民日报一版)6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中国记协等单位就此召开会议,座谈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座谈会上,首都部分新闻媒体负责人和编辑记者代表纷纷谈到,温家宝总理对《乡村八记》的赞赏和  相似文献   

9.
2012年3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上的国徽熠熠生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又见证了历史性时刻——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这里胜利闭幕。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我作为浙江新闻界唯一一位连续五次参加总理招待会的记者,亲历现场,目睹盛况,感受坦诚,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0.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1,(42):10-10,12,14,15
温家宝:房价开始松动 调控绝不动摇 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结束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后,乘专机离开俄罗斯圣彼得堡回国。在俄期间,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房价这个月已开始松动,但调控绝不可有丝毫动摇,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相似文献   

11.
会议报道是近年来令新闻单位头痛的一个问题,读者怕看一般的会议报道,报社怕用一般的会议报道,记者怕写一般的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想到要记者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建议记者“多下基层,少泡会议”,“多往农家跑,少在会堂转”...  相似文献   

12.
黄斌  张剑  余军 《网络传播》2006,(8):38-39
中部崛起是一个历时较长并正在进行中的主题重大的新闻事件。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了中部五省宏观经济形势座谈会;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今年5月,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崛起工作。中部崛起已经成为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3.
林寅 《新闻天地》2008,(9):39-40
8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看望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何泽慧老人。这不是总理第一次来看望她,3年前,温家宝曾在中秋节来到这里登门看望何泽慧,临走时和老人约定每年来一次。一诺千金,继去年再次探望后,今年温家宝又一次登门看望老人。而出门的时候,总理忽然回转身来,用双手握住何泽慧的手笑着说:“我一年来看您一次。希望您明年比今年更好。”  相似文献   

14.
充满信心     
“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如是回答记者的问题。“信心”,本是深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字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要扮演力挽狂澜的角色。其实它又何止是非常时期所需的非常心态,“信心”应该是我们贯穿整个事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5.
汪伟 《青年记者》2012,(15):29-31
1991年以来,每当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就循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场总理记者招待会.从那时起,媒体就将总理记者招待会视为观察中国总理个性和工作风格的绝好机会.2003年,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场合时,第一个提问的记者要求他评价前任的工作,而第二个问题就直白地要求他评价自己的个性,并拿他和前任做了比较.2012年,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个场合时,记者再次要求他评价自己.  相似文献   

16.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说过一句话:“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对于记者来说,应时时警醒自己.因为记者比任何一个职业更应该流淌着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香港文汇报记者问:“本届内阁任期已经过半,回顾过去这1000多天的施政历程,您觉得什么成绩是令您最欣慰的,什么情景是令您最感动的,什么事情是令您最痛心的,您能否给您本人及内阁团队打个分,您将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完成下半段的任期?”温总理的回答中谈到:“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在这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问题解决得更好。”由此我们想到并追问:作为以守望社会为基本职能之一的媒体,这些年来在“人民最关心的医…  相似文献   

18.
3月18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新当选的四位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一同出席。每次温家宝总理参加记者见面会,他的很多言论都会在网上流传。这些话或凝重、或沉痛,或精彩、或朴实,却处处闪现对民生的殷殷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两会”期间,重量级官员或委员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必然会透露重量级信息,因此相关报道不可或缺。但是,由于记者招待会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有若干媒体记者参加,因此想出彩必须费一番思量。以变化“标题”应不变“实录”由于记者招待会“问答实录”依赖新华社通稿,因此提炼更有冲击力和精准的标题就成为各家媒体标新立异最常用的办法。以3月14日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报道为例,几家传统大报保持一贯做法,表现相对保守和平实。相比之下,几家都市报的标题制作更为口语化和个性化。《北京青年报》第二天两篇报道的标题分别是《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20.
同样是参加会议的记者,为什么有的能抓出很精彩的新闻,有的只能是会议程序加领导讲话简单交差?关键在于发现的能力,需要记者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善于捕捉会议中的“亮点”,从“会海”中捞“活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