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是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伟大实践,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继往开来,团结奋斗的重要会议。近6co名中外记者云集北京,报纸、通迅社、电台、电视台各显神通。中央电视台更加全力以赴,利用多种电视手段,成功地对十四大作了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的报道,使十四大期间的收视率比平时提高20个百分点,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划时代的伟大决策,也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到党的十四大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来说,1992年实在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10多年的改革开放早已把他们推向了经济改革的最前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跑步闯入市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看待企业报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日益发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报的作用?这是企业家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之一。为此,记者采访了党的十四大代表、徐州矿务局局长、局党委副书记陈引亮。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来说,1992年实在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10多年的改革开放早已把他们推向了经济改革的最前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跑步闯入市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看待企业报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日益发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报的作用?这是企业家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之一。为此,记者采访了党的十四大代表、徐州矿务局局长、局党委副书记陈引亮。  相似文献   

5.
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大历史使命的党的十四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关键性的会议,是一座历史的里程碑,意义十分重大。客观、准确、充分地宣传好这次会议,是新华社义不容辞的负任。而如何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道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下体现出新华社的特色和水平,成了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十四大既为我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和机遇,也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次会议期间,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记者的采访报道的难度较大。但参加报道工作的国内部十几名编辑记者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克服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夜以继日,采写了大量稿件。据统计,从10月10日到19日的十天时间里,国内部十四大报道组共采写各类稿件近200篇,另外,还有数十篇专稿、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集中播发这样多的稿件,为近年来我社国内报道所少见。稿件形式多样,既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侧记,也有综述、述评和长篇通讯,受到报纸的广泛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起点。宣传好十四大精神,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步伐,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光荣任务。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这套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起点。宣传好十四大精神,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步伐,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光荣任务。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这套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认真学习,准确全面地理解,用以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的新闻报道。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广泛深入宣传十四大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全面、准确、辩证地宣传十四大精神,是新闻战线重大而光荣的任务。所谓全面,就是要求系统地、完整地、全方位地宣传十四大精神的丰富内容。比如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中讲到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九十年  相似文献   

9.
(一) 彭老总永远铭记在人们脑海里人们都说记者是在不断地记录历史。我要说是历史在催促记者作记录。记者挥毫写下的生动现实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的亮点,而浩翰的历史则是记者笔下永恒的话题。多年来,我身处朝鲜一隅,无缘目击指点江山、撼动乾坤的历史事件,却有机会追寻抗美援朝的宏伟历史,感悟志愿军将士们气吞山河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每题四分,共二十分) 1、专业记者2、采访作风3、采访基点4、新闻线索5、新闻敏感填空:(每题二分,共三十分) 1、党的新闻事业是随着____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党的记者队伍是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壮大的。2、编辑部新闻稿件的主要来源,一是____,一是报道组,一是通讯员。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报集团各家媒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了报道组赶赴灾区,先后有170多位记者参加了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战斗。他们不辞辛劳、忍饥挨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灾区最前沿,用一组组文字、一幅幅图片,为广大读者及时献上了具有震撼力的最新报道。同时,在大难面前,他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灾害的惨烈、人民的悲痛、战士的勇敢和人类的大爱无边,心灵一次次冲击,眼泪一次次突涌,让我们这些“80后”年轻记者经历了终生难忘的故事。来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相似文献   

12.
记者延安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进行了伟大的理论创新,请问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及理论工作者的读书学习与研究活动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钦 《中国广播》2011,(1):51-52
2010年12月26日,在《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特别节目的直播过程中,虽然舟曲报道组和直播间的连线时间很短,但其背后蕴涵着的是报道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舟曲一个星期的采访中,多路记者在交通并不便利的情况下步行来到泥石流废墟、居民安置点、学校、房屋维修现场、农贸市场等灾后舟曲的各个角落,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权威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6月12日至20日,甘肃省平凉市委宣传部、市记协组织市属新闻媒体,各县区和工业园区报道组、电视台记者一行20余人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市县媒体县区行"联合采访活动,采访报道了县(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变化和干部群众务实奋斗的新面貌。采访期间,成员们到7县区和工业园区,历时8天。采写了一批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反映时代发展脉搏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导刊》2008,(3):14-1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报集团各家媒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了报道组赶赴灾区,先后有170多位记者参加了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战斗。他们不辞辛劳、忍饥挨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灾区最前沿,用一组组文字、一幅幅图片,为广大读者及时献上了具有震撼力的最新报道。同时,在大难面前,他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灾害的惨烈、人民的悲痛、战士的勇敢和人类的大爱无边,心灵一次次冲击,眼泪一次次突涌,让我们这些"80后"年轻记者经历了终生建忘的故事。来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相似文献   

16.
何方 《新闻导刊》2008,(3):17-18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报集团各家媒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了报道组赶赴灾区,先后有170多位记者参加了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战斗。他们不辞辛劳、忍饥挨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灾区最前沿,用一组组文字、一幅幅图片,为广大读者及时献上了具有震撼力的最新报道。同时,在大难面前,他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灾害的惨烈、人民的悲痛、战士的勇敢和人类的大爱无边,心灵一次次冲击,眼泪一次次突涌,让我们这些"80后"年轻记者经历了终生建忘的故事。来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报集团各家媒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了报道组赶赴灾区,先后有170多位记者参加了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战斗。他们不辞辛劳、忍饥挨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灾区最前沿,用一组组文字、一幅幅图片,为广大读者及时献上了具有震撼力的最新报道。同时,在大难面前,他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灾害的惨烈、人民的悲痛、战士的勇敢和人类的大爱无边,心灵一次次冲击,眼泪一次次突涌,让我们这些"80后"年轻记者经历了终生建忘的故事。来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相似文献   

18.
沈阳军区某部政委张云林爱念他的“新闻经”。经过他传经的报道人员,像重新发现了自我一样,在新闻路上走出了劲头,也使该部的新闻报道工作长盛不衰。脚底板子下面出新闻——你不下,我带你下上等兵刘佳雪爱写故事,来报道组前就在《故事会》、《小小说》上发表过作品。小刘调到机关后,工作劲头特别足,经常看见他在电脑前“奋笔疾书”,报道组的灯光也跟着亮到深夜,可他却鲜有作品发表。一天下午,张政委来到了报道组对小刘说:“怎么样,刘大记者,最近发了多少大作了!”小刘惭愧地低下了头。政委说:“你底子很好,劲头也足,可新闻不是坐在报道组想…  相似文献   

19.
王珏 《新闻导刊》2008,(3):16-17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报集团各家媒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了报道组赶赴灾区,先后有170多位记者参加了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战斗。他们不辞辛劳、忍饥挨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灾区最前沿,用一组组文字、一幅幅图片,为广大读者及时献上了具有震撼力的最新报道。同时,在大难面前,他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灾害的惨烈、人民的悲痛、战士的勇敢和人类的大爱无边,心灵一次次冲击,眼泪一次次突涌,让我们这些"80后"年轻记者经历了终生建忘的故事。来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相似文献   

20.
朱亮 《新闻导刊》2008,(3):13-14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报集团各家媒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了报道组赶赴灾区,先后有170多位记者参加了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战斗。他们不辞辛劳、忍饥挨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灾区最前沿,用一组组文字、一幅幅图片,为广大读者及时献上了具有震撼力的最新报道。同时,在大难面前,他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灾害的惨烈、人民的悲痛、战士的勇敢和人类的大爱无边,心灵一次次冲击,眼泪一次次突涌,让我们这些"80后"年轻记者经历了终生建忘的故事。来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