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2.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3.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从提出以来备受理论界关注,并给予了各种解读。"情"与"景"的交融即为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事实上,"虚"与"实"的创构也是意境艺术构成的重要内容。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体现的正是意境艺术构成的二元重生。  相似文献   

4.
布白,是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的留出"空白"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绘画、雕塑、文学等艺术门类中被普遍采用,如绘画中讲究"空白是画",雕塑讲究残缺美,而文学创作中,往往留有适当的空白,让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文学形象和意境进行再创造.布  相似文献   

5.
"布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空白.如中国画创作中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追求一种"此处无形胜有形"的艺术境界,看似空白,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正是这种意境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留白"原是指国画创作中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需画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披蓑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即使如此,却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欣赏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了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空白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创造和人们欣赏时联想与畅神的空间媒介,它所蕴蓄的无限的、悠远的、空灵的审美"意境",使其在世界画坛中独领风骚."意境"也是中国画竭力追求的理想境界,意境的产生总是由"虚象"甚至"空白"来引发.所以,中国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往往视"空白"重于"实象",在"空白"中探寻"意境"的妙趣.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家历来把文本中的空白、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作为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如何将空白的意境准确地传达,是古诗词曲英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具体的实例分析,对空白艺术的处理方法作了初步探讨。译者应结合古诗词曲中空白的直曲浅深,采取“亦步亦趋”、“虚实相化”和“填充空白”三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如只画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即使如此,却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欣赏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了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以接受美学中的文本"空白"理论为依据,从语义、句法、结构和意境等角度探讨了古诗英译中空白艺术的处理,认为原文的意义空白不应随意填补,以便更好地进行诗学功能和审美效果的传递。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以形象性为基础,作者的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互相交融,易于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体味、思索,富有象外之景、言外之意和韵外之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和"典型"既有相同之点,也有相异之处,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意境有不同的性质、形态、特点和风格,因此形成不同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艺术追求典型形象不同,"意境"是中国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中国艺术之美正在于它那不可言说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以"意境说"这一理论线索,可以探寻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那超越"泉"、"月"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13.
意境理论是我国古代诗词学说中,作为对诗词作品艺术形象的创造和诗词艺术价值评价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之一。而司空图所著的《二十四诗品》相对于意境理论促成的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司空图意境论的内涵——"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4.
姚迪 《文教资料》2008,(1):44-46
江南古典园林是士大夫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集建筑、风光、诗文于一身,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文墨气息,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的"意境",这种意境的产生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常留有"空白",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挖掘出文章背后的教育价值,适时地引导学生猜测、构思,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去补白、延伸、创造……让学生的读与写有机地进行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一、借助想象,解读意境的空间美意境的空间美,主要指在具体有形的描写之外,有一个存在于我们想象之中的深广境界,也就是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之根就在于其意境。只有探明意境才能真正体悟诗歌内在的情感和意蕴。而意象则是诗人为了抒发情感用意比兴寄寓的人、景、事。诗歌的意境正是借助这些意象凸显出来的。教学中,要紧扣"景"象体悟意境;紧扣"人"象丰盈意境;紧扣"事"象生成意境,从而借助意象上位,真正体悟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正>1.举象——填补图式空白。举象,是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和意象。教者要善于捕捉和确定文本中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情感的"图式空白",通过想象画面,再现情景,在语言描绘、情景吟读、角色对话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将抽象、沉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画面,让学生在丰富的形象和灵动的思维中,体悟文本语言的内涵和外延。2.造境———还原生态课堂。造境,是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和心境。"人课合一"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抵达此境,已无课堂、文本、师生之界说,已无教与学之痕迹,只觉浑然一体,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结构中也存在"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由实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空白"传达了诗人终极的生命体验,也体现出诗人形而上的人生追求。因此,创造意境"空白"是诗人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古诗词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和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语言资源。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学习古诗词的关键。而学生如何走入古诗词的意境,便在于"空白"留存的时空感与个性化的独特吟咏。  相似文献   

20.
"诗豪"刘禹锡在其广泛而优秀的诗文创作外,更有独到的文学思想。他发展了"意境"理论,提倡想象,主张辞约义丰;强调内蕴,注重意在言外;重视意境,倾向境生象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