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24日,在武汉市佳丽广场购物的顾客,意外地看到了一位癌症患者举办的个人摄影展。这就是多家报刊的通讯员张汉忠的《生命聚焦》摄影作品展暨画册首发式。 今年38岁的张汉忠是湖北省电机厂的一名工会干部,已有10多年的摄影经历。1996年5月,张汉忠被诊断为鼻咽癌,躺在病床上的他从自己和病友的身上感受到了对生的强烈渴望。他重新举起相机,把常人无法体验的生命体验,倾注于镜头,对准肿瘤病房,拍摄癌症患者面对死神的抗争。  相似文献   

2.
一个与死神拼搏的人! 一个与生命赛跑的人! 一个身患癌症十二年,开刀动手术五次,被医生下了死期判决书,又挣脱魔爪,向死神宣战,顽强工作的广播电视战士,他就是宜昌县鸦鹊岭镇广播电视站长、共产党员李发春。 1978年3月,年仅22岁的李发春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鸦鹊岭红土公社当上了广播员。正当他在广播事业发展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的时候,一个意想不  相似文献   

3.
水杉 《兰台内外》2006,(5):50-51
(一) 1954年,牛小鹏出生在北京市的一个干部家庭。1970年初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第3501军用被服厂,成为了一名缝纫工。这适合女人干的活,他一千就是8年。1979年3月,他和深爱他且大他4岁的刘陆结为百年之好。  相似文献   

4.
生命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物质,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看似相近,但是在这相近数量的生命里,我们能够苹取的精华却是大相径庭。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活。书中给予我们的重要练习,就是从我们日以继夜运转不息的头脑中跳出来的,回归到我们的身心。  相似文献   

5.
舞台上。李玉刚是芳华绝代、风情万种的女娇娥。舞台下,他是风流倜傥、英气勃发的男儿郎!他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男与女的角色之中,把一种生命形态对另一种生命形态的探寻升华为一种艺术。使万千观众眼睛为之一亮,在震惊与困惑之余,又被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6.
挖掘生命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科研所一位刚入不惑之年的副研究员.在一次体检中被确诊为癌症,并被宣判最多只能活半年。对于一个年龄处于黄金阶段、工作处于巅峰时期的人来说。这如同一声晴天霹雳。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和家人陷入了极度悲哀之中。冷静后,这位副研究员振作起精神,与其在这做无味的悲哀.徒劳地等待死亡,还不如抓紧去“挖掘生命”.  相似文献   

7.
国际新闻界     
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著名记者阿卡瓦亚病故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中的著名记者阿明·阿卡瓦亚2月2日死于癌症,享年52岁。执政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在一项声明中指出:在反种族隔离运动中,有一批作家毫不犹豫地站在民主、和平、正义的一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人值得人们永远铭记,阿卡瓦亚就是其中的一个。阿卡瓦亚1971年担任《兰德每日邮报》的自由撰稿人。从此开始他的记者生涯。1979年他成为该报的政治记者。1981年他获尼曼奖学金赴美  相似文献   

8.
一颗永不停息的心脏,为逝去的生命而跳动; 一个高尚的灵魂,注释着生命的真正价值; 一腔滚烫的鲜血,书写了共产党员的道德尊严。 这就是一名普通档案工作者与他挚爱的工作岗位的故事,这就是一名共和国军人与他坚定的事业信仰的故事。这就是刘义权同志的平凡人生与他创造的非凡业绩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我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活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焦裕禄同志真正不愧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心中只有党,只有人民,没有半点私心杂念。他以党的事业为生命,以人民的利益为生命。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党为人民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平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生命危在旦夕,他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兰考人民的命运。他为党为人民战斗到死,操劳到死。他“掏尽红心为人民”,在他身上闪现着我们共产党人最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将永远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活学活用毛  相似文献   

10.
一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患癌症离开中南海西花厅,住进一家军队医院。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动过六次大手术,八次小手术。他的亲密战友毛泽东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亲自为他布置、审批治疗方案;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也从世界各地寄来一副副药方,一包包药物。然而,这一切都未能挽回他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萧航同志的去世,令人哀伤、惋惜不已。提起“三八式”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萧航算是比较年轻的,仅六十六岁。他虽已于1982年离休,但并没有歇下来,总想为党的新闻事业多做点事情。他写文章,整理笔记,搜集材料,思考问题,关心报纸改革……孜孜不倦。正当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他继续做出贡献的时候,不幸被癌症夺去了生命。萧航同志的逝世,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一个损失。  相似文献   

12.
失足落水 角直,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读不准确它的名字的小镇,坐落在江苏与上海之间。1907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里,降生了一个男孩。他很少哭泣,总是静静地躺在竹编的摇篮里,不少人都担心他活不下来,可他却偏偏活了下来,而且长得颇为壮硕,他便是胡均鹤。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新闻业发展的历史由谁来书写?方汉奇就是一位书写新闻业发展史的人。聆听过他讲课的人,说他旁征博引,对史实如数家珍,是一部活的"中国新闻史百科全书"。拜读他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主题     
从报考档案专业的那一刻起我便与档案结缘,与她相依相守的20年时光如流水般轻快滑过。但这根本来流畅的生命弧线却在2009年的一天被一纸体检通知书无情斩断:我被查出了癌症,而且是重度晚期。风乍起,将我平静的生活吹了个惊涛骇浪。  相似文献   

15.
生命档案     
有这样一位档案工作者,他38年如一日,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追寻着尘封墨迹间曾经鲜活的生命,追寻着青书黄卷中曾经磅礴的史诗……他的事业,与档案相伴;他的生命,与档案相融。他就是由解放军总政话剧团推出的大型全景式话剧《生命档案》的主人公——刘义权。  相似文献   

16.
叶芳 《出版参考》2014,(3):52-52
周有光是极少数经历了百年中国依然屹立在世,依然深深影响着中国、关怀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著名学者。他的生命没有终点和停滞,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吸引人的大书,字里行间充满了人生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7.
沈慧瑛 《中国档案》2006,(10):64-65
苏州档案馆馆藏商会档案中,有部分案卷详细记载了一位美国青年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事迹,他就是早于飞虎队来到上海,参加过淞沪抗战,并在战斗中牺牲于苏州的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萧特。罗伯特·萧特(1905-1932),英文名为Robert Short,美国华盛顿州泰科玛人。美国盖尔飞机公司驾驶员。毕业于寇蒂施民用航空学校,后兼习军事航空。1930年来华,在上海从事贸易工作。1931年6月,萧特被国民政府聘为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1932年,萧特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上尉。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日本战机轰炸上海,手无寸铁的百姓无辜遭殃,繁华…  相似文献   

18.
41年前,一个四十二岁的中年人踌躇满志地 走进了一所刚刚诞生的学校的大门。那时候,这 所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专业学校环境简陋、师 资薄弱,更无名气可言。当时的校址在复兴门外真武庙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的旧址内,校园面积只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16年前,一位饱受癌症折磨,喉管已被切除的老人,在他生命的弥 留之际,仍然关心、关注着广播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只要上级领导来看望他,他都要谈及学院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今天,这所我国第一个以广播电视教育为专业特色的高等学府,已成为中…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小英雄姜墨林就是其中一员,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白山黑水间被广泛传颂着。  相似文献   

20.
高寒缺氧、条件极其恶劣的西藏阿里,被喻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生命的禁区”。有人说,能站在阿里就是奉献。1984年,一位来自河南的大学生主动申请来到这里支教,一待就是22年。期间,他两次放弃了回河南工作的机会。孤独时,在风吹经幡凄厉的响声中,他和着泪水面对日记倾诉;消沉时,他仰望昆仑,那里冰峰连绵,白雪皑皑,一种庄严悲壮的美填满心胸。22年,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他多少壮美的故事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