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锋小说家们在文体中大都采用多重复合视点的叙述方式 ,增加小说的不确定性。叙事者的作用也已转换成为有意为读者阅读理解设置的条件限制 ,从而突现小说“虚构性”这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叙述的声音在沉寂多年后,又重新回荡在当代先锋小说中,但这并非时的复古,与传统小说相比,叙述的干预功能已有显不同,在叙述形式、叙述内容、释读方式上二出现了结构与反馈结构,真实与反真实,释读与反释读的悖谬。  相似文献   

3.
《甘肃高师学报》2022,(4):76-78
按照符号学的推论,一篇小说中的叙述者,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创造的第一个角色和“纸面的人物”。它替作者出面进行叙述评说,因此而成为小说作者、人物事件、读者之间的联结者或中介物,与上述三者既存在密切的耐人寻味的关系,但又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别。  相似文献   

4.
对小说叙述者变形进一步细化,分为受述者变形、叙述者向作者的变形(或反之)、叙述者从人物向非个体化的第三人称叙述者的变形三种类别,为变形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大背景上,“先锋小说”以其大胆的叙事变革,划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号。1985年前后,以马原、洪峰、格非、余华、残雪、孙甘露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先锋小说”,脱出传统文学的创作常规,或传达出“麦田守望者式”的情绪心态,或展示“夸张嘲讽故意粗俗但又忍不住炫耀高雅的情绪型叙述语调”和“无中心人物无秩序主次情节无故事‘无结构’的结构”,强化感觉与语言风格,注重叙述方式和叙事策略,以完全彻底的形式变革,与既定的叙述模式、文化范型、语言秩序构成尖锐的冲突,改变了人们的感觉方式和阅读方式,拓展了小说的功能和表现力。“先锋小说”这种冒险的形式主义革命,在新时期业已规则化的文坛竞技场上,无疑是一场独特而新颖的艺术探索。本文无意对“先锋小说”的叙事变革进行全面分析,只试图选取1985年前后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从叙述时间和叙述感觉两个方面,着重分析“先锋小说”叙述顺序的变革,以期对“先锋小说”自由开放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论小说的叙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符号学的推论,一篇小说中的叙述者,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创造的第一个角色和“纸面的人物”。它替作者出面进行叙述评说,因此而成为小说作者、人物事件、读者之间的联结者或中介物,与上述三者既存在密切的耐人寻味的关系,但又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别。  相似文献   

7.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笔者以巴尔扎克为参照,以巴尔扎克和福克纳的作品作为分析的例证,比较作品中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差异,并以此观照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学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张爱玲早期到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叙述者经历了由显身向隐身演变的过程,而在早期叙述者显身的作品里,叙述者穿行于显、隐之间。张爱玲承袭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事手法,保留了“说话人”的旁观者姿态,同时借“虚拟情境”达成与读者的沟通,舍弃了“说话人”为“社会尺度的代言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叙述者是小说,也是叙事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有的小说不只有叙述者,其背后,还有第二叙述者,如果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的取向不一致,便会造成叙事歧义。与叙述者一样,第二叙述者也是作者的虚拟人物,通过抽象的形式渗透在文本之中,读者可以绕过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进行秘密交流,从而容纳多元化的声音,编织富有弹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0.
先锋小说     
《师道》2002,(2):58-59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如果能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依然为人们接受喜爱,那它一定有着被反复咀嚼仍然回味悠长的感染力。《亚洲周刊》组织评选了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尽管这只是一家之言,但也可以说是从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百年灵感与智慧。回眸百年岁月,重温那些曾经激动人心的小说。它们虽然历经时代的沧桑,但每一个方块字都像一滴雨点,一滴一滴地滴在  相似文献   

11.
先锋小说中的自觉的叙述者在小说实验的遮蔽下表现出了与以往小说大相径庭的风格,他对自身精英身份的确认使之深深的迷恋上了他自己。因此,在先锋小说中的自觉的叙述者,表现了强烈的自恋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的早期生活经验中,儒学传统与乡土传统两套体系的交织,造成了他精神体验的多面性、复杂性表现.文章从鲁迅的生活经验和乡土差序格局入手,通过分析其乡土题材小说的人称设置与叙事对应,揭示其"乡土"空间中的多种权利关系交杂.由此,进一步思考鲁迅生活经验的文学复现以及他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深刻审视,探讨他对于现代人精神问题的"乡...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小说写得越来越难懂了,读小说变成了一种并不轻松的求知活动。文学界把这种难懂的小说归属于“纯文学”,而广大读者则对这种纯文学表现出并不那么“纯”的冷淡与漠视,并转而到通俗小说园地里去寻求遣兴。小说所以难懂,原因在于小说家以特殊的语言方式来建构自己的小说本体,在小说本文中探求实现可以称之为“文学性”的途径。所  相似文献   

14.
路翎小说人物思想里那些互相对立的矛盾意识也构成了一种复调关系,这使路翎的小说表现了鲜明的复调特征:以人物的自我意识为叙述中心;人物形象的未完成性;挖掘人物内心的知识分子式的叙述语言。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里数篇小说都采用叙述者角色叙述故事的万式,但其同中有异,异同之间各有深意,探悉其异同,了悟他这一角色设置的方式,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更是一个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西方经典叙述学对叙述者和叙述声音的划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库切多部作品的细读分析,充分展示其叙述的复杂性,并兼顾剖析叙述者与小说主题及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今年《写作》第三期发表的张春生同志的《试论叙述的人称》一文(下称张文),重新提出了写作基础理论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有无第二人称的叙述。张文认为“所谓叙述的人称,是指叙述主体的立足点或观察点”,“第二人称的叙述是不存在的”,并否定了“人称问题其实是个‘称谓’问题”的提法。我们暂且把目前存在的这两种见解简称为“立足点”说与“称谓”说。笔者认为,这两种见解均未准确揭示出“叙述的人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如何界定这一概念有  相似文献   

1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司哥特.菲茨杰拉德的名篇,其出色的叙事者设计是其成为经典的一大原因,论文根据法国著名叙述学大师热奈特对叙述者的有关理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述者进行分类和探讨,并解析小说中不同类别的叙述者的职能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话本小说与当今活态的“说话(说书)”艺术具有共同的渊源.叙述者存在的基本状态:叙述代理和角色跳跃,很好地解释了话本小说叙述的独特性,以及文本通过叙述所呈现出来的文体特征.正因为话本小说叙述者时刻处于叙述代理和解角色跳跃状态,才维持了话本小说叙述合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5,(1)
~~先锋小说:对文学说话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