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矿井热害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针对特大型高地热深井进行了热环境分析,概述了目前国内外高温矿井降温技术的分类。介绍了基于地面排热的井下集中制冷降温系统,该系统制冷降温部分主要由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散冷系统等组成,该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制冷机组布置在井下,置换出的热量通过水循环排到地面,能够降低井下冷量损失和井下散热量。通过应用井下集中制冷降温技术,矿井降温效果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2.
空气调节系统采暖与通风的能源节约需要合理选择建筑布局和围护结构,选择节约能源,对环境无污染的设备,严格按照节能设计指标的标准执行,加强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如充分利用新风降温、余热回收、冬季利用冷却塔制冷、采用自动控制和计量等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3.
汽车空调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即利用沸点很低的制冷剂在汽化过程中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这原理将车内热量转移给制冷剂,达到车内降温的目的。而制热一般采用冷却水的余热进行取暖。  相似文献   

4.
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现代建筑的使用性能逐渐丰富,而建筑的结构也日趋复杂,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开展能够使人们日常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适。空调的使用虽然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但空调的使用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消耗,还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破坏,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因此,在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非常重要。针对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自控技术的发展,使得自然通风的可利用性大大提高,结合机械通风可以对通风设计作出很好的优化。介绍了自然通风和多元通风,并以独立式建筑(别墅)的一种通风方案为例对多元通风进行了说明。所述独立住宅的多元通风具有以下特点:通风系统是独立的,强调了新风。没有回风,从而可以大大减少系统本身的污染,并且气流组织合理,避免空气的二次污染。不间歇式运行,对室内空气的除污,具有很好的效果。系统中自控元件的利用,使得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减小了能耗。这种通风系统可以和辐射采暖(制冷)相配合,这种空调方式被称为"新概念空调",代表这一个全新的空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采用被动的太阳能建筑技术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热环境.主要从太阳能建筑的保温、采暖、通风和降温等方面来介绍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太阳能建筑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居民对其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都有了较高的要求,暖通工程作为影响建筑物通风、保温等功能的重要工程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居民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因此,建筑单位若想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建筑行业市场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要在提升居住品质上下功夫,而建筑一个质量达标的暖通工程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来看,暖通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住宅建设中暖通工程施工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醒施工单位对相关问题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促进建筑行业内暖通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半导体制冷片升降温速度快并且可逆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TEC)为控温元件,以FX3U-48MT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的控制单元,采用数字递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来对TEC进行升降温的一套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其上位机采用组态王King View7.5进行监控与记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温度控制精确度高、升降温速度快、误差小、可靠性高的特点,可以实现0℃~80℃之间的升降温功能,且精度可达0.5℃以内,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满足一般温控控制系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回收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纸建筑三个方面说明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介绍了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并论述了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节能、利用太阳能、夜间通风五种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并论述了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节能、利用太阳能、夜间通风五种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中,给排水施工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为了充分满足多层住宅居民的居住要求,在建设施工时,设计师或施工人员都着力做好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施工管理,控制好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以便为居民住户营造一个使用安全、美观舒适的建筑居住环境。结合多层住宅建筑的功能特点,本文重点论述多层住宅建筑的给排水施工技术,探讨了给水管材的选择、管道敷设以及家用热水器安装设置等问题,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对于整个社会的城乡建设发展都比较关键。目前国内电力供应状况是高峰不足与低谷过剩的矛盾,若通过空调冰蓄冷等调整用电时间至非高峰时间段,可以有效平衡此矛盾,即所谓“削峰填谷”。空调冰蓄冷技术,是通过利用在电力负荷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由此使蓄冷介质结成冰,利用蓄冷介质的潜热显热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蓄冷介质会融冰,释放出储存的冷量,由此可以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通过对某大型城市需求侧调控案例,分析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环节。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际通行的分类,建筑能耗是指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以及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通风三者的能耗总和占到65%左右。在国外,由于经历了几次能源危机,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建筑节能,一大批新的技术和能源被引入到新建建筑以及已有建筑的改造中,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是个耗能大户,要想降低其能耗,只能从这些设备的正确运行中实现。最理想的模式就是任何情况下保持能量平衡和不受负荷冲击。根据车站负荷历史数据和统计曲线,建立通风空调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并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出送风量。详细论述了根据预测负荷进行通风空调系统的变风量控制方法,提出在变风量条件下按照"最小新风量降温除湿工况"、"全新风降温除湿工况"、"全新风等湿降温工况"、"通风工况"这四种主要状态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敏强 《科技风》2012,(23):159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生活不断提高,居民生活中用电已向改善居住环境用电类型转变,为了满足居民住宅用电使用功能的需求,可靠、经济的建筑用电系统方案设计固然重要。居民生活用电已成为电力市场需求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在住宅使用电气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分布也特别的广泛,在日常住在电气设计安装中如出现不合理,不仅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用电生活,而且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用电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重视居民住宅用电气设计的安装管理和规划住宅电气设计安装,来确保居民用电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被动蒸发冷却理论,总结了被动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过程。探讨了典型降雨过程对墙体传热的影响并对被动通风降温分类和技术适应性进行分析。通过介绍被动式蒸发冷却下向通风降温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整理了被动冷却通风的类型,总结了该通风降温技术的运用情况。研究发现,采用建筑物被动蒸发冷却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进入房间的热量,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墙面热通量;被动式蒸发冷却下向通风降温技术进行自然通风降温,可以缓解空调设备负荷过高、建筑内部CO2浓度升高等问题,不仅节约能源,还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将被动蒸发冷却技术作为传统降温技术的辅助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被动蒸发冷却节能效果显着,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在窑洞内居住的人们冬天的取暖方式也渐渐的由火炉取暖更新换代为暖气取暖,以区域或者社区为单位统一供暖。但是水暖气取暖最大的特点就是会使房间内的空气变得特别干燥,再加上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使得窑洞内冬天极为干燥。甚至有时室外温度有一些提高时,窑洞内会变得极为闷热,干燥。根据西北地区的自然因素配合以及窑洞内的居住环境特点调整或者改进窑洞内冬日的取暖方式,采用电热膜电地暖的取暖方式更加适合窑洞内的取暖,不仅可以调节空气中的湿度还可以自主调节室内温度,使居住在气温多变得西北地区窑洞内的居民也可以根据随时的室外温度调节窑洞内的温度,使居住环境更加的宜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在长期运行下隧道产生的"热堆积"现象,本文设计并实用了一套针对地铁隧道降温空调系统.为了解其实际性能,对设置在地面的冷源主机及冰蓄冷进行了月余的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冰蓄冷系统供给冷量可以满足地铁隧道降温空调系统末端的制冷需求,蓄冰槽实际最大融冰制冷量为231.20kW,平均融冰释放冷量为198.03 kW.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煤矿深井高温的原因,总结了非制冷降温、人工制冷水降温、制冰降温、压气节流降温技术、空气压缩制冷降温技术、分离式热管降温和采取个体防护等不同矿井降温技术的适宜条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温矿井热害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因地制宜,利用不同降温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某高层建筑超高挑空的玻璃幕墙屋顶餐厅空调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在确保餐厅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水环热泵空调和通风降温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纯使用水环热泵,冬、夏季空调负荷均下降50%以上。屋顶餐厅通风降温设计时,需满足消防要求,防止过高的排风温度影响消防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