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出版技术迅猛发展下,国内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环境中的发展模式。【方法】 通过分析国内学术期刊办刊特点及数字技术带来的传播环境改变,引入管理学中的集约化管理理论,提出集约化经营概念,探讨学术期刊在新媒体传播方式下的发展模式。【结果】 媒体融合是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期刊在集团化集约性管理运作下,方能实现数字化、多媒体融合性出版的持续性发展。【结论】 集约化管理有利于资源优化分配,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结合学术期刊与新媒体,实现多渠道传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美国数学学会期刊出版布局、刊群建设和学会对期刊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我国数学领域学会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研究美国数学学会期刊建设情况,并总结我国数学领域学会的期刊发展现状和特点。【结果】 创办新刊,发行电子期刊,OA出版,期刊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建立国际化出版平台,建立评奖制度等是美国数学学会促进期刊发展采取的措施。我国数学领域学会在期刊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国际化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采取优化科技期刊出版结构布局、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学术出版和传播平台、加大对期刊的宣传推介和政策扶持力度等策略,可促进我国数学领域科技期刊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学科角度探讨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数字出版情况及存在问题,以期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方法】 以入选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的地理学期刊为例,选择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优先出版、期刊APP等进行调查。 【结果】 中国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绝大部分期刊是单独出版,力量薄弱,发展较为缓慢。不同类型的数字出版平台内容与官网相似度较高,缺乏特色,功能不完善、产品缺乏创新性。 【结论】 建议完善数字出版平台功能、探索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加强数字产品的创新性、打造有特色的数字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国外出版机构不断扩大集群化运作规模的环境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期刊集群化发展之路。【方法】以中国激光杂志社6种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按照创刊顺序,从期刊定位、办刊特色和发展实践等方面探讨英文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方案。【结果】通过打造层次分明的期刊布局、自主办刊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推动集群化运作和融合发展等举措,中国激光杂志社力争打造世界一流英文科技期刊,建设国际出版平台。【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中国激光杂志社英文期刊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数字化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其集群化发展实践可为国内出版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数字出版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 访问国内三大数据库、期刊门户网站、期刊公众号和期刊APP,调查2014—2015年9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结果】 网络数据库仍然是最普遍、实现程度最高的数字出版形式;调查的期刊中,78%的期刊建立了独立的门户网站,但是网站数字出版与传播功能仍有待提升;78%的期刊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存在栏目设置和推送内容雷同,关注度不高等问题。【结论】 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的数字出版程度有待加深,个性化特点有待加强。期刊发展要走差异化、数字化集群之路,要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物理学类期刊移动出版现状进行调研,提高国内期刊对移动出版的了解和重视,提出适合国内期刊移动出版的发展建议。【方法】 以四大出版集团和美国物理联合会、英国物理学会的代表性物理学期刊为研究对象,重点调研移动出版的技术应用情况;同时选取国内9种物理学英文核心期刊和28种物理学中文核心期刊,调研其移动出版现状。【结果】 响应式网站设计和HTML全文技术满足移动出版需求,在国外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已成常态,相比之下,当前国内期刊网站建设技术较为落后。【结论】 科技期刊的移动出版虽然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是对期刊和文章的传播非常重要,因此国内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当认识到移动出版模式的巨大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推动期刊的移动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现状,提出期刊增强出版的发展路径。【方法】 以重庆市2021年入选CSCD的期刊为数据统计源,利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期刊增强出版发展的外部机遇和面临的威胁、本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梳理重庆市CSCD期刊在期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刊3种传播媒介的增强出版现状。【结果】 增强出版是目前期刊正在积极尝试的重要出版形式,在微信公众平台、网页方面的增强出版效果良好;而纸质期刊单篇论文的二维码使用率低,实验数据、过程视频材料不丰富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从编辑角度来看,编辑应在出版过程中主动融入增强出版,加强与作者沟通,发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组建新媒体人才队伍,完善增强出版的二次加工。从作者角度来看,作者应主动加强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意识,提升论文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提高增强素材的系统性、准确性、清晰性,有效促进知识共享,为科技期刊融合发展提供增强出版的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传统期刊评价体系与开放科学环境下期刊出版、学术传播方式不相适应,本研究尝试建立开放科学视角下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思路,以期有效地评价期刊在开放科学环境下的表现。【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式,结合开放科学的内涵,总结期刊在开放科学视角下出版与传播的特点,建立开放科学视角下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思路。从总结的期刊出版与传播特征中提炼相关指标,最终确定以出版的透明开放度、获取的便捷度等为一级指标,包括15个二级指标的期刊评价模型。【结果】将评价结果与影响因子、《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的期刊等级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所设计的开放科学视角下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可以从更丰富的角度表现影响因子等指标不能反映的期刊影响力。【结论】所构建的期刊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新的指标可以对传统的期刊评价体系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享实践经验、总结建设难点,以期助力中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方法】对国内平台建设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不足;分享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时的思考;讨论数字出版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结果】依托“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科技期刊数字化传播国际平台服务项目,清华大学出版社初步开发完成的平台实现了全流程一体化、传播国际化、多种模式快速出版,及面向期刊的知识服务等功能。【结论】通过解决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中国一定能够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出版与传播平台,助力科技期刊发展,服务国家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在期刊出版的应用趋势,为建筑类期刊的AR出版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其它类型期刊的AR出版技术应用现状,提出建筑类期刊新技术出版的应用思路。【结果】 建筑类期刊具有AR技术应用的基础和需求,利用AR技术能够延伸建筑类期刊出版形态,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建筑类期刊的盈利能力。【结论】 建筑类期刊应重新定位AR应用的出版价值,充实期刊新技术设计与运营团队,利用AR技术来增强期刊内容传播效果,构建期刊广告盈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SCI收录期刊国际合作出版情况及实行国际合作出版后期刊影响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7—2016年与国外出版商有过合作出版经历的151种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以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分区等作为期刊影响力指标,对样本期刊的国际合作出版情况进行统计,探讨我国国际合作出版期刊的影响力变化。【结果】 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合作出版商主要有Springer、Elsevier和Wiley-Blackwell;一直是国际合作出版的期刊共118种,一直是国内出版的期刊共28种,国际合作出版期刊与国内出版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别为2.01±2.04和0.91±0.52(P<0.001),即年指标分别为0.39±0.45和0.35±0.41(P=0.039),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566.3±1845.0和1335.8±1376.4(P=0.620),仅期刊总被引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际合作出版与国内出版的Q1区期刊所占比例分别为24.6% 和0,Q2区期刊所占比例分别为21.2%和13.8%,且由国内出版变更为国际合作出版的期刊共27种,其中数据较全的10种期刊里,5种期刊影响力提升明显,1种期刊影响力提升幅度较小,4种期刊影响力略有下降,但幅度较小。 【结论】 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期刊栏目设置与期刊影响力的关系入手,总结期刊的优秀办刊经验,探讨医学类高校学报的发展方向。【方法】 以中国知网为统计源,按照2016年的复合影响因子排序,选择复合影响因子排名前10和排名最后10位的期刊作为样本期刊,观察其栏目设置。【结果】 医学学报中临床、综述以及论著等栏目设置频率较高。为进一步探究同一栏目对不同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比较各个学报共同设置栏目的栏目影响因子,发现期刊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报中临床、综述以及论著的栏目影响因子较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报应当充分发挥所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捕捉热门动态和新兴学科,设置和优化栏目,增加学报的被关注度和被利用度,全方位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办刊宗旨是期刊的方向和核心。本文结合《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办刊实践,介绍强化稿源意识,严格审稿;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期刊质量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中文核心期刊《情报杂志》2008-2012年刊载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及引文分析方法,从被引量、引文量、h指数、即年指数、影响因子等方面,对《情报杂志》的质量及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校学报论文的引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缪建兰  郭盈 《情报科学》1999,17(2):188-192
本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1997年发表的论文及其引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年共发表论文602篇,平均每期25.1篇;共有作者1767人(次),平均每篇约2.9人;论文发表的平均时差为11个月;有594篇论文附有引文;平均引文量为7.6篇,无引率为1.3%;引文语种:中文占51.6%,英文占47.7%;引文类型:期刊占71.6%,图书和特种文献分别占23%和5.4%;中外文农业文献的半衰期分别为7.70年和14.20的;引用次数最多的中文期刊为要本校学报;中外文最大引有年限分别为3年和9年。  相似文献   

16.
17.
期刊作者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崇德 《情报科学》1998,16(5):369-373,380
本文讨论了科技期刊论文作者的几个代表性的量化规律:诸如洛特卡定律以及广义洛特卡定律;普莱斯定律,加之为了使该定律达到实用目的的必要修正与改进。文章还论述了著述合作的问题,并拟合出期刊论文作者合作度的有理整函数通式。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世霞  李晓梅 《情报科学》2001,19(4):378-379
本文围绕如何对期刊管理资源进行了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从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elf-citations of the most productive semiconductor journals by synchronous (self-citing rate) and diachronous (self-cited rate) approaches. Journal’s productivity of 100 most productive semiconductor journals was gathered from INSPEC database, 1978–1997 through OVID. Data of citation frequenc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2001 CDROM edition by the title-by-title search. The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Citing Journal Listing and the Cited Journal Listing of the JCR CDROM version 1990–2001.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suggested by the JCR. Eighty-seven journals common to INSPEC and JCR in semiconducto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and were listed for statistical test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 that high self-citing journals are usually older than low self-citing journals. In contrast to the self-citing data, the journal self-cited rate i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ublication year bu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journals. Journals with a short time interval of publication are more possible with high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Journals with higher self-citing rate tend to be more productive and receive more citation than journals with lower self-citing rate. The journal self-cited rate has no associ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articles that a journal published and the citation it received. A journal with a higher self-citing rate tends to be cited more by itself. The mean self-citing rate is 9.59% and the mean self-cited rate is 15.0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within the same set of journals.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走精品之路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在打造国际化精品期刊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针对期刊定位、发展目标、宣传工作和编辑工作流程做了介绍和总结,探讨了加速科技期刊向精品化发展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