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前期幽州军事防御地位的演变体现了幽州军事力量对唐王朝安全的影响与中央政权对幽州的管控。唐初由于幽州对河北局面的影响以及对突厥、东北蕃族的防御作用,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随着王朝的巩固,幽州军事地位下降,经历武后时期的东北蕃族叛乱,幽州军事防御再度得到唐王朝的重视与积极经营,成为防御东北的雄藩大镇。  相似文献   

2.
唐代,原州先后隶属原州都督府、泾州都督府、庆州都督府、朔方节度司、关内节度司、邠宁节度司、泾原节度司等地方高级军政机构.“元载遗策”是一个以城原州为核心,主要针对吐蕃,稍顾回纥的攻守兼具的军事方略.受唐朝国力的制约,“元载遗策”没有全部被贯彻实施,它最大的贡献是对城平凉的实践.唐后期的行州为侨治州的主要形式,它的产生、发展与其时唐朝政治、军事形势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代州位于今山西北部地区,其行政单位经历了几度演替,即代州总管府—雁门郡—代州总管府—代州都督府—雁门节度司—代北节度司。代州城是隋唐时期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边防城镇,为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及其边疆地区的商贸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山西北部边疆地带的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相似文献   

4.
成德镇辖区变化反映的是唐朝廷与河朔三镇利益的争夺,其成因与朝廷试图控制河朔有关.成德镇是控制河北三镇的重要因素,其势力强则可以牵制幽州和魏博;若其实力过强,难以控制,朝廷则会缩小其辖区,增强其周边方镇.冀州、沧州、德州、棣州割隶成德,是朝廷意图通过增强成德镇,使河北三镇能相互抗衡,彼此牵制,以便朝廷控制河北.而易、定、沧三州另置义武节度,德、棣二州割隶横海军节度,目的又是为牵制骄横的成德镇.朝廷对成德镇辖区的调整,意在控制河朔三镇,河北稳定又利于朝廷稳控全国方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仍能延续上百年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严武再帅剑南抑或三镇蜀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籍中关于严武节度剑南一事,语焉不详,或谓再帅,或言三镇,文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亦多有分歧。文章结合杜甫、岑参诸人与严武有关的诗歌,证之以史,考辨严武确仅两为节度使镇剑南。  相似文献   

6.
魏睿骜 《家教指南》2023,(1):121-130
张淮深于咸通十二年(871)发动了针对嗢末的战争,并再次成功收复了凉州。“五稔三迁”是指张淮深咸通七年至十二年(866—871),由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升任沙州刺史充归义军兵马留后,继而进称户部尚书的过程。唐王朝于咸通十二年停置凉州节度,新设河西都防御,阴季丰是张淮深再收凉州后的首任河西都防御使。乾符三年前,唐王朝将河西都防御的辖区由六州调整为凉、甘、肃三州。继阴季丰之后任河西都防御使的还有郑尚书、翁郜、郑从嗣和冯继文等人。  相似文献   

7.
杨文春 《天中学刊》2012,27(3):127-130
作为淮西核心割据势力的河北利益集团在李忠臣节度期间已经形成。淮西正式走上割据之路后,一直处于"国家州县"的包围之中。由于李希烈逆乱的失败,淮西割据势力遭受重创。为解决割据势力即将中断的危机,在四周处于朝廷包围的形势之下,以吴少诚等为首的新时期河北利益集团不得不对自身进行由河北平卢化向淮西本地化的转变。而转变的成功与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淮西割据事业的成败,这一点在元和淮西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隋朝幽州军事防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州作为隋代东北重要边镇,不仅是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而且是守御高丽的重要据点和兼控河北的战略要地,因此隋王朝对幽州的军事防御不断巩固加强,最终在隋炀帝大力建设下,在东北构筑了以幽州为重心,联系北边,兼控河北的军事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时期中原与契丹、奚的互市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五代时期中原与契丹、奚的互市贸易发展很快。唐代,互市主要集中在缘边城市如营州、幽州、易州等地及长安进行。五代时期,契丹的势力渐强,地位也得到提高,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贸易伙伴。五代时期互市的主要地点转到边境的云州、内地的汴京等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力论述东汉一代幽州突骑的兴衰历程,对这一军事力量的来源、民族构成及其演变进行探讨,肯定了幽州突骑在东汉王朝的军事支柱地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中国最执著于海南书写的作家,崽崽笔下的海南人具有文学标本的意义。他写出了底层海南土著弱者的反抗;在内地移民与原住民相对照的视野中,描绘原住民的形象。崽崽笔下的海南土著,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生态思想迅速发展,关于深层生态学、生态整体主义和生态正义论的著作大量涌现,促使人们反思人类文明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台湾原住民的当代文学创作出发,概括和阐发原住民独特的生态智慧,并与西方主流的生态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突显出原住民生态现在生态文化的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石头河水电站3#机组采用的是CT-40型机械液压调速器,它的调节系统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对3#组CT-40调速器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机组的自动控制,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了水电站的技术水平提高,为实现水电站的计算机监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庾信于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出使西魏,后梁灭亡,被迫仕周,历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洛州刺史、司宗中大夫等职。宣政元年,古洛州改为商州,庾信该年正好回长安任司宗中大夫,故而有人认为庾信是洛州最后一任刺史。在理顺庾信仕北后期任职顺序的前提下,发现庾信离任后,萧圆肃于宣政元年曾担任过洛州刺史,进而得出庾信并非为洛州最后一任刺史。  相似文献   

15.
《尧典》“幽州”起源的历史背景是辽西古化区自距今8000年至5000年前一脉承传的红山系列化的长足发展。从龙山时代早期的小河沿化开始.由于红山时代各大化区域平行发展的趋势的消失,中国历史发展出现了以中原为中心的趋势,辽西地区从此失去了以往的明中心区域之一的重要地位而渐次沦为化边缘地带。这便应是《尧典》“幽州”并入《禹贡》九州之中的深刻历史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较早的石刻材料《魏州故禅大德奖公塔碑》和后出的禅宗典籍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晚唐时代临济义玄和其弟子孔存奖(即奖公)在河北弘法的情况,期冀能由此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临济禅的发展轨迹,以及作为割据型藩镇的河朔地区的文化面貌。据《奖公塔碑》所载,孔存奖本为幽州人,在盘山接受最初的佛学教育,习禅法,后来拜临济义玄为师,到魏博镇大力弘法、敷导民俗,被视为“当世如来”。这体现了同为河朔藩镇的卢龙镇与魏博镇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竞争。而后出的禅宗文献只着力强调奖公继承义玄的禅法,将义玄塑造成具有预见政局的能力的“神僧”,叙述他在幽州地区的法嗣的事迹。这一切都是为了建构一个更为清晰地传灯谱系、编撰本宗的光辉历史。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西诗派在中国诗歌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诗歌创作理念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自然不可忽视。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汪藻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看他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及其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今天,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了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面对亚太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缅甸实施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日本与缅甸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的迫切愿望,双方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因此。对日缅关系的发展需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