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标》明确指出: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科学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化学教材专家王祖浩先生认为:“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本质和价值”,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戴安邦教授指出:“只重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这段话指出了化学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又简明地概括出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评价教学.新的教学理念让探究性实验试题在中考试题中应运而生.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主要通过“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这一过程体现.  相似文献   

3.
“科学素养”并不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理念。对于科学素养的解释,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在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改变我们周围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养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是由文化素养引中而来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的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科学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困境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科学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中国的科学教育“让人欢喜让人忧”:中国的中学生虽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获奖,却一直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更为严峻的是中国人科学素养低下是不争事实。据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即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美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可以分为“实用科学素养”(prac—tical scientific literacy)、“文化科学素养”(cultural scientific lit—eracy)和“公众科学素养”(civic scientifie literacy)三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什么是“科学素养”?有人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素养,有了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科学素养: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一个人有了某些科学知识如果不会应用这些知识,不知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得科学是不断探索、更新、应用知识的过程,不具备科学探索的能力,不善于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就不能说他具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在21世纪将继续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  相似文献   

9.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以学生发展和培育理性社会为理念的现代教育,需要把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地位.课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战场.中学生物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转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材作为课程理念的载体.也正经历着从“教程”式向“学程”式转变。从国际上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化学教材的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科学素养和教材的本土化密切结合起来.虽经历曲折,但成果可喜,一批有特色的化学教材问世,21世纪的化学教育将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1.
张国超 《教师》2010,(3):41-42
在科学技术的产物触目皆是的今天,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每一位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不管课程理念还是教科书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教版《科学》是集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为一体的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心目中“学习无用论”,“高分低能”,“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密娜 《青海教育》2004,(11):46-46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等课程基本理念。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态度则是科学素养的主要构成因素。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科学态度教育的内容在生物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应包括:(1)教育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2)教育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去看待生命活动。(3)…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种文献中对科学素养的表述并不统一.不同的研究群体站在不同的层面关注科学素养,不同的时代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待科学素养,不同的个人处于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环境中理解科学素养,导致“科学素养”成为一个存在争议而无定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一、为何要基于螺旋式上升的认知层次进行物质微粒观教学研究1.课程标准对于物质微粒观的相关要求新课程要求,化学学科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宋心琦教授亦表示:“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正确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鉴于此,中学化学教学正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转变.  相似文献   

16.
张红梅 《学周刊C版》2011,(11):133-13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成为我们国人的普遍共识。现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也顺应时代的潮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方法、科学精神.而科学探究能力又是重要的科学技能方法。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围绕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做了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释新的化学课程目标,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在学习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增进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化学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因此,中学…  相似文献   

18.
徐昌贵  龚金妮 《教师》2013,(25):111-11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课标还指出科学课和科学教师“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和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探究解决生产、  相似文献   

20.
彭晟 《物理教师》2009,30(6):35-36
新课程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同时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对此作一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