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阳晚报是一张创刊仅两年多的晚报,不要说同全国性报纸和省级相比,即便是同同一地区的南阳日报相比,它也只是个“小弟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南阳晚报人留下的足迹,却不能不让人肃然。创刊第一仗南阳晚报总编辑包廷怀,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汉子,那张透着憨气的脸上总是挂着几丝自信。1990年9月,  相似文献   

2.
地市级报纸受所处环境的制约,舆论监督常常是“力不从心”,群众形象地说:“打苍蝇多,打老虎少;打死老虎多,打活老虎少。”但2003年《南阳晚报》的一篇曝光报道,就打死了一只“活老虎”,不仅改变了群众对地市级报纸舆论监督力度的看法,也引起了南阳晚报人的思考,被南阳报人形容为一次“新闻事件”。时至今日,这篇报道对南阳报业所产生的冲击波仍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3.
挑战和机遇把“双聘制”推上舞台 实行双聘制是平顶山日报社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起始于1993年。当时《平顶山日报》为四开四版小报,共有采编人员60多名。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广大读者的要求,经上级批准,决定于当年10月1日扩版为对开大报,同时试刊《平顶山晚报》,并将于次年元月1日正式创刊。日报扩版、晚报创刊后,采编人员的整个工作量较原来增加了将近两倍,用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去办两张报纸,这在全省还没有先例。如何在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财政经费的情况下,把《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办成适应改革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委满意,受群众欢迎的报纸呢?报社党委认为,只有把采编人员的内在潜能挖出来,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活,才能把这两张报纸办好。而要把采编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要克服多年延续的“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的弊端,大刀阔斧地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采编人员的工作业绩同他们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捆在一起,实行机会均等、竞争上岗、制度激励、利益驱动、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让他们有责有权,“有名有利”,于是决定把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在内部“双聘”上,具体办法:一是实行内部行政职务聘任制,由现任各部室主任在职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市报人》2011,(5):F0002-F0002
南阳日报是中共南阳市委的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3月22日,是河南省创刊较早的地方报,目前,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采编人员106人。连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报纸”。实施“一体两翼”(“一体”即以南阳日报为主体,“两翼”即做大做强南阳晚报、南阳网)的集团化发展战略。2010年以来,南阳日报整合资源,开拓创新,使得旗下南阳晚报、南阳网、南阳手机报、新闻旅行社、新闻图片社等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南阳手机报     
《新闻爱好者》2011,(8):F0002-F0002
《南阳日报》是中共南阳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3月22日,是河南省创刊较早的地方报,目前,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采编人员106人。该报连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报纸”。2010年以来,南阳日报整合资源,开拓创新,实施“一体两翼”(“一体”即以《南阳日报》为主体,“两翼”即做大做强南阳晚报、南阳网)的集团化发展战略,使得旗下南阳晚报、南阳网(南阳手机报)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2,(6):39-41
2000年8月16日,绵阳人发现,一张崭新的本地报纸悄然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这张报纸以其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清湛明快的社会新闻,大胆公正的舆论监督和新颖大气的版式风格,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和喜爱。这就是刚刚创刊的《绵阳晚报》。《绵阳晚报》的诞生,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因为这是四川省第一家实行由市委直接管理,独立运作的新型体制,突破了市级晚报隶属于当地日报,由日报统一管理的传统模式的市级晚报。对这种新型的管理体制,业界反应不一,支持者认为,晚报独立运作的体制更有利于报纸树立现代报业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7.
刘峰 《视听界》2002,(6):83-83
我有个习惯,每天都要买好几份报纸。很快发现,其实买一份也就够了。虽说现在报纸很多,又是晚报又是晨报的,但可看的内容大同小异,常常是相同的那样几条消息,甚至连标题都只字不差,是一个模子克隆出来的。不由得就想,干嘛要花钱买那么多报纸呢,这不是瞎耽误功夫吗? 有时候也能看到“独家新闻”。比如几家报纸都登了同一个消息,有的不以此为满足,又多了一个或几个电话,不论电话是  相似文献   

8.
党报摄影记者与都市报摄影记者相比,前者政务活动多,自由采访时间少;后者以采访社会新闻为主,活动面大,自由度大。1993年,笔者担任《平顶山日报》摄影记者,刚创刊的《平顶山晚报》也采用我的稿件,最多时一个月发103幅新闻图片。要知道,这些照片都是在传统的暗房中一张一张洗出来的!1997年,笔者担任《平顶山日报》摄影部主任,一个月有一半时间"泡"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市委机关,承担政务新闻采访、拍资料照合影任务。作品在报纸上越来越少,找我采访的人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9.
创刊于1993年7月1日的库尔勒晚报,是库尔勒市委机关报。创刊以来,库尔勒晚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抓好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特色的“三特”新闻,走出了一条办报、发行、广告经营等一体化的报业经营新路子。期发行量由创刊初期的不足4000份、周二刊4开4版黑白报纸,发展到现在的期发行量4万多份、周六刊4开8版(《楼兰·周末》4开16版)彩色报纸;广告年经营额由创刊时的几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00多万元;固定资产已达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干记者的朋友多。干晚报记者,各种各样的朋友就更多。然而,晚报记者干长了,免不了得罪一些朋友,甚至是多年的老朋友。所以,做晚报记者,必须不断地发展新朋友,不然老朋友走光了,成了孤家寡人,连个通风报信的人也没有了。 从1988年1月1日《齐鲁晚报》创刊之日起,我就在新闻部干记者,弹指十余年,回过头来看看写过的稿子,那些批评或揭露性的稿件有很多都是把朋友“卖”了而换取的信息。真是一份稿件,一份尴尬、一份惋惜。记得那是1988年,晚报刚创刊不久。有一天我和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个经常提供信息的朋友聊起来。他说这几天正忙着一个案子,很有意思,上海的一个女研究生被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贩子骗到菏泽去很长时间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1.
陈浩 《新闻知识》2002,(12):21-24
《西安晚报》创刊于1961年,是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晚报之一,多年来,以其浓郁的古都特色和雄浑的西部风格为国内外广大读者所认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西安晚报各方面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报纸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经营收入稳步上升。但是,近几年来,在西安报业市场激烈竞争中,《西安晚报》由于管理体制、报纸内容版面老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晚报的品牌优势受到了严重冲击,报纸发行量、广告收入一度下滑,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今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的关怀下,西安晚报重整旗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前提下,按照“办一张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的报纸”的总体思想,在坚持晚报  相似文献   

12.
晚报与部市报竞争中的“同”与“异”,是指晚报要与都市报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亦可谓之留“同”、留“异”,求“同”、求“异”。留“同”。对于一些与都市报相比有着共同之处的东西,晚报可以予以保留。那么,晚报与都市根究竟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点:其一,读者定位基本相同,都是普通市民,都注意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晚报追求的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市报则试图让“报纸走进千家万户”。有些同处一地的晚报与都市报在一段时期内,实际上确立了同一个目标读者群。其二,都属于“软”性报纸,内容取材都…  相似文献   

13.
《天中晚报》是一张创刊于2000年的地市级晚报,创刊仅七年,就在2002年、2004年、2006年连续三年蝉联河南省十佳报纸,其广告、发行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地增长。本文试对《天中晚报》的管理体制、新闻思想和经营思路作一浅析,对中国地市晚报选择发展路径与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近日翻阅了二十余种晚报类报纸。应该说,很多报纸都办得相当出色。无论是版面内容的设置、栏目的确定和更新,还是重要稿件、重点版面的策划与经营,都体现着报纸的党性原则和“三贴近”的办报思想,同时也闪烁着办报人经验和睿智的光芒。看到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块块抢眼而厚重的版面,确实令人钦佩。然而,有些报纸也存在一些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比如,多数晚报类报纸普遍存在的“一多两少”现象,就应该引起业内同行们的注意。在此将这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报海珍闻     
世界上的报纸之多难以胜数,但墨西哥1980年创刊的《问题》晚报,却有自己的特色。这家晚报以墨西哥全国公众为读者对象,可报社的记者、编辑和其他工作人员却都由清一色的女性担任。墨西哥著名作家、女记者米切莱纳担任第一任社长。这家报纸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家全部由妇女办起来的报纸。这家报纸一创刊,就在墨西哥引起了轰动。开业那天,当时的墨西哥总统波蒂略专程来到报社向办报人员表示祝贺,并在开业式上剪彩,他说这份报纸的创办是墨西哥妇女在墨西哥公共生活中日益增长的积极性的新成果。夫妻办的报纸在美国尼苏达州首府几十里外…  相似文献   

16.
吴军 《新闻知识》2003,(3):33-33,23
晚报作为地方报纸,一定要有较浓厚的区域特色。西式特色可以说是地方报纸的一个基础属性。报纸越是有地方特色,影响就越大。全国有100多家晚报,都具有晚报整体上的一般特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区别就在于区域特色的不同。 晚报在处理区域特色或地方特色上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代在北京的人,会看到过一张国民晚报,它原是国民党人罗敦伟创办的。罗敦伟南下后,交给黄少谷办。到一九二七年,就转到张友渔(当时名张象鼎)同志手中。之后,这张报纸就成了我们党北京地下市委的一个搞合法斗争的宣传工具。张友渔同志在办这张报纸的时候,已经是在几个报纸担任过编辑的新闻工作者,但还在北京国立法政大学上学。当时,他既是在校学生,又是报社社长,经理,和主编人。张友渔同志是怎样从一个穷学生,白手起家,经营起报馆来的呢? 张友渔同志是山西灵石人,一八九九年生于前清一个穷秀才家庭。父亲张映南  相似文献   

18.
《十堰晚报》创刊于1995年7月1日,是《十堰日报》的一张子报。由于《十堰晚报》是随着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由原来的市委机关报《十堰日报》改刊而来,到1998年,发行萎缩到几千份,年广告收入仅有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叶抗生 《新闻爱好者》2011,(11):157-158
《南阳晚报》创刊已满20年,实现了从四开四版到如今二十八版的飞跃,经历了从铅火时代到胶印、激光照排再到采编网络化和彩色印刷的巨大变化。尤其从2011年5月1日起,定位“用新闻纸创造美好生活”的《南阳晚报》更是通过全新改版,变成彰显庄重大气、时尚现代并举的都市类报纸,成为读者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同时以全新面貌出现的版面设计,不仅成了此次改版最大亮点,更是一次华丽转身。南阳晚报此次改版,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最近到楼下的报摊去买报纸,南京的《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经常买不到,我问老板为什么这两份报纸卖光了,而本地的报纸还剩这么多。老板回答说,这两家报纸比本地几家报纸好看,报纸上刊登的都是好看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读者爱看。确实是这样,就拿国际新闻来说,这两家报纸除了特别重大的政治新闻就很少刊登这些“不好看的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