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4):114-115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深刻的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腐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塑造的汤姆叔叔等经典黑人形象,阐释人物的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深刻的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腐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塑造的汤姆叔叔等经典黑人形象,阐释人物的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趣典四则     
“汤姆叔叔”源于1852年美国女作家斯陀所著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指的是那些饱受欺凌却甘心忍受、不想反抗的人。  相似文献   

4.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运动的一本宣言书,小说深刻描述了奴隶制度的残忍和对人性的摧残。但在黑暗的奴隶制度下,仍然透着人性的光辉。文章通过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莱扎、伊娃和汤姆三个人物的重点剖析,诠释了隐藏在黑暗奴隶制度背后的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黑奴汤姆叔叔是小说的主人公,它正直、善良、忠厚、老实,同时他也是一个安于接受命运安排的人,喜欢逆来顺受,接受所有命运不公的安排。小说结尾汤姆叔叔悲惨的离开了人世。没有获得应有的自由。通过对于汤姆叔叔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汤姆叔叔的性格是其悲惨人生的重要导火索,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汤姆叔叔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对于小说《汤姆叔叔》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楚地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美国南方奴隶制度的研究,在国内外往往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美国南方奴隶制及黑人奴隶的状况,因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研究美国南方奴隶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力求通过引用《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客观描述来客观评价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9.
从汤姆叔叔形象看斯托夫人废奴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废奴文学的最优秀代表作。作品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通过着力塑造主人公汤姆叔叔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斯托夫人废奴主义的思想,从而深化了废奴主题,达到了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思想内涵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李芙蓉 《文教资料》2014,(21):27-28
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比彻·斯托夫人的首部反奴隶制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讨论主人公汤姆颠沛流离的奴隶遭遇,分析作品中流浪母题和死亡母题对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凸显,揭露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度的暴虐残忍,刻画汤姆仁爱的博大胸怀,彰显基督教博爱和救赎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全书围绕着一位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展开,描述了他与他身边人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  相似文献   

12.
【作品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  相似文献   

13.
斯托夫人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她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中期废奴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通过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象征手法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作品中各个要素的象征含义,真正了解作者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废奴运动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一直在开展。从18世纪初开始,有识之士、进步文人纷纷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谴责奴隶制的作品,到19世纪30年代形成高潮。诗人发表诗作,作家发表小说对奴隶制进行鞭笞。废奴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寓事于理、针砭时弊,成功地塑造了汤姆叔叔这一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师:我昨天叫你做什么作业?汤姆:给你叔叔写封信。老师:对呀,请把你的作业给我看一下。汤姆:对不起,老师,我没有做。老师:为什么不做?汤姆:因为我没有叔叔了。他去年死了。我没有叔叔了  相似文献   

16.
汤姆:昨天,我叔叔在雨中行走的时候,既没有戴帽子,也没有打雨伞,结果,他的衣服全湿透了,可是他头上的头发一根也没有淋湿。吉姆:那是怎么回事?汤姆:因为我叔叔是个秃头。 一根头发也没有淋湿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于185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历来被称为废奴小说之经典。自诞生至今,便在美国社会激起巨大反响并不断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1862年,林肯(Abraham Lincoln)总统在白宫接见斯托夫人时,称誉她是"写了一本书,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小妇人";简·汤普金斯(Jane Tompkins)也曾评论《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批判要比霍桑与梅尔维尔这些更知名小说家的批评更具毁灭性"。从新历史主义的"文本的历史性"出发,探索作品中两个典型人物圣·克莱尔与奥菲利亚的深入分析,试图探讨美国南北方白人对待黑奴问题态度的同时寻觅一种历史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8.
[作品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泽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她深深的同情。《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评论界认为本书在激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感上起了重大作用,该书因此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在接见斯托夫人时曾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部著作是1901年由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在大学三年级的外语专业学生中开设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课,该文讲述了黑人奴隶汤姆的故事.文中批判了蓄奴制,对破裂的奴隶家庭充满情感的描述向女性发出反蓄奴制的呼吁.通过强调女性的道德力量,通过对母爱的理想化描述,试图唤醒美国女性的同情之心,号召美国女性反对奴隶制,拯救社会.  相似文献   

20.
邹琴  钟扬俊  万秀 《海外英语》2012,(3):226-227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是南北战争的导火线,对废奴运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正直、友爱、忠顺极具基督教义的汤姆叔叔、勇于反抗的乔治·哈里斯夫妇和从自暴自弃变得真诚和善良的小黑奴托普西的典型形象。这些都是不同于美国以往的作品中那些身份低微、性情麻木、遭遇凄惨和无任何权利的黑人形象。该文从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方面简析了黑人形象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