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智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2.
一位智者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你们看田野上长着些什么?” “杂草。”弟子们不假思索地说。 “告诉我,你们会如何让田野上长出庄稼来?” 弟子们愕然:这问题也太简单了。 “直接播种!”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到。 智者站起来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 。你们回去播种吧 ,一 年后再在此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来了,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播下种子后,庄稼不但没长出来,杂草反而更多了,弟子们急着向智者请教。然而智者已经离开了…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集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南山不远的河边,人人都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4.
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门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称为儒家。”顾颌刚在这里所说的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其论断也是恰切的。 孔子的弟子,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依据史料记载,孔子弟子有生平事迹的有三十多人。 孔子于公元之前479年去世后,据《史记·儒林传》记载:“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居楚,子夏居西河……。”孔子弟子分散各地,  相似文献   

5.
田宗昌 《新高考》2010,(Z2):6-7
【作文试】(60分,2010年陕西省咸阳市一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集着一群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吩咐弟子到河对岸的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来到河边一看,目瞪口呆: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河面波涛汹涌,根本无法渡河。弟子们只好空手返回禀报师父,而一个小和尚却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我就顺手把树上一个唯一的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6.
陈军 《上海教育》2013,(31):66-68
从知识论上看,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就是他的“述”与“作”。他对“六经”的整理,首先表现了他对中国先贤思想的敬重,以先人之“知”为“知”,这是了不起的。墨家教弟子只习墨经,只注重自家一家之言,养成自家的学者。而孔子教弟子遍学六经,以天下“知”为“知”,所以其弟子各有成就,绝不一律。其次,表现了他对中国先贤思想的应用。孔子的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份的一天下午,隔壁英语组的小芳老师来到我们语文组,高兴地对我说:“王老师,这是我大学老师招收国学弟子的启事。他和你一样,很有学问。”  相似文献   

8.
孔子《前551-前479),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七十二位名弟子,实际上是七十六位。他们是:  相似文献   

9.
先说一个与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关的故事。二千多年前的一个黄昏,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调皮的男孩,成绩排在班里倒数几位。这样一个“刺头”’,却成了我的弟子。只是没想到,他是一个白净清秀的小个子男生!有时候我在办公室里偶尔一抬头,总能发现他在窗户外“窥探”我,见我一抬头,扭  相似文献   

11.
先说一个与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关的故事。 二千多年前的一个黄昏,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  相似文献   

12.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使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让他喝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雁斌 《师道》2004,(7):23-23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14.
唐代高僧慧宗禅师经常云游各地宣讲佛法。每次临行前他都要嘱咐弟子,看护好他喜爱的数十盆兰花。可是在他一次外出未归的夜  相似文献   

15.
石泰豪 《小学生》2010,(4):22-22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弟子漫游世界后坐在郊外的旷野上,旷野长满杂草。哲学家提出问题说,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有的说:只要有铲子就够了;有的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也有的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还有的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说,课就上到这儿,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有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相似文献   

16.
1948年秋天,甘肃省的临洮县和全国的许多地方一样沉浸在解放前的欢乐喜庆的气氛中,21岁的农家弟子裴鸿维满怀着理想离开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背着行李卷儿到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求学,百姓奔走相告,小县城终于走出了第一个进京的大学生。新中国成立,他接着又进了...  相似文献   

17.
杨菊花 《河北教育》2010,(12):27-27
存报纸上看到一则职场心理小故事: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于启发等都是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的内容。在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的过程中,他尤其重视诗歌教育。他曾告诫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意为不学《诗经》就茫然无知,什么也看不到,更无法前进。孔子如此教导儿子要重视《诗经》,并非是出于偏私,他也时常这样教导其弟子们:“小于何莫学夫诗!”更值得玩味的是,孔子还因为南容这个人经常诵读《诗经·大雅·抑之》中的句子,而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在孔子的时代,《诗…  相似文献   

19.
一、用独特的解读,巧妙整合课堂《孔子游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单元)这篇课文从写景入手,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泗水河边的游玩中,由水引发一系列思考,借以教化弟子……王崧舟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从“老师”这样一个角色,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于是,这一主题的高格决定了这堂课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陈叶华  周见孙 《师道》2004,(10):41-41
唐代名的慧宗禅师经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嘱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哪知慧宗禅师得知原委后,神态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