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前辈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这是很清楚的。说两回事,是从各有各的目的来说的。说对等的两回事,并不等于说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那么,怎样从阅读教学入手,学习写作方法呢?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那么,怎样从阅读教学入手,学习写作方法呢?  相似文献   

4.
<正>叶圣陶先生在《评〈读和写〉》中说:"阅读与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阅读文章不仅能学习优美的语言,还能在素材积累及运用上有所借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分析、讲解,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基本处于"两张皮"状态,导  相似文献   

5.
曹龙 《内蒙古教育》2012,(17):50-51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既然是"对等",读和写就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才有结合可言。但是,当下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常常是因为写作教学不尽人意,或处于弱势地位。两回事是分清了,地位却有了高下。于是,读写结合方面的研究,要么分开先谈阅读,再谈写作,然后再谈联系要么就是专门谈论写作,谈如何从阅读中强化写作,甚至强调以写作教学为本这样的结果,虽然写作暂时也能有所起  相似文献   

6.
王海涛 《现代语文》2013,(9):129-130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我们如能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效地利用起来,让学生走进文本,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不断汲取文本中的写作“营养”,学生的写作就会变得鲜活生动起来。笔者结合课题研究,对阅读教学中整合写作训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时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没有阅读时的吸收和积蓄,就谈不上作文时的表达倾吐。有人把作文比做人的一条腿,那另一条腿,就是阅读。只有两条腿协调配合,人才能不断前行。这说明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良好的阅读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因此,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基础上,以教材文本为媒介,让"习作"搭上"阅读"这一快车,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的阅读习作之旅。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强词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揭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叶老说:“有些人把阅读与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象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教师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时,也说读写结合,多读多写。但是为什么多读了就能写好呢?这中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以为读与写之间应很好地沟通,乃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沟通读与写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生活,它象一座桥梁,联系着读与写,没有这座桥梁,读与写往往是无法结合的。从这方面看,小学语文教学明显  相似文献   

9.
阅读和作文是对等的两回事,是指这两个过程同样都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善于写作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善于阅读也同样是学习语文的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理解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服务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关系,是语文教学必须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之中两项重要的能力——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要说不同,只是要求不同,阅读要求是正确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而作文要求则是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教师通过有关语言文字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作文则是开拓思路、引起联想,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然后运用语言文字把它具体表达出来。前者是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后者是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读和写各有自己的内部规律,但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却是十分密切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  相似文献   

12.
读与写的自然迁移,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叶圣陶在议论读与写的关系时,不仅提出阅读和写作是彼此相联系的两回事,而且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联系点"。这些"联系点"体现了读写能力相对应的关系。反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读中学写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 ,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仔细分析 ,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 ;阅读教学不得法 ,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 ,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 ,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 ,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在实际教学中 ,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 ,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 ,…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有部分学校和老师,常常犯叶圣陶先生曾批评指出的毛病:"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1;也有不少的"作文教练",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自己就是不"下水";还有语文教育者,把学生关进书斋,埋头书堆,书本成了学生的唯一世界。这样悬在半空中的写作教学,不能脚踏实地,接不了地气,从而导致教师写作指导"底气"的虚乏和学生习作"才气"的短匮以及"灵气"的寡缺。怎么办?对症下药,让我们的写作教学"接地气"。一、下水→指导:自成之蹊上蕴蓄"底气"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周学祁早在二十多年前,提出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作文课上,仍时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咬断笔杆,冥思苦想却还是不得其言,无话可说,更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便对作文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不断地慨叹:“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作文难,作文难,作文难于上青天!”何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倘若仔细考察、思量,我们不难发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交融。朱作仁教授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叶圣陶先生也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说对等的…  相似文献   

16.
读写结合与整体读写结合 读与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阅读和写作又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主要在真正地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真正理解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能技巧必然有所体会,可以作咱们练习写作的借鉴。”读和写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侧重于读的读写教学中,读占主导地位,它支配着写,影响着写,在侧重于写的写读教学中,这种矛盾地位转化了,写上升到主导地位,反过来又支配着读,影响着读。因此形成了读写结合两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看起来是对等的关系,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但从二者的联系来看,又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读与写的自然迁移,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叶圣陶在议论读与写的关系时,不仅提出阅读和写作是彼此相联系的两回事,而且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联系点”.这些“联系点”体现了读写能力相对应的关系. 反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虽然“写”挤进了课堂,成了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还有不少学生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或者说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