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一次次在讲台激情诵起这些千古绝响,与学生口若悬河大话"李式愁怨"之时,爽意过处,总似隔着一层痒,似未理透.  相似文献   

2.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3.
胡彭华 《现代语文》2006,(10):116-116
倨句 <汉语大词典>:"亦作'倨佝'倨拘',物体弯曲的形状角度.微曲为倨,甚曲为句.<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 居句 <汉语大词典>:"犹言方圆直曲."<史记·乐书>:"居中矩,句中钩."<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云,"居"通"倨".直也.段玉裁释"倨"时,引<礼记·乐记>作"倨中矩,句中钩."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音乐通史以"三通"(<通典·乐典>、<通志·乐略>和<文献通考·乐考>)为其代表."三通"以其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文本编撰体例,构筑起中国古代音乐通史自成一体的文本系统,在中国音乐文献编纂史上有其匠心独运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帅男"倾城"?     
<东方·文化周刊>2010年第40期刊登了雪小禅的<那时的光景>,原文中有这样几句话:"那时一个女孩子绝望地恋着辅导员.因为辅导员的确是帅而且有才情--再也没见过那么帅的男子,高,瘦,一笑倾城."试问:"倾城"能用于"那么帅的男子"吗?"倾城"一词,古已有之.语本<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城,犹国也."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  相似文献   

6.
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这个成语,小朋友作文时容易用错,今天我们来作一番辨析.首先要明白"黄花"是指菊花,如毛泽东诗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古人有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赏菊的习俗,文人还要即兴作一些咏菊诗."明日"指重阳节的第二天(农历九月十日),这时已过了节令,赏菊、咏菊也就失去了兴味.所以"明日黄花"的意思是:一、古代文人常用来抒发年龄已老,事业不成之意,如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二、泛指过时落伍的事物,如郭沫若<沸羹集序>:"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黄花之感."  相似文献   

7.
"场",<尔雅·释宫>说:"路、场、猷、行,道也."<说文解字>解释"场"字:"祭神道也.一日田不耕;一日治谷田也.从土,扬(去提手边)声."依据<周易>卦爻辞:易就是场.在古人的眼里"场"就是天下、世界与社会.在现代数学的场论中,"场"是一个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向来以清新自然而被人称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更是描景的神来之笔,然而,对"别枝"的理解尚有分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32课<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节选自朱光潜先生<艺文杂谈>)中认为"别"是"离开"、"落下"之意.朱先生说:"别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朱先生的观点非常新颖(以致有的鉴赏辞典也沿用此说),但有失原意."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不揣谫陋,试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空间和时间旅行>(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段中有这么一句话:"1947年,美国空军飞行员查理斯·耶格尔首次突破声音的障碍,以超过每小时670英里(1078公里)的速度飞行."这里,该如何理解"声音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集文学之事,始见于萧子显<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但萧子显不言人数及具体人名.梁元帝萧绎<金楼子·说蕃>篇在萧子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十一人的竟陵文士集团,并以"士林"号之.<梁书·武帝纪>有竟陵"八友"之说;<梁书·沈约传>言竟陵文士则仅列举六人.三种说法,人数不同,名号有异.如此差异恐与<梁书>编撰过程有关.<金楼子·说蕃>篇所列十一人的竟陵"士林",较之<梁书·武帝纪>的竟陵"八友"之说和<梁书·沈约传>的"六人"说,似更能反映竟陵文士集团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有不同对象的.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又,<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且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2.
<报任安书>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其中有不少疑难字词句,"具于五刑"就是其中之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五>(2007年6月版)课文将"具于五刑"译为"身受五种刑法".文下注解"[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酷刑".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2005年10月版)文下注:"[五刑]一种酷刑,即先割鼻、斩左右趾、笞杀,后枭首、菹(zv,剁成肉酱)其骨肉于市."  相似文献   

13.
八六 成德字容若.或谓"容若"二字源自佛典,似未确.按:容若,清人每记作"颙若",今人亦偶有称成德为"纳兰颙若"者(如周汝昌<献芹集>).容若,实同颙若.容、颙古音本同,颙通容,亦非罕见.清初大儒李颙,又称李容,乃著例.<易·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颙若辞出此.颙,马融训"敬",孔颖达训"严正",皆企仰敬慕义.若,虚辞,犹"然".孔氏<正义>:"观者,王者道德之事."又曰:"下观而化,皆孚信,容貌俨然也".成德取字,正与此合.颙若或作"颙然","苍生颙然,莫不欣戴",见<文选>.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历来注家把"颓然"一词解释为颓唐、颓倒之意.如<中国历代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解释为"颓然,醉倒的样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解释为:"颓,倒"等.<语文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此句翻译为"一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其译句亦取"颓然"为"昏昏欲倒"之意.笔者认为,诸注不确."颓然"当是"安适、和顺的样子."其理由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康鹏 《现代语文》2006,(1):75-75
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三册<琵琶行>第二段第五句为:"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课文注释:"思,悲,伤."乍看似乎合理,但查阅有关资料,却从未发现"思"有"悲,伤"之意.因此笔者认为课文中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江郎才尽     
据<南史·江淹传>记载:梁朝江淹才思敏捷,少有文名,<恨赋>、<别赋>是他的传世名作.有一天,他梦见前朝大文豪郭璞前来索取五色笔:"有笔在卿(你)处多年,可以见还."自此,江淹文思枯竭,再无佳作,时人谓之才尽.  相似文献   

18.
一、"黄昏"意象:"楼上黄昏欲望休"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面对黄昏时分清冷的春风,倚楼而望,欲望还休,这是千百年来无数诗人描摹过的场面.李商隐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天涯相隔,异地同心,尤令人印象深刻.   ……  相似文献   

19.
<诗经·大雅·荡>有言:"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相似文献   

20.
<孤独之旅>,曹文轩教授敷衍的一个少年在"孤独"的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 孤独,很大程度上是对人心灵的一种惩创."孤,独也."(<广雅·释诂三>)孤与独互释."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荀子·王霸>)这里说的是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孤独,还有其他的义项,如:孤立无所依附;独自一个人、孤单;不合群、不喜欢跟人来往,等等.无论是哪一种解说,都是人所难以承受、难以忍耐的情感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