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慧 《百科知识》2021,(20):30-34
在一片苍茫的冰封海面下,有一艘核潜艇正保持战备状态以低速潜航的方式前往发射阵位.突然,声呐员报告,方位110、距离50链(即潜艇前行方向与目标的夹角110度,距离50海里)处有两枚鱼雷来袭.艇长立即命令全舰做好抗冲击准备,同时发射鱼雷拦截来袭鱼雷.随后,一枚鱼雷被成功拦截.但第二枚鱼雷即将与潜艇发生碰撞,正在这危急时刻,艇长沉着发布命令:"发射气幕弹!"10秒, 9秒,8秒……来袭的鱼雷直奔气幕弹形成的弹幕而去,趁这个机会,艇长赶紧找到附近的海底山谷停船下潜,躲避伏击者.经历了刚刚的危急时刻,一向沉着冷静的艇长额头上都渗出了冷汗,好在对这一区域的海底情况比较熟悉,再加上一系列堪称完美的操作才总算有惊无险.  相似文献   

2.
冻土作为青藏高原最常见的铁路地基材料直接影响铁路的稳定性,如何处理好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高寒冰量地基处理的关键所在,通过青藏铁路高寒冰量地基处理的施工实践,总结了高原冻土区爆破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经历南极     
人生是一种经历。每个人从出生、上学到就业,无一不是人生长河中的一种经历,其中的体验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可能会有成功的体验,也曾会留下一些遗憾,但每个人都不会忘记。人生的每一种经历,只有身临其中,才会有深刻的体验,才能永远牢记。无论何时回想起来,都会引起美好的回忆。经过漫长的期待,我终于在新世纪第一个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2001年1月24日)开始了奔赴南极的航程。  相似文献   

4.
走进南极     
人们在1840年前后发现了南极大陆,1895年比利时人组织的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南极,1889-1890年由英国人组织的第一支南极越冬考察队开展了越冬考察南极,而真正实质性和国际性的南极科学考察始于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IGY)。自人们考察南极至今的200年来,人们才轻撩其神秘面纱.初揭其科学奥秘。  相似文献   

5.
南极冰下湖     
南极大陆冰原最厚的地方超过4000米,占地球上冰的总量的90%。自20世纪70年代起,通过人造卫星的雷达观测发现,在这个厚厚的冰原下,至少有68个地下湖存在,其中最大的是俄国沃斯托克基地下的沃斯托克湖。  相似文献   

6.
登顶南极     
首登南极冰盖之巅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对南极进行大规模科考活动,同时派出一支训练有素的探险科考队对南极冰盖冰穹A的最高点率先实施科学考察。历时80余天,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科考队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千米后,终于到达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 南极冰盖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1958年应国家开发西北地区急需,组建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开始对我国西部高山冰川和多年冻土进行考察,1962年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1965年与原治沙队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1978年冰川冻土部分单独建所,改称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该所是我国唯一的以高山、高原和北方寒区冰川、积雪与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8.
南极的海豹     
《中国青年科技》2005,(4):37-37
南极的海豹有几种?全球共有34种海豹,约3500万头,南极地区有6种,它们是象海豹、豹形海豹、威德尔海豹、食蟹海豹、罗斯海豹、南极海狗,总共约3200万头,占全球海豹总量的90%。在这6种南极海豹中,有2种在陆地上繁衍后代,2种在冰上,另外2种在冰缘线附近。锯齿海豹、豹型海豹、威德尔海豹和罗斯海豹是南极地区特有的。南极  相似文献   

9.
南极捕鲸记     
每年的秋天,苏联捕鲸舰队开往南极捕鲸鱼。海产大学校及国立海洋专门学校科学调查团随舰往南极考察已有四次了。任务是调查捕鲸业,研究鲸鱼,改进制鲸技术,调查南极气候。他们在光荣号船上,已工作了七个多月,航行了约八万公里。这是相当於赤道两倍的距离。途中很辛苦,在南极每隔一天,平均(风舌)暴风一次。在纬线40度至50度之间,要遇到两次最大的暴风雨。水手们称之为过“鬼吼关”。虽然气候如此恶劣,可是光荣号捕鲸队总是带着数千吨名贵的鲸鱼油及其他食品,胜利的回到祖国。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南极     
南极是人类发现最晚的一块大陆,对其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变历史和预测人类的未来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介绍了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海冰变化特征、南极的区域地质特征及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南极,了解南极,从而研究南极,以致未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南极资源。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时代》2005,(3):108-108
新闻简述:北京时间今在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队成功地登上了南极球盖最高点,插上了五星红旗,为人类认知南极做出了贡献,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盖最高点海拔为4093米。  相似文献   

12.
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似乎是古人类的禁地。但是,一张古老的地图却启发了人们的思路,也许在远古气候适宜的时期,古文明的火种曾经照亮南极大陆。  相似文献   

13.
南极冰席涌     
喻传赞 《百科知识》2000,(11):35-35
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暖冬,再一次确证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每年人类向大气中排放2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溶于水中沉淀为碳酸钙等。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从200年前的280ppm上升到如今的356ppm。由于热带雨林和森林大量被砍伐,森林覆盖率较上一世纪减少了一倍以上,而且继续在减少。过去的100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对南极地磁观察的資料整理后表明:在最近五十余年间,南磁极移动了約八百公里左右。目前,南磁极以每小时二米的速度移动,其运动的大致趋向,是从維多里亚地的阿尔倍托山向阿德里海岸移动。有趣的是,与此同时南非地磁异常不断增长,在三十年內南非的地磁場水平分量减少了15%(在南磁极,磁力綫是  相似文献   

15.
南极在何处     
那是一片遥远孤独、洪荒陌生、轻撩面纱的冰雪世界; 那是一处探索地球、通向宇宙、奥妙无穷的科学对殿; 那是一方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公园; 那是一座变幻莫测、瑰宝深藏、未被开发的资源宝库; 那就是被喻为“地球冰库、世界冷极、暴风故乡、白色沙漠、最后净地”的地球底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袁海 《知识窗》2007,(3):50-5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于近日首次透露,美国计划于2020年开始建立月球基地,进行地球人小规模短期移民,并在4年内完成永久性定居。按照该计划,未来月球基地将可能落户月球南极地区,因为那里可以获取更多太阳能和氢气等资源。这将是人类开始恢复在太阳系进行载人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为未旗插上月球然后留个脚印那么简单。”按照该计划,NASA将于2020年前后开始向月球小规模移民。在头4年内,月球基地由于受能源和其他供给的限制,只能接待宇航员为期一周的短期访问。随着条件成熟,接待时间将延长至6个月,直至接受永久居民。  相似文献   

18.
初到南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景色是那么简单而荒凉:白的是冰雪,黑的是裸露的岩石。南极的动物,从鸟类到海豹,身体的颜色也基本上由黑白两色组成。在这块世界上唯一没有居民,也没有国家的大陆上,当我们一次次与企鹅交谈,看海豹休憩、一次次迎来冰盖上升起的朝日,送走消失在波涛中的夕阳的时候,就会发现,南极同样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同样有自己的春天,同样值得我们亲近。  相似文献   

19.
南极考察站房屋防止被雪埋 南极风大,积雪多,最大风速能达到100米/秒,而12级台风仅有32.6米/秒。狂风卷起的大雪一夜之间就可以把一座微型城市全部埋掉。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东南极的威尔克斯地建立的考察站,由于建筑形式和地形选择不当,现已埋在冰雪之下。 为了防止建筑物被雪埋,设计人员根据风的物理特性,把房屋抬高,距地面1-2米。这  相似文献   

20.
南极的故事     
南极洲,如今这片终年被冰雪覆盖、孤立而神秘的大陆,它过去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理景观呢?古生物化石是人们认识其历史的重要记录,是研究地史演变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