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鸿门宴》中樊哙所起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鸿门宴》描写的是项羽、刘邦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关中王而展开的一场震烁古今的政治斗争,由此也拉开了激烈而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非常经典的场景描写,亦是司马迁文学技巧体现比较充分的重要篇章。在整个描写中每个人物都是出彩的,刘邦的“退”项羽的“默”、范增的“急”、张良的“智”都是为人所常乐道的。然而还有一个人物塑造得也非常精彩,那就是樊哙。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一段情节曲折跌宕起伏、重要而又精彩的文字,它叙述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霸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最终刘邦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其中的许多人物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历来为人所称道。两大军事集团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各具...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史记·项羽本纪》名段鸿门宴里“生彘肩”作了考察,认为在“生猪腿”、“一整条猪肘”、“一只猪肩”、“一只全猪蹄”等诸种解释中,最后一种解释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人教版)《鸿门宴》写樊哙临危救急,拥盾人帷一节,生动地刻画了樊哙亦智亦勇的人物形象。文中写项羽赐其酒食,对樊哙形象的生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胜利成果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所谓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是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楚汉相争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这个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高超的艺术技巧,运用精炼的语言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重在分析刘邦、项羽的形象,极少关注樊哙的形象。拟从果敢睿智、巧言辞令的智者形象,彪悍豪爽、直率威猛的勇士形象,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忠臣形象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樊哙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统治之后,为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鸿门宴》不愧为经典,其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尽管篇幅不长,涉及人物众多,但个性都十分鲜明,而其中又以刘邦为最,项羽其次。细节的魅力毋庸置疑,留白的艺术独具匠心。《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很多,也有多处留白,颇耐人寻味,仔细揣摩,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一.刘邦为什么反复说"为之奈何"?在《鸿门宴》中,刘邦一共三次说到过"为之奈何":一是当张良告知刘邦项羽要攻打他时,刘邦大惊,"为之奈何"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的故事,家喻户晓,但鸿门宴出名的原因,不是宴会何等丰盛,而是该宴会是刘邦项羽矛盾和性格的集中体现,更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正所谓“一念定生死,一宴定天下.”但“一念”何以定生死,“一宴”何以定天下,就要从宴会中去分析人物性格;要真实地剖析人物,就要回归到历史中,回归到《史记》中,在特定的背景下去分析人物.选入苏敦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的《鸿门宴》,其选取的事件是刘邦和项羽在咸阳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在这次宴会中真正体现了英雄本色.席间一系列明争暗斗直接影响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结果.后世认为此次宴会直接导致了之后的项羽兵败和汉王朝的建立.细细品读全文不难发现,鸿门宴的结果看似偶然,但若是从这个宴会的两个主角的性格上来分析,这样的结果又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是一部大戏,演员众多,且楚汉角色一一配对成对称状:主角自然是刘邦和项羽;配角中谋士为张良和范增,武将樊哙和项庄,间谍项伯和曹无伤。情节精彩,高潮迭起,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以上演员时,很难注意到文中一笔带过的几个人物: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一)收录的《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有人说鸿门宴是楚汉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它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在此次宴会中,楚汉集团的将帅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樊哙闯帐  相似文献   

12.
许多读者认为项羽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这有一定的道理。鸿门宴可谓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峰会也正体现了项羽的弱点,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项羽为什么没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呢?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性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项羽和樊哙都可称作英雄,二者唯一的交集就在那场鸿门宴上。樊哙与项羽在形象、精神、性格上有相似之处,且同为武者,樊哙的勇猛、大胆、豪爽、磊落深得项羽欣赏,所以项羽对樊哙无礼闯帐的行为表现出了格外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一、不可避免的矛盾 《鸿门宴》不仅是一篇经典名作,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凡事都有一定的起因,而这场充满着紧张与悬念的斗争正是基于两个不可避免的矛盾而闻名于世。第一个原因,是客观的历史原因所为,这是必然因素。当时秦王朝的覆灭已经是既成的定局,而由谁来统一天下还是个悬念。从军事实力来看,项羽无疑占有无人匹敌的优势,拥有精兵四十万,打过许多经典的硬仗,  相似文献   

15.
好一个参乘樊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鸿门宴会,项羽、刘邦是主角,这已成公认。我们学习《鸿门宴》时,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也在项刘二人,似乎把握住项刘二人,就能把握全文。其实不然。在宴会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甚至起到了决定宴会发展变化的作用,他就是刘邦的参乘樊哙。  相似文献   

16.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难以铸成项羽称霸天下的宏伟大业。他虽不畏强暴,不施阴谋,胆略过人,才气非凡,他虽光明磊落,义气盈天,怜美惜玉,情真意绵,但他以自身难以克服的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自导自演了作为政治大家的最终人生悲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拔剑自刎乌江西岸,为后人留下了可悲可叹的英雄话题,为中国的文坛演义了悲壮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论文主要围绕《鸿门宴》内容展开详细探讨,从故事的前因后果来分析作者写作用意,从简略的话语当中探索其背后隐藏的深意,从一系列细节揣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剖析司马迁浓墨重彩的叙写该内容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上刘邦能全身而退,除了他本人能屈能伸、机智狡诈,张良的足智多谋、冷静老练外,樊哙也功不可没。本文从忠、勇、智三方面就樊哙展开分析,以说明鸿门宴上樊哙护主御敌的功劳。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司马迁的如椽大笔的刻画,《鸿门宴》成了千古名篇,给后人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深刻的印象。很明显.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幂。在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从我们语文角度来讲,作者司马迁是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再加上对比、烘托等手法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细节描写是《鸿门宴》最成功处,它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呼之欲出。其中刘邦个性最为复杂,文章对他的描写也最为生动。深入细节内部,我们就能对他产生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