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在报上见到两条消息,心存疑窦。这两条消息,一条是发表在中国农民报今年7月14日三版上,题目是《身居果园五年鲜果一口不尝》,另一条是发表在人民日报7月20日四版上,题目是《朱性哲义务修理钟表一万五千多只》。这是两条很普通的短新闻,但都引起了人们的一些议论。一种意见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朱天作同志身在果园五年,哪能“鲜果一口不尝”?朱性哲是农村干部,哪有那么多时间义务修那么多钟表?  相似文献   

2.
改革会议消息,这既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愿望。几年来,在改革会议消息方面,新闻界同志作了相当努力,想了一些办法,但至今收效不大,问题较多。目前,在不少报纸版面上,还充塞着许多枯燥乏味的会议消息。据五家报纸统计,一九八六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第一版上的会议消息条数:《贵州日报》七十九条,《辽宁日报》六十三条,《浙江日报》五十四条,《四川日报》五十三条,《解放日报》四十五  相似文献   

3.
春节刚过,喜讯临门.一上班就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1月25日一版刊登的一则令新闻界为之感奋的消息.这条消息说,去年12月2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长贾志杰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表讲话,《湖北日报》记者根据有关领导同志的要求,写了一篇长达3400多字的稿件.稿件送审时,贾志杰在发稿单上批道:“我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三年六月,蒋介石调动大批军队,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延安《解放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发挥了强大的舆论战斗作用。这一点,在《解放日报》社长博古同志所写的一条消息里,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这条消息,登在七月十日二版头条。标题是:《延安三万民众大会一致表示,誓死消灭日寇及其第五纵队》。约一千一百多字。当年在延安参加采访这次大会的记者,对这条消息的写作过程,都还记得很清楚。大会之前,报社组织了一个采访班子,由一位“首席记者”采写大会消息,其他记者摘发大会讲话的内容,写大会特写。记者参加大  相似文献   

5.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更新观念。搞经济建设需要这样,搞新闻采写也要如此。我们这条消息的采写,就是在换脑筋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  相似文献   

7.
一天,一位同志兴高彩烈地来找我:“小孟,这篇报道看了没有?你看人家写得多好呀!”我接过一瞅,原来是1987年10月11日《河南日报》二版登载的成海、李瑟二人合写的消息《“冒富大叔”吴天喜张贴文明经商告示》,文中不少地方还被这位同志用红笔勾了红道儿。“有眼力!”我不由称赞这位门外汉。其实,我早就被这篇消息吸住了,反复研读之后又把它剪贴到存报册子里。这篇消息报道了镇平县经营清真冷冻厂的个体户吴天喜经营讲信誉,不坑人骗钱的事儿。事情虽平  相似文献   

8.
天津《今晚报》总编辑李夫尝云:“晚报只有一个晚上的生命。”好,我们就来瞧瞧晚报这一个晚上的魅力和生命力。文革前的一天,陶铸同志去看望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问:《南方日报》办得怎样?陶铸答:办得一般。陶铸便问主席对《南方日报》有什么意见。主席说:我看《羊城晚报》。又一天,陶铸对曾兼任《羊城晚报》总编辑的黄文俞说:“周总理说:《羊城晚报》可以出口。”“文化大革命”后,王震同志一次对《北京晚报》的记者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看晚报。 1985年正月十五,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举行灯谜晚会,《北京晚报》二版发了条100来字的消息:《文化宫里闹元宵》。结果怎么样?当天晚上去了2万多人,自行车就堆了7000辆,人们都要拥进去,这还了得?北京市东城区公安局出动了上百名警察;维持不过来,又请对门国家公安部出动上百名警察协助,进行疏导,才没有出人身伤亡事故。晚报一条百把字的小消息就把成千上万的人吸引到文化宫去了。  相似文献   

9.
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然吸引了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这条消息一反老面孔,“老外”在中国获得中国奖,并且一个“乐”、一个“愿”,足见“老外”对中国人的追求感兴趣了。这消息怎不不令国人振奋?用新闻术语讲,题材非但新鲜,而且重大。这条消息全文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业务编辑部:读过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同志采写的关于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的两条消息,不禁拍手叫绝。这两条消息写法别开生面,尤其是开幕消息的导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这里的同志们都说这篇消息可能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记得两年前,郭玲春采写的《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消息,也是一篇突破老一套程式的好新闻。郭玲春同志为什么总是能把一般的新闻事件写成不一般的新闻报道呢?近两年,贵刊曾登过几篇  相似文献   

11.
《铜陵有色一冶推出“领导忌语”》,是新华社合肥8月19日的一条电讯稿,载于8月20《长江日报》第三版。这也许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消息,可我却一连看了好几遍.觉得它颇具特色:篇幅短小、表达活泼、内容清新。这条消息全文300多字,可谓短矣。然而,通篇却活泼生动,极富可读性。标题新颖活泼引题《恶语伤人六月寒》,引用古谚,揭示本消息与使用口语有关。《铜陵有色一冶推出》,起陈述作用。正题“领导忌语”四字,使用小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8日和13日,《人民日报》分别在头版头条,报导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工作》两条消息。为配合这两条消息的发表和学习、宣传,《人民日报》又在12月14日和15目,分别配发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两篇评论员文章。这两条消息和两篇评论员文章,在当前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仿佛像一股暖暖的春风,吹拂在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13.
戈文 《声屏世界》2004,(4):53-53
3月23日,新华网发了一条“世界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院士不慎坠楼身亡的消息。 读完这条消息后,我对陈中伟不幸身亡深感惋惜,但同时也为这条出自新华网,由新华网和上海《新民晚报》记者之手采制的两条消息,由新华网编辑合并串联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也是精品     
记得在《人民日报》上读到阎吾同志逝世的消息,感到耳目一新。这条消息打破了老套套。一开头,就给人以现场感:“今天上午,首都新老新闻工作者400多人冒着刺骨的寒风汇聚八宝山,为8天前走完75载人生旅程的著名军事记者阎吾送行。”接下来写生平,作者大胆突破了按时间顺序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15.
8月26日《北京晚报》刊载了刘绍棠同志的《大学者的一件小事》一文,说王力先生在赠给他的一本《龙虫并雕斋琐语》上亲自改正了68处因校对疏忽发生的差错。9月5日晚报又发表了陈季和同志的《何以对王力先生》一文,文中说:“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16.
我在某一内部新闻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简介一条立体化的消息》,文章赞扬《珠海特区报》2000年8月17日头版的消息《吉大街头响起枪声三拍头党应声倒地——目睹群众纷纷鼓掌说警察打得好》。我看了这条消息,其文笔确如表扬稿所说,较为生动形象,但是它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没有交代清楚基本事实。下面是消息全文。吉大街头晌起枪声三拍头党应声倒地  相似文献   

17.
现场声是电视新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现场声往往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例一:我台记者费如林同志1988年曾报道过一条消息:《台湾著名笑星葛小宝首次赴祖国大陆探亲》。这条消息全文只在开头配了四句解说词,其余用的都是现场声。新闻一开始,在播出葛小宝走下飞机、人们上前热情欢迎等一组画面的同时,记者以简洁的语言,介绍葛小宝的身份。指出,他是  相似文献   

18.
观念与模式     
3月7日一早,我走进办公室就找报纸,想看看昨天“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的消息。作为身在首都的一名女新闻工作者,对这件事怎能不关心呢。我首先翻开《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看到出自两位记者之手的两则新闻,各为100多字。主要内容是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到会祝贺。读罢,我对协会的性质、任务,不得而知。《人民日报》那条新闻中还提到“由中国记协主席团成员汪溪担任会长”。汪溪,好熟悉的名字,她是哪个新闻单位的?一时想不起来,急得我又翻别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作报纸资料工作的人员。最近我在翻阅全国务省、市的报纸当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想和你们谈谈我个人的意见。十月五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报道了李富春副总理等对来京参加国庆观礼的一千多名工业劳模代表的讲话。在这个讲话当中,李富春同志提出:要求全国工人阶级,在今年第四季度继续鼓足干劲,使今年的工业生产继续大跃进,并且为明年的大跃进打下基础。各省、市报纸处理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20.
去年6月,我和严红枫等同志到东阳横店集团采访,在与企业家例行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凭职业敏感得到一条令人兴奋的信息,并由此挖掘,写出了《买一只中国浙江生产的灯泡 美国能源部贴给顾客三美元》的新闻。文章刊出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美国、菲律宾及东南亚许多报刊都登载了这条消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