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944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同学们向《内蒙访古》的作者、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1898——1968)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考古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07,(8X):40-42
方龄贵讲完他和沈从文、姚从吾、邵循正等大师们的故事后,又回到他和元史的话题上来。 在云南师范大学一幢老旧宿舍楼里,记者见到了年届9旬的方龄贵先生。他身穿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书房,一张掉了漆的写字台,四周书柜里的各种典籍,已伴随他几十个春秋。  相似文献   

3.
翦伯赞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他战沪潜港,呼吁推动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研究,主编<中国史纲要>等教材,为推动共和国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翦伯赞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屏弃"实业救国",追求马列主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撰写<中国史纲>等著作,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于"教育史是什么?"这个永恒问题,西方教育史学家都在他们的教育史研究或教育史著作中论述了各自的观点。概括起来,他们的诠释主要集中在教育史研究价值(Why)、教育史研究范畴(What)以及教育史研究方法(How)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诗传宇宙,竞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 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重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  相似文献   

7.
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史学家群体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们秉持民族大义,以各种形式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残暴统治,为抗战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精神,具体可归结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经世致用,为抗日救亡服务的学术理念;抗战必胜,民族必将复兴的坚定信念;捍卫民族文化,再造民族精神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应该具有自己的学术个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治学,勇于提出并坚持自己带有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不去迎合某种潮流或趋势。作为一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家,侯外庐先生便具有自己鲜明的学术个性。纵观其一生的学术历程,其个性的学术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一直到现在,一想到北大我就饿,那时候每天晚饭吃五个馒头还顶不到晚上十点,跑回宿舍发现挂在床头毛巾口袋中的  相似文献   

10.
《湖南教育》2014,(10):16-18
2014年1月上旬,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当年起,每年投入1200万元,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普通中学教育教学创新奖,重奖优秀教师和先进学校。就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而言,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10名左右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本刊本期编发9月10日获得常德市首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的13位获奖者的颁奖词,以期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几天前有人和我说起,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是个文学青年,理想是做一个作家和记者,那时候我们都好吃香啊,如果再能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女生们都被迷倒了。  相似文献   

12.
别离,总是流连在记忆中,而情感一般却寓于别离中,寄托在记忆里。——题记时间定格在2006年3月26日,那是我在朋友们的煽动下,开始有了考研想法的第一天,于是我就破天荒地登录了传说中的考研论坛,很随意  相似文献   

13.
面对即将离开的孩子们,我写点什么呢?我端详着他们的照片,往事历历在目,"欲往明日,问道昨天";每个孩子都会在问道于昨天后走向未来的日子吗?如果我的留言能激发他们回忆往日,思考未来,从而很好地把握现在,那应该是很欣慰的事吧。于是,我给每个孩子买了一本书,全班60多个孩子,在60多本书的扉页上一一写下我的留言,虽然给每个孩子只有一两句话,但这项工作持续了近一周时间。写完这些,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8月9日 晴 敲击着键盘却迷失了自己。 三年梦竞已悄然惊醒,只记得曾经的我们在教室的嘻哈、只记得我们曾在烈日下打篮球的背影、只记得我们为了思考问题而挠破头皮……一切的一切,昔日的平淡却不再平淡,或许很多东西真的等到失去才感到可贵。  相似文献   

15.
李君 《新读写》2011,(7):79-80
生命最鲜嫩的时候,我们仨就相遇了。但仅仅一起陪着地球绕着太阳转了三圈,我们又各奔东西了--只因为升上了不同的初中。于是作为同学的最后的一次相遇——在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方一我、宇、年,很纵情地在这个地方,摆了一个整齐划一得如同军人般的姿势,留下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16.
静倚窗前,眺望雨幕,伴着《Kiss The Rain》淡淡忧伤的旋律,我又想起了那一年与你相伴的点滴,床头柜上的相框里,你和我的笑脸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7.
朋友谣言2:大学就是一场友谊的盛宴大学是一个朋友遍地的地方,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来到这里,彼此称兄道弟,情同手足,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有钱一起花。一人有难,大家都会"两肋插刀"。许多个夜里,寝室内都会响起摇滚或哀伤的音乐,我们骂着闹着直到12点以后,骂得很惨也无伤大雅。我们心里都清楚:不是音乐吵闹到零点,而是为了零点才让音乐吵闹。音乐是一个借口,不折不扣的借口。大家都是在故意等着那个叫做零点的时  相似文献   

18.
一、童话。花香。白衣飘飘的年少在阳光下盛开。又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午休,空气中所有的缝隙都填满了细碎的话语。盛夏的阳光被玻璃窗户分割成一块一块,一些轻巧的灰尘在光线里诡异地舞动,偶尔一阵小风挤进教室,顺便给桌上的作业本换了个页码。  相似文献   

19.
著名史学家钱穆教授1990年8月50日早上在台北市的寓所中逝世,享年96岁。钱穆生于1895年,江苏无锡人。他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抗战期间主持过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并任教于云南大学、江南大学。1949年到香港,创办了“新亚学院”。1967年到台湾定居,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并在台大、东吴、文化等大学任教。1986年退休,结束75年的教育生涯。  相似文献   

20.
张帮俊 《家长》2011,(7):43-43
这些日子,我用了几个通宵的时间重新看了一遍小时候的经典动画片《圣斗士》。我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使我对《圣斗士》如此痴迷,总之,我一遍又一遍地看,翻来覆去地聆听处女座黄金圣斗士沙加临死前与佛祖的对话,感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