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谈女子体操运动员训练中体重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许多女体操运动员在训练中,往往长期采用控制体重的方法,以求获取最佳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然而经过多年训练经验的总结,有关文献资料研究,证明控制体重,特别是对少年女体操运动员实为训练中的误区,危害尤甚。控制体重之法不可取。在此简要论述其危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当今竞争体操水平日新月异,对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女子体操幼龄化、低龄化的发展,如何在幼儿阶段为运动员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是摆在每个教练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近20年的幼儿体操教学实践,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强化和提高女子幼儿体操运动员姿态、柔韧、跑步、力量(包括悬垂和倒立)等方面的能力,并与技术动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对运动员的启蒙训练起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新奥运周期训练特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2001~2004年新奥运周期女子体操评分规则又有重大修改,由于体操规则历来对体操技术的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故新规则的实施,会使国际体操形势出现新变化、新格局,总趋势将是难度更大、编排更新、连接更难、类型多样、艺术性高、技术更全面.  相似文献   

4.
体操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在体操运动员整个的体操生涯中.对初选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是改造一切不符合体操要求的自然形态,逐步提高她们的体操意识如对女孩子的端肩、缩脖子、挺肚子、驼背、走路内八字等形态,平时就注意提醒,耐心纠正,通过舞蹈练习来提高她们做动作的  相似文献   

5.
贺臻 《体育世界》2007,(6):104-105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幼儿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进行观察和测试,探究如何进行女子体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以选拔出先天遗传素质优秀的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从舞蹈基本训练教材的系统化、良性的心理暗示、教学中的语言功能、自信心的树立等几个方面探讨女予少年体操运动员舞蹈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99年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体操女子比赛,获得前8名的10-13岁的少年儿童运动员的比赛训练情况,提出体操运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高水平的技艺,它还是培养少年儿童探索自身能力与进取精神的摇篮。在女子体操早期训练中。消除盲目性,严格注意少年儿童的训练年龄层次,添设合适少年儿童训练内容的体操辅助器械;教练员更多的了解少年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着眼于少年儿童的成长,着眼于完善自身的爱心与知识,着眼于中国体操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必须经过启蒙训练,一般年龄都在男子5-6岁,女子4—5岁。启蒙训练必须经过4个阶段:首先是运动员的选材,其次是培养运动员对项目的兴趣和爱好,第三是进行科学的意识培养训练,最后是进行专业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9.
1.体操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及对能源物质的需要 体操竞赛是大强度短时间的运动。除跳马项目外,其他各项都是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由十几个动作组成的 成套动作,这其中大多是需要用全力才能完成的高难度动作。特别是自由体操,运动员要在1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3或4个高难度大强度的串动作。体操各项完成成套动作的持续时问和主要供能系统所示(附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儿童女子体操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内涵与外延的基础理论入手,多角度地诠释了速度力量的特殊性。对儿童女子体操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特征、体操速度力量训练种类的划分、儿童女子体操生理负荷特征、速度力量训练与动作结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归纳、提出了儿童女子体操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创新,运用悬吊训练法对体操速度力量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旨在为深入研究儿童女子体操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女子摔跤运动员减重训练期营养水平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实验法,了解女子摔跤运动员减重训练阶段膳食营养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减重训练期,运动员体内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及钙等摄取不足,且血清钙、铁水平下降,而血清尿素含量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升高。提示:通过限制饮食减重期间,要注意蛋白质、钙、铁及维生素的补充,同时在此期间营养生化的监控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减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测验法对浙江省跆拳道队8名女队员进行体成分与体重测量,通过现场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冬训及体重控制情况,认为冬训体能训练使队员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和肌肉含量明显增加,大部分队员体重略有下降,针对训练和饮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Consistent with other sciences (e.g., Kass-Simon, 1993; Tang, 2006), the field of kinesiology has been called a “masculine domain,” which has an institutionalized culture biased against women (Brackenridge, Mutrie, &; Choi, 2005).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second part of a larger project that examined the life histories of eight trailblazing women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In the first paper (Krane &; Whaley, 2010) we made the case for re-placing these women into the history of sport psychology, based on their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teaching, and service to the field.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experiences of these women with regard to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d and how they overcame or coped with them. The specific themes emerging from the data analysis were the trailblazers' graduate school and early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general campus climates, departmental politics, gender or discipline, coping and the cost of caring, and giving back and moving forward.  相似文献   

14.
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毅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106-108
探讨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150名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9个健身组。9个健身组进行6个月的健身运动,测试运动后的体重、去脂体重、肌力、心功能、血AKP、ACP、E2。结果:1)有氧运动与肌肉力量锻炼相结合可使去脂体重和去脂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提高,有氧运动能提高心功能,提示,体成分可作为健身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2)经6个月的锻炼,9个运动组的E2浓度明显升高,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训练的AKP活性升高,ACP活性下降,表明,有氧运动对E2的浓度、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对AKP、ACP水平的影响较大。建议健身者在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时,应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以提高去脂体重和骨代谢水平,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5.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的核心内容。以运动技能迁移机制的分析为切入点,研究了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技术链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结合专项体能训练实践,探寻了难度动作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的融合关系以及专项运动素质的形成路径,丰富了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6.
竞技健美操中的体能是与竞技相关的体能,即运动员在健美操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是运动员经先天遗传与后天训练形成的在健美操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利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能训练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表现力三个大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新华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617-618,609
通过对天津市女子柔道队10名女子运动员赛前控重期间身体成分的检测和集训期间大运动量周常规生化指标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柔道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较低,大运动量训练第6周,运动员各生化测试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变化,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上升,出现运动员疲劳的迹象。建议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科学调整,适当合理地进行营养膳食补充。  相似文献   

18.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 critical mediator of performance in team sports and yet there is little extant research in sports that involves direct measures of communication. Our study explored communication within NCAA Division I female tennis doubles teams. Video and audio recordings of players during doubles tennis matches captured the communications that took place between and during points. These recordings were coded and sequential analysis computed using the Discussion Analysis Tool software (Jeong, 2003).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communications were emotional (i.e., > 50%) or action statements (i.e., > 25%). Winning team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equences than losing teams. In particular, winning teams had a more homogeneous model of communication, which perhaps makes message interpretation more reliable. Finally, winning teams exchanged twice as many messages as losing teams.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取决于对所从事运动项目特性的认识及训练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文章主要阐述了身体训练对各运动项目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五年专科入学考试项目设置和微机管理系统一体化设置进行分析比较,探明尚须规范之处,提出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