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要靠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的合力来解决。但因为“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人们心理冲突和情绪宣泄的结果,因此文化在化解此类矛盾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本刊特约了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孙玉杰教授结合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问题研究”组织了这组笔谈,旨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探求解决这类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体制性症结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直接利益冲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矛盾,而是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外在表现.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导致社会矛盾外溢、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心态失衡、基层政府权威弱化造成社会规范失序以及社会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等是诱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体制性症结.只有针对这些体制性症结,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与农民利益冲突的原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群体利益冲突的视角,探讨了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体利益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化解两者冲突的对策建议。要调和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体利益的矛盾冲突,必须从政策法律上保护农民利益、从制度上减轻基层政府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负,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加强对基层政府行为的监察力度。只有这样,基层政府和农民利益才能形成一个大体均衡、和谐发展、共同受益的局面,从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透视非直接利益冲突,不难发现:“非直接利益冲突”根源于现实利益冲突,本质上是一种现实利益的冲突博弈;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背后的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和谐,才能从根本上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5.
农村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冲突是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在这一冲突过程中各方利益诉求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过于强化自身利益的一面。政府在利益冲突中充当了利益参与者的角色,注定其无法成为公正的仲裁者,导致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因此,需要建立社会第三方的利益协调和裁决机制,使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有缓冲余地。  相似文献   

6.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新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表现形式,这种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众多与冲突事件无关,且无自己的直接利益诉求的人以围观、起哄等形式对弱者进行声援,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谋取某种利益,而是借机会来发泄自己心中淤积的不满情绪.“无直接利益冲突”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冲突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客观对待、理性处置、积极预防“无直接利益冲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实现“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加剧,社会问题丛生,造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冲突加剧,人对自己以前的信仰产生怀疑,产生信仰危机。通过重构社会信仰,化解信仰危机,构建和谐的主观世界有助于解决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近年出现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考,更需要探索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与手段。由于“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更多地反映在社会公众的心理和情绪上,因此,除采取政治的和法律的手段外,更需要从提高人们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下功夫。所以,通过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培育共生理念,倡导宽容社会心态,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解决弱势群体的利益冲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普通工人、农民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利益受损,是削弱人们利益认同,进而引发各种社会冲突的最大因素。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要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化建设,缓解利益冲突;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利益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社会深入发展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关系的转换社会冲突逐渐增加,并显示出复杂化、多样化和联系性的特点。具体来说,当代中国的社会冲突表现为利益冲突、城乡冲突和阶层冲突。社会冲突的成因主要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城乡二元化结构和社会阶层多样化。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性,社会冲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提高公民有序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和调控功能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当前,益阳市城乡之间差距明显,利益矛盾比较突出,不同行业收入悬殊,缩小差距难度很大,强势越强弱势越弱,“马太效应”难以遏制是造成各种利益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本着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为统领,以健全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动力的基本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夯实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创造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形成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本质,决定了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反对利益至上的市场化改革倾向而坚决捍卫基础教育的公益性。由此,必须强化国家与政府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责任主体意识,但同时也应科学合理地认识"公益"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营利性基础教育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权力呈现"悬浮"态势,一定程度上出现基层政府消极行政,国家政策和意志不能有效深达基层,基层政府动员能力和服务能力减弱,基层政府"失信"和化解社会矛盾不力,基层政府与农民间因利益链条断裂而导致自我协调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失效等问题。但从本质上而言,基层权力"悬浮"问题实则关乎着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基层治理结构和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几个核心理论命题。解决权力基层"悬浮"问题不是回缩,甚至否定税费改革,而应从其本质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代与前朝各代相比,商人尤其是私商,不论是数量还是社会影响力都有了很大发展。使得宋代私商与政府间产生了各种矛盾。从宋代私商数量,资本及行会入手分析其实力的增长,指出私商和政府间存在的利润、劳动力等诸多矛盾,揭式二者间矛盾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治理思潮是西方国家为谋求解决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多重严重的政府危机而兴起的一种公共行政改革思潮。它探寻建立和发展新的公共责任机制,由政府与市场、公民社会协同管理公共事务,以调节各种利益矛盾,化解各种社会危机,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这一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及其所蕴涵的一些管理理念,不仅为众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并付诸实践,而且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形势下,正向世界各地蔓延。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是政府公共关系价值的本原,政府公共关系通过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提倡以确保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统一;强调建立在政府公共责任基础上的责任和权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共主体”关系和谐理性是政府公共关系价值的核心,政府公共关系致力于营造具有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关系生态,以确保政府与社会公众和谐共存、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务人员履行职能时,部分行政部门还存在着公权行使不透明、腐败现象、行政外部权力机关监督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政府的信用。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要培养政府行政人员良好的行政品德,加强行政意识,以行政信息公开为突破口,培育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基本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8.
利益冲突是学校变革过程中各种冲突的焦点,主要表现为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不同主体的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产生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权威及权力结构分配的不平等,以及"集体行动逻辑"所导致的"囚徒困境"。基于此,要化解学校变革中的利益冲突,一是要实现良性的利益冲突管理;二是要关注学校变革的公共利益,实现利益共享。后者需从建立"经济人"和"道德人"相契合的人性观、实现异质合作以及激发主体的道德使命感三方面为着重点,真正实现学校变革中的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未来的图书馆法中确认公共图书馆的地位,理顺其特殊的法律关系,是目前图书馆立法中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公法性质决定了其基本法律关系是国家各级政府间建设图书馆的权(责)分配关系及其与图书馆等社会主体之间形成"权力-权利"性法律关系。公共图书馆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等运行状态表征和阐释了公共图书馆法律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