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天红 《天津教育》2003,(10):36-36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指向。小学社会课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教学活动的。如何在社会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基础。例如:在讲《家庭附近的社会生活环境》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们调查自家附近的生活环境,我制作了“学生家庭附近社会生活环境的平面图”的课件。在教学中,我发动学生们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学开展科技教育首先应营造创新环境。蚌埠二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研究性学习为学习方式,以俱乐部为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以科技节为展示舞台。蚌埠二中通过实施科技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磨练了学生的创新意志。几年的实战与探索,使蚌埠二中在青少年科技活动方面取得了丰项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目前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 ,是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如此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按探索性、动态化、综合性的理念去组织教学 ,以营造出实施创新教育的氛围。探索性就是通过有计划地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错误 ,形成探索情境 ,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发…  相似文献   

4.
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要的重要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生活环境和氛围。笔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思考的空间,创造和谐地学习环境的氛围,促进他们主动地、有效地学习,鼓励他们探究地球的来龙去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经济地理意识,从而扎实地推进地球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教育不是简单地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一些诸如"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它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不是单靠某一课程能达到的,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因此,课堂教学的氛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许多学者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策略、原则等诸多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创新需要氛围,需要对促进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创新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多年办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众多的课外活动中,青少年“三小”科技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983年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探索活动以来,我校的这项活动就一直开展得很有成效,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的课堂氛围等方面的认识理解上,还存在不少的误识,应予以匡正,以克服中小学创新教育中的障碍,而实施语文课堂创新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愉快欢乐、激疑探究的课堂氛围,使创新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杨虹 《湖北教育》2003,(12):44-4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学校要实施创新教育,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创新课堂教学。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束缚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却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使其不能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其弊端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一、以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手段、恰当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加趣味想象画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教育是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因此,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规律及途径,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要研究"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建立宽容合作的人际关系.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教育的课堂心理气氛营造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课堂心理气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关注的态度,教师要准确把握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有效地组织教学,是营造课堂心理氛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君 《河北教育》2000,(4):14-1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 ,开发人的创造力 ,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把科技教育做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创设科技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营造科技教育环境氛围是现代教育向学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氛围的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追求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有利于激发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创造 ,从而投身科学的热…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为了促使人的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实践,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校教育中,创新教育把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化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提出并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显然.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对搞好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学校教育应当肩负起的责无旁贷的重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是创新教育能否深化的核心环节。创新教育在学生最普遍接受的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出来 ,才能真正得到实现。笔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自己的认识。一、创设教学中的宽松环境 ,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实施创新教育 ,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并努力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 ,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渗透到各科教育中去.本文以深圳市西乡中学“四四五”高效课堂模式为例,对中小学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并为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构筑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创新型的课堂教学环境,打造青少年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效智慧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梅梅  李先栓 《考试周刊》2012,(64):175-176
如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是当前高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营造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阐述了高职专业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则,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