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戊戌维新时期报刊勃兴之原因及其特点徐柳凡,朱浩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报刊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勃兴的近代报刊,对戊戌维新运动及整个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产主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对这一时期新兴报刊的发展作一略述,以期探讨新兴报刊勃兴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特...  相似文献   

2.
试论19世纪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报刊业,肇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最先来华办报办刊的外国人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雅片战争之前,少数传教士在南洋及广州等地办了几份中文刊物,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萌芽;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大批传教士涉足报刊业,所办刊物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直接将近代新闻纸这个舶来品移植到中国,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重庆的近代报业始于十九世纪末叶。中国西南最早的近代报纸就诞生于重庆,其发展步履维艰,几经挫折。然而,重庆近代报业的先行却愈挫而愈奋,所创报纸各具特色,博采众长。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各家报刊上无不体现,其影响至深至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中国近代报刊近百年的发展史入手,从三个方面评述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以报刊为主要形式.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邸报”和“京报”没有也不可能发展为适应资本主义要求的近代报刊.第二.“报”、“刊”不分.中国近代的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从形式上看,当时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兴起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妇女报刊兴起于近代社会。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喉舌。近代妇女报刊的数量不算多,存在的时间也大多不长。但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报刊滥觞于西方传教士在岭南的办报活动。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启蒙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动了中国报刊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也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印刷业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岭南近代报刊业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不自觉地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济南大学学报》2004,14(1):39-42
清末民初,报刊开始成为中国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小说报刊是中国新闻事业发达的直接产物,近代新闻事业成为小说报刊孕育的温床,并由此有力推动了中国小说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从主笔定义的界定及意义的演变方面,对主笔一词进行了考据。并对中国近代新闻史中主笔出现的原因和发展阶段进行了概述。最后以《申报》的纵向发展阶段为例,阐述了主笔对报纸思想和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主笔是主持笔政的报刊负责人,和“文人论政”的传统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主笔直接影响报刊的办刊思想和风格,对报刊的整体发展也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绅士在近代文化教育体制兴起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各种方式进入新式教育领域,如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进一步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和各种报刊.有每件的绅士甚至还跨出国门.留学海外.寻求新知。清末绅士的这一系列活动呈现出他们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过程.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的变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进入使用近代印刷技术的报刊时代。而在数目众多的文艺性报刊中,小说杂志尤为引人注目。从1892年《海上奇书》创刊到1919年,这27年间产生的小说杂志大约有60余种,就其办刊宗旨、刊物风格以及所刊登作品的内容形式而言,这些杂志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兴盛期和转折期三个发展阶段。理清小说杂志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把握小说杂志的特征和精神,既是近代小说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近代小说研究的一条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报刊在诞生之初就确立了平民化的发展方向。以启蒙宣传为使命的政治报刊,把平民大众作为重要的读对象;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商业报刊,也把争取平民读作为赢利手段。平民化的办报理念和办报宗旨,必然带来报刊业务和报刊经营的革新,而实践层面的革新又促进了报刊平民化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刊是近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变革力量。近代知识分子的几个主流群体在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历史地递进地认识到报刊的重要性,他们群起办报刊,使之成为手中撬动历史的有力杠杆,既推动了社会现实的改造,实现了报刊的变革,带来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群体力量的凝聚和壮大,催生了新的文化群落  相似文献   

16.
目前所见的关于杜威中国之行的记述,颇多粗疏、讹传、错乱之处。本依据近代报刊等记载,着重考证辨析了邀请和接待杜威来华的机构、杜威来去中国的确切日期,并重新梳理了杜威的中国行程及讲演的目标,具有一定澄清事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琴琴  定莹莹 《文教资料》2006,(17):187-188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新闻自由、报刊功能、办报目的以及报刊人才选用四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新闻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报刊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界经历了重大变动,一批新出现的知识群体通过创办各种报刊、学会等方式,逐步培育了近代中国的公众舆论,并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汪康年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本文拟通过阐述其在创办报刊、学会等方面的经历,凸显出其对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与《时务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编辑家、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他主编了《时务报》,为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为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如下贡献:(一)主编《时务报》,推动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二)提出“耳目喉舌”论,揭示报刊的多方面功能;(三)创造“时务文体”,开启一代文风;(四)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全面系统阐述了维新派的变法改革主张,为中国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7,(9):27-32
《申报》作为近代中国创办最早并有重要影响的报刊,对激烈的民教冲突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和评论,通过对这些报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厘清近代中国民教冲突成因、类型以及民众对西方教会的态度,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