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0年代是中国新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也是文学创作获得大奉收的十年。随着前两个十年创作经验的积累,随着中国社会不同政治区域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潮的差异,新文学不但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更加成熟的阶段,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也进入了更加多样化的阶段。正是在这创作上的金秋季节,出现了年轻作家鹿桥的长篇巨制《未央歌》。这部题材、主题、风格、情调都极具个性的作品,完成于1945年,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959年才在香港出版,1990年才首次在大陆问世。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在大量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只有香港司马长风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提到了它。在大陆上,似乎很少有人写过谈论它的文章,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对它的研究都有待  相似文献   

3.
花曼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08-109
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的三闾大学的形象,让读者对现代大学知识分子的狡诈、倾轧、虚伪与荒谬有了深刻的印象.三闾大学虽然是作者虚构的,但与钱钟书曾教过一年书的西南联大有很深的渊源.同一时期描写西南联大的作品,鹿桥的《未央歌》却与三闾大学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在《未央歌》中,西南联大是一个充满理想、欢乐、友爱的世外桃源般的大学.有意思的是两部作品几乎是同一时期完成,描写的对象又都处于同一时代,而两者的反差如此之大,颇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首美丽的歌,一首无言的歌,这是一首心灵的歌。  相似文献   

5.
食色性也。中国人不能离开,世界也不能离开,如果说解决了这两大问题,我看世界就会太平许多,起码不会有这么多的战争和恐怖主义,吴三桂不会起兵,特洛伊战争也不会发生。吃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能指,从中可以发现众多的社会景观,不同的人生态度,甚至不同的政治立场。“食不言”是一种日常礼仪;“朱门酒肉臭”是阶级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心声;鸿门  相似文献   

6.
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都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格优化、完善的问题.一、人格完善的社会功能所谓人格的社会功能是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实现人格特质,并在社会实践,适应中显现出来的人格身心组织、品德特征和做人资格的主要社会效应以及人格的巨大影  相似文献   

7.
<尾巴>以细腻的笔触一针见血地揭露着人性的丑陋与弱点,是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生命尊严的一曲颂歌.  相似文献   

8.
《生死疲劳》才华喷涌。猛一看去,很骇人:语言更淋漓,气势更恢宏,想像力也更强大,对历史宏观的把握似乎也很高妙。莫言在这部小说中一路狂奔,把他既有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如果我们单从语言、历史、想象力等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都不能切中肯綮,必须将之放置在消费主义的语境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德意志实可称得上是智慧之邦了。几百年来,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海涅、尼采等一个个不朽的名字在德意志文化史甚至世界文化史上熠熠生辉,他们一个个潇潇洒洒以各自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最近,我拜读了由歌德的崇拜者兼助手艾克曼编写的《歌德谈话录》,以期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欧洲文化四大名人”之一、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歌德。  相似文献   

10.
《未央歌》是一部以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和昆明为背景,描写青年成长和大学生生活的小说。作品关于学生的成长叙事和生活叙事,体现了西南联大"常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学术自由、尊师重道、友爱亲仁"的优良传统,为我们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绚丽多彩的历史提供了另一类值得重视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个巨大的问号在我眼前晃动。我曾经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出答案。但是,这个问题我最终在《西游记》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追求自由!孙悟空为了追求自由破石而出。他不愿意受束缚,于是闯龙宫,入地府,大闹天宫,在花果山自立为王……他不求功名,不求钱财,只求自由。有人评价说,我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脆弱孩子。老实说,我甚至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不清楚。孙悟空讨厌别人骂他,有时连  相似文献   

12.
“人格与饭碗”,这是作者秦川写的,发表在1996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上,反响很大。写的是:“珠海不向洋老板下跪的青年,农民,孙天帅、上海为不卖假货而自动失业刘女士,天津拒编不良软件集体辞职的四青年,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却做出了不同寻  相似文献   

13.
《蒙面之城》的主题非常严肃,它对现代文明进行了大胆的置疑和反叛,对生命本真意义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也蕴含着强烈的形而上的哲学意味,并且具有浓郁的文化人类学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文学中,张炜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作家。从《声音》到《刺猬歌》,张炜始终以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己任,倾心致力于人类苦难和精神家园的探索。《刺猬歌》是一部具有浓厚寓言色彩的心灵史诗,文本针对当下文化语境,从精神家园、知识分子使命和美学法则建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困惑挣扎中的选择——读长篇小说《望月》袁敏一部由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望月》在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98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订数一举突破万余册;长春电影制片厂、天津电视台等数家影视单位也看好此书,纷纷前来洽谈,欲将该书中的故事搬上银幕和荧屏;一家在京城...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什么才是不变的呢?什么才是我们追求的相对永恒呢?什么值得我们用尽心思去看去想去琢磨呢?王琦瑶这个女人光华的一生讲述了许多,生动贴切,那大上海曾经风云一时的女人,经历了上海小姐——名嫒——大人物的偏室。其实她的一生只在那一时闪了些许光芒,但这些却耀了她一生,让这光的余辉照亮了她的背影和生活的地方,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7.
《囚歌》是我最喜欢读的一首诗,诗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能表达出革命先烈那气壮山河的革命气概,读起来荡气回肠。诗的前四句写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前两句诗采用了对比手法,指出被关押的革命者只有两条路:坚持革命和背叛革命。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条无耻的“活”路。后两句诗, 作者用了一个“高”字,刻画出了声嘶力竭、招降纳叛的无耻之徒的丑恶面目。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面对敌  相似文献   

18.
陈彦长篇新作《喜剧》延续了《主角》对于艺术人生活命运的书写,通过对于丑角人物的塑造及其悲喜人生的描绘,展示了艺术人悲欣交集的命运,同时揭示出现代性背景下传统艺术面临的危机与困境以及改造与转换的可能。与《主角》相似,该作品依然延续了作者一贯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但相比于《主角》庄严阔大的美学风格,《喜剧》以一种与人物身份和内在精神更具一致性的喜剧手法展开叙述,在悲喜辩证之中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丰富了作者原有的叙事方式,贡献了新的美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人生难免别离,离别与爱情儿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情境。因此历代诗歌中。伤别可以算是与爱情同样古老而又恒新的主题。 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晚清批评家陈祚明称之为“千古至文”。这些不知名姓的诗人们在动荡飘泊的岁月。拿起笔,抒写他们感时伤逝的未世情绪,笔调温婉细腻,情感缠绵深厚,《行行重行行》尤可称为其中的佳作。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开篇前三句,是“赋”的写法,明白如口语,仿佛平铺直叙,其实这正是诗的深处所在。诗中暗含着两个典故:“生别离”来自《楚辞·九歌·少司命》,原句是“悲莫悲兮生别离”。行行重行行这一重复的举动,暗示着爱人与自己的距离愈来愈远,而且不可休止,生离的悬挂带给女子莫大的悲痛,电给诗的起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悲意。“道路阻且长”来自《诗经·蒹葭》。在那首诗里一位男子为了追求自己的至爱,不惜逆流而上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后土》是近期乡土小说的力作,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权力通过肉欲表现出来的运作机制,将其放置于现代性的视域下进行审视。乡村社会表现出来的现代性匮乏让人深思。于是,乡村社会的精神信仰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多元复杂的一面,而小说所营造出的乌托邦世界寄托了作者理想主义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