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学习》“争鸣”这个栏目里,曾刊过周遵汉、王丽亚的题为《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略谈中学语文教学的非科学性》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广为人知的事例开头:“雪融化之后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学生的答案是“春天”。作者在文中指出:“这个例子,当今已经普遍认为是创造性思维向传统思维挑战的典型例子。然而仔细一想,在这个例子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仅他们对问句中的‘是’字的理解不同于教师的理解罢了,教师把‘是’理解为‘变为’,学生则把‘是’理解为‘将会出现’。”“导致学生的回答同教师的…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的源泉。”雪融化之后是什么?是水,还是春天?这个案例已成了一个反面的教育典型,它的含意是:有些平庸的教师扼杀学生富有诗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认为“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一个标准答案——水。  相似文献   

3.
高中课文语言求疵安徽枞阳中学周治平1.雪已经在融化,哪怕远处山顶还是白茫茫的,毕竟是春天临近了。(《火刑》第一册91页)“哪怕”表假设,远处山顶还是白茫茫的,并非假设,应将“哪怕”换成“尽管”或“虽然”,与前一分句“雪已经在融化”构成倒装的转折复句。...  相似文献   

4.
一本教育刊物上刊登了这样两则案例:一则案例说: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融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都错!答案是泥水。”  相似文献   

5.
“雪融化了是什么?”由于媒体的频频渲染,这个案例已经成了反面的教育经典,它的寓意是:有些平庸的教师扼杀学生富有诗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认为“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一个答案: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雪融化了是什么?”由于媒体的渲染,这个案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反面的教育典型,它的含意是:有些平庸的教师扼杀学生富有诗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认为“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一个答案——水。  相似文献   

7.
某小学曾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雪融化了出现什么?”回答“水”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称赞 ;有一个学生回答“雪融化了出现春天” ,老师马上给他判定错误 ,并转告其他学生 :“记住 ,雪融化了只能出现水。”“雪融化了出现春天”———多么美妙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冬雪消融 ,溪水淙淙 ,草木绽芽 ,百鸟啾鸣 ,一派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雪融化了出现水”无疑是正确的答案 ,但我们能简单地判定“雪融化了出现春天”是错误的吗?因为教师简单的判定冰冻了学生天真浪漫的想象力 ,也许当这个学生再次遭遇类似的问题时 ,不会再开动思维想象的机…  相似文献   

8.
冬天的田野边,站着一个漂亮的雪娃娃。红萝卜是它尖尖的鼻子,还有人给它围上毛巾,戴上粉红的帽子。雪娃娃的手中,拿着一支长扫帚,这可不是普通的扫帚,而是风法师送给雪娃娃的魔扫帚,可神奇了。雪娃娃拿着魔扫帚一挥,说:“让雪下得更大些吧。”真的,雪片像鹅毛般纷纷扬扬地漫天飞舞。穿着银色外衣的大槐树对雪娃娃说:“孩子,尽情玩吧,等春天到了,太阳出来了,你就将融化消失了。”雪娃娃一听急了,鼻子一耸,边挥动魔扫帚边说:“我要让春天永远不到来,我不想融化,也不想离开这世界。”从那以后,整天都是北风吹,雪花飘,再…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雪融化以后变成了什么?”有位学生自信地回答道:“是春天!”可惜这位教师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因此,回答“春天”的学生错了,他学习的自信力开始动摇。这位教师太注重标准答案了,以致于抹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有什么不对的呢?不是更富有诗意,更富有想象力吗?  相似文献   

10.
“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这是一小学试卷里出现的题目,答案是“水”。有一个学生作答“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被判错,问及原因,改卷老师说,标准答案就是“水”。  相似文献   

11.
有一篇题为《别把科学当“死板”》的短文,对有的文章说关于学生“雪融化后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涉及素质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轻佻。对于“雪融化后是什么”这样一个明确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认为答“水”对,答“春天”也对,那么这显然就违反了矛盾律。因此,作者提出不能把坚持科学当成“死板”。对此,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雪融化后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春天!”一个小学生肯定地回答说。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的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是水,这是常识。难道小学生的回答真的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憎而机械的“标准答案”——想象的翅膀被“喀嚓”一声剪断了。我想,这个小学生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说出像“雪融化后是春天”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答案了吧!这位老师固守着答案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13.
有一篇题为《别把科学当“死板”》的短文,对有的文章说关于学生“雪融化后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涉及素质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轻佻。对于“雪融化后是什么”这样一个明确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认为答“水”对,答“春天”也对,那么这显然就违反了矛盾律。因此,作者提出不能把坚持科学当成“死板”。对此,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雪融化了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农村孩子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  相似文献   

15.
缪丽霞 《师道》2003,(3):32-33
“雪化后变成了什么”的案例,早已是众所周知的教育中思维僵化的典型了。于是,现在的老师和孩子们又都知道了“正确”的答案:雪化后变成了春天。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积累运用六”的阅读训练,又选了篇短文:《雪化后变成了什么》我在上这则阅读短文时,便对这“最好的答案”试着做了新的阐释。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了文章。一上课,我便问学生:雪化后变成了什么?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雪化后变成了春天!也有部分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水,水蒸汽……还有一个学生郑重地问:“雪化后分明变成了水,为什么说是变成了春天呢………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作文题:“冬天,雪融化了……”请就此展开联想、想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这是颇具思考张力与思维弹性的文题,让学生依设定情景展开联想,想像雪融化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审视品味人生,便会蓄积丰富的审美情感,捕捉和感受那生机勃勃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答是“水”或“泥”,只有一位学生答是“春天”。结果被判错。近些年,这个事例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被认为是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事例。理由是“雪化了是水”谁不知道?毫无创意。只有回答“雪化了是春天”才是创造性思维。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欧美的一个国家。在一次物理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用气压计去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一位学生用的是“创造性”思维:一是可把气压计拴一根绳子,从楼顶垂下去,然后量绳子的长度;二是干脆把气压计送给看门老头,请他告诉一下楼的高度即可。那位洋教师对…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答是“水”或“泥”,只有一位学生答是“春天”。结果被判错。近些年,这个事例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被认为是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事例。理由是“雪化了是水”谁不知道?毫无创意!只有回答“雪化了是春天”才是创造性思维。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欧美的一个国家。在一次物理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用气压计去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一位学生用的是“创造性”思维:一是可把气压计拴一根绳子,从楼顶垂下去,然后量绳子的长度;二是干脆把气压计送给看门老头,请他告诉一下楼的高度即可。那位洋教师对…  相似文献   

19.
“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是:“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孩子的回答就错了吗?没有。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  相似文献   

20.
“雪融化了是什么?”由于媒体的频频渲染,这个案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反面的教育经典,它的寓意是:有些平庸的教师扼杀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认为“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一个答案:“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