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幸福是人性的诉求,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性的回归和发展。以实现幸福为目的的教育,应成为永远追求的理想教育。本文认为实现"幸福教育"可通过构建幸福校园、打造幸福课堂、促进师生幸福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人类活动,也是最容易给人带来幸福的崇高职业。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信念与人性良知。坚守教育的本真与实在,追求教育的高尚与高标—教育需要用力,教育更需要用心、需要倾情!"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是主观体验与客观境遇的结合体。教育关涉人的幸福,本文基于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以人的幸福为旨归,重塑课堂本真价值,积极探索赢在终点的教育,把人们普遍认同的"幸福"价值作为确立我国教育终极核心价值的一种积极选择。打造幸福课堂,培育幸福感的学生群体,根植于践行土壤,重构课堂模本,诠释幸福承载场域的诉求、维度与意蕴,将师生幸福体验浸润教学的全过程,重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着力探寻教学动态平衡点,呼唤课堂幸福、智慧、人性之美,让"幸福课堂"充满和谐无限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人性假设是对人性特征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认识,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性展现形式.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人性的不同展现形式。人性是一种动态生成、不断建构的完整体,即人对生活意义追寻的过程,亦即人追求幸福、体验幸福的过程。“幸福人”人性假设为我们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为教育教学实践找回了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
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幸福的要素之一就是"悦",因为"悦"意味着高兴、愉快、喜欢、热爱、敬慕,是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积极态度。深圳市后海小学以"悦"为核心,实施公民养成教育,即通过"悦纳—悦读—悦学"的"三悦"策略,打造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人生,让学生享受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教育的指向和终极目标,而真正教育幸福之实现须以人性为载体,顺应人性。经由人的本真自然搭建通往幸福彼岸的桥梁,亦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本文历数中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人性论断,以期从中探寻通往教育幸福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幸福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教育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教育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幸福教育通过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和增强个体的幸福能力等实施策略,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个人幸福,并使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愉快、幸福的能力,教育既追求未来的幸福,也关注现在的幸福。学生的幸福要以幸福校园、幸福教师、幸福课堂为前提。为此学校提出了"幸福教育",通过对幸福理念的认同,践行了"幸福环境、幸福团队、幸福教师、幸福学生",打响了幸福教育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人性:教育人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教育人学是研究教育如何引导人性生成、升华与和谐的学问。教育在建构人性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做人"与"是人"的矛盾、人性自身规定性之间的矛盾。人性的永恒性与历史性,人性的变与不变,人性的复杂性,使教育与人性的关系问题成为教育人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10.
有一首歌唱到:"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从古到今,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的探索。幸福是什么?老子说,幸福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幸福就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幸福就是人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幸福它是一种状态。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引导他们探求学习、高尚做人的幸福感,用正确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学习和生活幸福的素质教育,这与苏  相似文献   

11.
人性具有双重性:实然性和应然性;三维度: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人性和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性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社会个体,成为追求崇高的人,自成目的的人,具备能力的人,快乐幸福的人,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教育是智慧的幸福和人性的慰藉,因为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充满智慧的教育总是力求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资源,让生活为课堂添彩。智慧的教育听不到枯燥的说教和布道,看不见刚性的威逼与强制,而洋溢其中的是动人之情、引人之趣的人性慰藉。海南省三亚市第一小学秉承"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的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变革方面,扎扎实实,轰轰烈烈,他们活用网络资源,巧施愉快教学法,把抽象的变成看得见的,体悟数学语言,丰富学习经历,用爱激励孩  相似文献   

13.
试论幸福教育的起点、核心、目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理解的深化与把握。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 ,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的主观体验 ,幸福教育要使人的生理与心理、人格与社会性实现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同时 ,努力创造幸福资源 ,正确面对幸福资源 ,充分享用幸福资源。(一 )幸福教育的起点 :树立正确幸福观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观念、追求幸福的途径的看法、标准 ,它产生于一定的文化中 ,以一种主观的形态起作用。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表现 ,是产生并形成幸…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向幸福出发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追求幸福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幸福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来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通过创设创新性的教育环境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通过营造对话的课堂来增强个体的幸福体验和能力。这些着力点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教育向幸福出发并使学生幸福与学校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首先来谈谈我对德育的认识。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  相似文献   

16.
白玉荣 《教书育人》2012,(25):34-35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幸福"字眼频频亮相,"共建幸福中国"、"提高幸福指数"、"创造幸福生活"等跃然纸上。学校是编织师生幸福的摇篮,是催生幸福因子、播撒幸福种子、传承幸福文化的高地,承载着为民族的未来培育人才的神圣使命。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幸福教育积极应答了构建幸福社会、创造幸福生活、提高幸福水平的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学校的发展是伴随着学校文化精神的引领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心理教育——基于教育学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 ,也是一种教育制度。从教育学视角来看 ,心理教育是张扬人性的教育 ,体现在人的心力、人的潜能、人的德性三方面 ;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 ,包括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格三方面 ;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 ,主要表现为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颜色     
幸福是什么语文说:"幸福就是欣赏美文的愉快舒畅。"数学说:"幸福就是做出难题的自信喜悦。"体育说:"幸福就是运动后的大汗淋漓。"我说:"幸福像缤纷的颜色,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却时时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你看我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19.
首先来谈谈我对德育的认识. 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为什么把"幸福"寄托于德育呢?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目的是"成人",实现教育培养理想人性的目的,首先要从本质上认识人,了解人性。如此,人性是教育之本,是教育之始,亦是教育之终。面对目前早期教育存在的、已在脱离"人性"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的种种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早期教育人性缺失的原因,思考教育回归人性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