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与《沁园春·雪》并称"毛诗双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思路:在对文本进行多层次解读的基础上,以语文教学"语用观"为指导,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将两首词做比较阅读,将听、说、读、写的训练糅合其中,推动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高效体悟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的同时,站在历史的高度,完整地认识一个伟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柏桂芝 《现代语文》2008,(11):109-109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值青年时期。当时的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仅十余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中国社会何去何从前途未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农大众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引起反动派的注意,军阀赵恒惕下令逮捕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时间与历史的交织,水意象与生命的焦虑、人生的情怀合为一体.毛泽东诗词中的水意象内涵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时光流失与历史变迁,显现出一种向前看的时间观念;二是表现理想障碍与生命激情,显现出强烈的御物性和个人生命气息;三是表现心情的舒畅与欢快,展示出对自然美的欣赏.《沁园春·长沙》中三个意义交织,水带来了自我的消逝,也...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自古以来,“士多悲秋”。马致远面对“夕阳西下”,慨叹“断肠人在天涯”;杜甫登上衡山。凭高望远,道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愤;同样是秋天,刘禹锡面对“晴空一鹤”,却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冲霄豪情。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之秋,一扫历代文人官场失意之愤、得意之喜,喷射出的是如火如荼的激情和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5.
周倩 《学语文》2011,(1):22-23
1925年秋天,因为在老家韶山组织农会被通缉,32岁的毛泽东取道长沙,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小住时重游橘子洲,回想起少年时与新民学会的同志畅游湘江和聚会沙洲的情景,遂写下《沁园春·长沙》一词。  相似文献   

6.
从想象的奇异之美,笔触的飞动之美,思想的超脱之美,让我们去领略毛泽东那独步古今的豪迈胸襟和政治家兼诗人的奇异采。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 《学苑教育》2019,(12):F0002-F0002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相似文献   

8.
一.背诵激趣,导入课题。我们已学习过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词。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古诗词作品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学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立足学生长远持续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一课的教学为例,阐明了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  相似文献   

10.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名篇,多年来一直被选进高中语文教材,也历来被人们奉为朗诵的经典之作。全词通过对长沙深秋景色的描绘和革命斗争历程的回忆,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对国家命运、革命前途的关切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争精神,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国家兴亡、改变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朗诵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内容,传达其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昂扬豪迈。  相似文献   

11.
强调教学中读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的豪气,自然首先得作品本身有豪气可读;如果教材编排正好涉及这豪气,当然再好不过;而最后落脚点还在于读,酣畅淋漓地诵读出心得体会,包括豪气。  相似文献   

12.
杨仲 《现代语文》2007,(7):4-25
(一)导入1.幻灯片展示青年毛泽东的照片一桢。2.请同学说一说你心中的毛泽东。(学生主要了解其军事、政治上的成就)3.师补充: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而且是个优秀的书法家、诗人。他的"毛体"书  相似文献   

13.
张凤琴 《教书育人》2012,(Z2):35-36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常识。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3.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2.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三、德育渗透目标(一)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四、教学方法(一)语言品读法  相似文献   

14.
沈永生 《教师》2012,(1):50-51
教学中,如何读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的豪气,笔者认为自然首先得作品本身有豪气可读;如果教材编排正好关涉这豪气,当然再好不过;而最后落脚点还在于读,酣畅淋漓地诵读出阅读体味,包括豪气。具体应如何读《沁园春.长沙》呢?笔者认为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们阅读《沁园春·长沙》,觉得全诗充满自由奋发、生机勃勃、昂扬向上、豪气凌云之感,与传统的悲秋之诗很不一样,这是大多读者会有的整体感觉。解读的重点就是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会给我们这样的感觉?教学凝结点也应集中于此。  相似文献   

16.
【课文品读】 《沁园春·长沙》宇词欣赏集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独立”二字辟空而来,见其笔力的遒劲,而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地。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泳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容易读懂的词。在招聘新教师或青年教师上新课时,经常都拿这首词(特别是词的上阕)来要求试讲。一般都认为这首词的赏析,只需集中在意境和意象,至于和意境意象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自由思想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逐渐成熟,表现为与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一脉相承.毛泽东青年时期创作的《沁园春·长沙》,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从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向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历程.从具体文本可以透析,《沁园春·长沙》蕴含着毛泽东对全面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对自由主体的追问以及对自由实现路径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诗词风格以雄浑壮丽、豪放神奇著称,《沁园春.长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词的特点是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场面宏大,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描绘了现代精神,并且记录了作者革命岁月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情状。从整体上看,该词塑造了两幅山河画卷,都写得灵韵飞动,雄阔壮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诗词豪迈奔放,《沁园春·长沙》是公认的代表作。本文旨在通过文本挖掘,探讨其词背后的意蕴,体悟豪情,欣赏壮景,品味格调,感受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