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同学少年》2011,(8):52
愁,本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变成可以量化的东西,使之形象可感,构成奇妙的意境。一、愁的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笔下的愁是三千丈的白发、万里长江,写出了愁的长度。南唐后主李煜更语出新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比白发三千丈更为深远广阔,不可见的愁绪化为流不尽、淌不完的滔滔江水,不仅有长度,还有动态。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1,(4):52-52
愁,本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变成可以量化的东西,使之形象可感,构成奇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各族人民通过世世代代的艰苦探索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方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制陶、炼铜、炼铁、酿酒、烧煤、造纸、瓷器、火药等等,对全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古代诗人写的诗篇里,零星地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化工生产活动和化学知识,本文就这方面,作一不全面的粗浅介绍和说明。 东汉末年,号称中国炼丹术始祖的魏伯阳,在他的著作《周易参同契》里有这样几句诗:“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河上姹女”是指水银,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诗词韵味十足,诗词的许多因素都能给人以美感,但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依存于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芙才是诗词美的至美.诗词的艺术美和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意境的有无和优劣.文章着重分析了诗词意境的美学特征、诗词意境的结构及诗词意境的创造方式,时诗词意境美的内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从诸多离别诗中来看,古人的送别大都选择在秋季、傍晚,地点多为长亭、渡口,而在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柳、月、云。  相似文献   

7.
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是一个审美过程。在这个审美体验中 ,除了诗歌的韵律美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感受 ,最大的审美体验恐怕就是古代诗歌中的映像之美。古今中外的文艺评论家常把它比喻为水中影、镜中像。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这一审美体验 ,我们从许多优秀篇章中可感受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著名绝句《巴山夜雨》中用神奇的笔调 ,真情洒露 ,随意写来 ,却产生了动人的效果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似文献   

8.
张娅丽 《考试周刊》2010,(12):24-25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语言平静,感情真挚,富含中国古代女性特质。本文从意象、语言、笔触和意境四个方面分析鉴赏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之美.以期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对文,就是骈语。我国汉语的词汇单音节,双音节占压倒优势,排比起来,非常整齐,一音对一音,一词对一词,不多不少。我国古代的启蒙教学,向来重视骈语。汉代的《急就篇》,梁朝的《千字文》,北宋的《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后人用对仗形式编写的《声律启蒙》,均是著名于世的使用年限为世界之最的骈语教材。目前,中学语文教材韵文骈语有一定份量,本文打算从中学语文教材的诗、词、曲中出现的骈语类别,略陈拙见。教材中出现的骈语类别可以归纳为13类。 1、正对。出句和对句意思相同或相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反对。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相似文献   

10.
李波 《现代语文》2006,(8):44-44
近代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并不亚于画家,不过因为诗笔和画笔的不同,在对色彩的反映上和诉诸欣赏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诗歌虽然不能象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招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词中的垂钓世界史伟泽垂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陕西仰韶文化遗址和黑龙江宁安遗址都发现了带有倒刺的骨制鱼钩,说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钩垂钓了。殷商时代便见诸于文学记载了,甲骨文中就有钓鱼的象形字。垂钓活动在历史上从帝王将相,文人名...  相似文献   

12.
阅读文章时,经常会像碰到老朋友一样碰到"典故"。比如台湾作家余光中在《沙田山居》中写道:"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  相似文献   

13.
杨军、沈桂娣二位老师: 你们好! 来信收悉。谢谢你们对我们教材的关心,我们也非常乐意听到一线老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提出的关于教材修订或改进的建议。 信中提到古代诗词课文中一些字的读音,属于不同方面的问题,现分别说说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议论就是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对人、事、物进行评价、论说,并由此表达出一种思想、观点或态度的表达形式。高考对古代诗词议论方法的考查中,多见于哲理诗和时事、人物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在鉴赏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将古代诗词中的议论分为人事评价和哲理思考两大类。一、哲理思考类古代诗词中哲理思考的议论,可以分为因事缘理和因物缘理两类。因事缘理是指诗人通过某一行事感发思考,由此说理的现象。因事缘理类最有名的例子当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科学家更趋于去揭示自然规律的本质,而艺术家则更趋于用不同手法表现自然,使人产生美的震撼.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就说:"科学和艺术事实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字入诗入词的现象十分常见普遍。数字不仅参与构建意象、营造诗境,且在配合艺术手法、丰富诗词表现力和强化诗词节奏、增强音乐美感及充当特殊诗词结构等多方面都表现出神奇功能,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学现象,值得我们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祖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古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五彩缤纷,卷帖浩瀚,犹如一个群光争耀的星系,永远彪炳于世界历史的太空。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宝库。在这个艺术宝库中,古典诗词则像一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一样溢采流丹:而以上元观灯为题材的诗词,更是这百花园中一枝独具风韵的奇葩。特别是宋代,由于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城市商业的日益繁荣,观灯规模逐渐扩大。当时不论是北宋以汴京为中心的黄河流域,还是  相似文献   

18.
19.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抒写中国革命的内容,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本文试从托物言志、寓情于理、禽言寄托、写景寄情四个方面,阐述毛泽东诗词的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 :“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 ,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 ,“美读”不仅是感知材料的主要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徐疾与舒缓相间以及平仄押韵复沓手法的运用 (有时还需必要的手势、表情以及音乐、舞蹈的伴衬 ) ,把文章的感情通过有声语言传达出来 ,入于眼 ,出于口 ,闻于耳 ,记于心 ,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 ,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不仅使学生在认知领域方面获得了发展 ,同时情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