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作。这部著作能够流传下来,倒有一则“文坛佳话”。 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侯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相似文献   

2.
《梁书·沈约传》和《南史·沈约传》对范云于天监二年所任官职叙述相异,一言任右仆射,一言任吏部尚书。将史料对比可知《梁书·沈约传》所记有误,《南史·沈约传》所记正确,今特检出,以有助于《梁书》的点校整理。  相似文献   

3.
<正> 《文心雕龙》成书于齐代说是清代纪昀最先提出来的,他说:“据《时序》篇,此书实成于齐代,今题曰梁,盖后人所追题;犹《玉台新咏》成于梁而今本题陈徐陵耳。”(《文心雕龙辑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23页。)后来,清代刘毓崧又对《文心雕龙·时序》中的“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云云,进行了“深考”,得出了《文心雕龙》在齐和帝时(即中兴元年三月至二年四月) “适告成”的结论(见《书文心雕龙后》,《通义堂文集》卷十四)。刘毓崧此说一出,影响很大,后之专家学者几乎都认为其立论根基坚实,不可动摇,“已成定谳”,“无须再赘”。但我觉得,刘毓崧的考证似乎不能成立,因为从《文心雕龙》与沈约《宋书》的关系来看,《文心雕龙》成书于齐代说是不正确的。因此,我冒昧写成此文,以向专家学者以及其他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4.
刘勰与萧统     
南朝梁代的刘勰和萧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人物。刘勰撰写了《文心雕龙》,萧统编选了《文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曾兼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之。”即萧统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萧统为什么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呢?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辞"在《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韩国]裴得烈一、序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著作。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在整理以前的文学理论之后,开拓了新的局面。沈约在看了《文心雕龙》后评价说"深得文理"(《南史·刘勰传》,中华书局,第1782页...  相似文献   

6.
刘勰,字彦和,《梁书》和《南史》有传.据传载:“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在与僧佑相处的十余年里,除了协助僧佑整理佛典、校对订正经藏外,刘勰更积极地钻研了经史百家和历代作品,因而“博通经论”“深得文理”.逾而立之年的刘勰,曾梦见自己手持丹漆礼器,随孔子南行.或因受到了孔子的感召,刘勰“怡然而喜”,着手撰写了《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著。本文从“史学源流”。“评论诸史得失”,“评论编年、纪传二体之优劣”,“评论史学的功能”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探讨,探析了其在史学评论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勰与《梁书·刘勰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书·刘勰传》出自曾任梁代史官的姚察之手,应是评述刘勰及其著作的重要依据。从姚察仕宦和著书的经历与李延寿及其《南史·刘勰传》相比较,阐明姚书刘传具有不可代替的文本意义和史料价值。以此为立论点,对《文心雕龙》的思想倾向、刘勰的门第及其是否参与编纂《昭明文选》等问题,作出了与时下论者有所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第四十六《物色》篇在篇次问题上有较大的争议,《文心雕龙·物色》篇通行本的篇次为第四十六,但由于在《物色》篇中谈到一些修辞与写作技巧等问题,因此,有不少学者对通行本的篇次均表怀疑,认为有误,并提出自己认为的“正确位置”。本文从“浅人改编”、“刘勰未言”、“内容不符”这三个角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辨析,认为应尊重刘勰《文心雕龙》的原貌。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第四十六《物色》篇在篇次问题上有较大的争议,《文心雕龙·物色》篇通行本的篇次为第四十六,但由于在《物色》篇中谈到一些修辞与写作技巧等问题,因此,有不少学者对通行本的篇次均表怀疑,认为有误,并提出自己认为的“正确位置”.本文从“浅人改编”、“刘勰未言”、“内容不符”这三个角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辨析,认为应尊重刘勰《文心雕龙》的原貌.  相似文献   

11.
<正> 萧统《文选》卷四十载有梁代任昉《奏弹刘整》一文,杨明照先生《梁书刘勰传笺注》以为此文所说的刘整是东莞刘穆之的曾孙,与《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同一世系。其实,任昉所弹之刘整与刘穆之的曾孙刘整不是同一个人。 据《宋书·刘穆之传》、《南齐书·刘祥传》,东莞刘穆之有中子刘式之,刘式之有子刘(岂攵),刘(岂攵)有子刘祥,刘祥有兄刘整。此刘整是刘穆之的曾孙,与刘勰同一世系.《南齐书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论述了文学创作过程中想象的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指出了文学想象所达到的境界是“神与物游”。结合《神思》和《文心雕龙》中的相关篇目看,刘勰认为想象之物有其容,此观点不符合文学想象乃至下笔成文的实际情况。刘勰又认为想象的前提条件是作家必须扎实地“积学”、“酌理”、“研阅”、“驯致”,对此观点,今人应该正确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13.
《古文体教学小札》刊发之后(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5),许多同行和同学纷纷来函,又提出了一些饶有趣昧且忽视不得的问题,为此补记如下: 一、几种名同实异的古文体 传《曹刿论战》、《殽之战》都选自于《左传》,《史记》中又列有“列传”一目,这两种“传”是名同实异的两种文体。《左传》之“传”,是左丘明对《春秋》所作的解释。注释。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人作其传。”刘勰《文心雕龙·电传》:“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援于后。”如果再解释“传”,则称为“笺”。而人物传之传,乃史学体裁之一,用于记载人物事迹。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字书云:‘传者,传也;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记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如教材中的《张衡传》等。  相似文献   

14.
刘勰是我国南朝齐梁时代的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心雕龙》,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南齐以前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经验,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关于刘勰的生平事迹,资料极其缺乏,只有《梁书》、《南史》本传上有些简略的记载,皆语焉不详。这里,根据史书所载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以“深爱接”、“大重”及《金楼子》有“袭自《文心》”观之,昭明编纂《文选》或受到舍人的某些影响。然沈约“大重”《文心雕龙》,说明不了其在当时得到多大的关注;刘勰虽说被“深爱接”,然其远非昭明之最亲近者,“深”无以落到实处;《文选》与《文心雕龙》的诸多共同点,或在“历赏”之后,或人人均会如此,故不能不同。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看,《文选》深受《文心雕龙》影响之说,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齐梁时期,诗律学十分发达.这表现为:一方面,诗律理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一批热心于诗律(尤为声律)研讨的学者,如沈约、刘勰等;他们写下了不少有关诗律问题的有价值的文献,如《宋书谢灵运传论》、《答陆厥书》、《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等,还具体制定了诗律结构的条例,如所传的《四声八病》.另一方面,在这种诗律理论的指导下,当时的诗人进行了创作格律诗的实践,产生了永明体(或称齐梁体)格律诗并丰富了它的格律形式.据《南史·陆厥传》记载:“(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瑯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沈)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各异;两句之内角征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这种诗体经过齐梁陈隋几代诗人的实践,其格律形式获得了定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籍贯,《梁书·刘勰传》记为“东莞莒人”。这“东莞”是指南北朝时期的“东莞郡”,“莒人”是谓其为“莒县人”。但近年史学界出现了两种新的说法:一是“日照三庄说”,二是“莒县沈刘庄说”。这两种新说法无疑是深化刘勰研究的有益探索。但笔者认为二说均不合《...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时序》是刘勰阐述“文学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文学发展规律的篇章。文章对有争议之处提出了个人见解,即“梗概”有大概、耿介、慷慨三个含义,《文心雕龙·时序》中“故梗概而多气也”的“梗概”应解为“慷慨”;“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中“何”属上句。  相似文献   

19.
结构一切文章都有一定的结构。刘勰认为结构的原则是“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他把安排结构比作“筑室”。(《文心雕龙·附会》)李渔认为作文如“工师之基宅”,“必俟成局了然,如可挥斤运斧”,“袖手于前,如能疾书于后”,这是很有见解的。正如刘勰所说:“若术不索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文心雕龙·镕裁》)为此,他提出构思布局应“先标三准”。首先是“设情以为体”,即按一定  相似文献   

20.
僧《出三藏记集》最初之“十卷本”,当始编于南齐建武时代并成书于齐代,它是探讨刘勰《文心雕龙》与佛学之关系的最可征信的文献材料。僧入梁后对《出三藏记集》续有大幅度增补,所以学界一般认为《出三藏记集》成书于梁,这也是并不错的,但当说明是十五(或作十六)卷本。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某些论著没有仔细考察其“十卷本”与“十五(六)本”的编撰时间有先后之别,从而混淆了《文心雕龙》研究中的有关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