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十七回赴大寨寻访郭凤莲虎头山拜谒永贵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曾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圣地。毛主席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全国亿万农业战线上的各级领导和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朝圣般地涌向这个小山村。那时,像我这样一个一直从事农业报道的记者,到大寨参观学习始终是我的一个梦想。可惜,这个梦想一直到1991年7月我任辽宁农民报总编辑时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小朋友》诞生于一九二二年四月,那时我才八岁;《小朋友》创刊人黎锦晖写的《葡萄仙子》小剧,却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演过“葡萄仙子”,还担任了“葡萄仙子”的主角。那时,我姐姐懿先,刚从燕京大学毕业还乡,她带回了“五四”时期新鲜的艺术气息,那时她在福建仙游岚亭小镇上,任岚亭中学校长,她是第一个在穷乡僻壤给孩子们介绍《葡萄仙子》的。她给我化装,教我唱歌和跳舞,她把艺术之花,撒向孩子们的心间。记得那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岚亭的  相似文献   

3.
18年前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父母身体都有病。8岁那年的一个周末 ,我和妹妹到同学家去玩 ,正巧同学家正开着电视。我和6岁的妹妹感到既新奇又陌生。看着电视上的草原、高楼 ,还有大海…… ,太美了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那么大 ,大自然那么美。直到那节目的结束 ,我才依依不舍地带着妹妹回家 ,那时天已经黑了又下着小雨 ,我背着妹妹一连摔了几个跟头 ,再加上害怕 ,到家时我的眼睛都哭红了。后来才发现膝盖也摔坏了 ,至今还有伤疤。虽然如此 ,我仍然很高兴。第二天我才从同学那里得知那节目叫《正大综艺》。后来 ,我自己家也买…  相似文献   

4.
海儿 《新闻天地》2008,(7):59-59
多少回,我潸然落泪是看到你,五星红旗忘不了你哟,庄严升起从上甘岭到奥运会从天安门到联合国从东西沙岛到南北极地……今天我又见到了你风尘仆仆几分憔悴你飘扬在小镇漩口那惊悚的断垣门楣那是一座小楼的门楣前几天你还安详矗立楼屋里大人门歇息门楣下娃儿们嬉戏突然窜来了魔鬼  相似文献   

5.
《新闻天地》2011,(12):38-39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胡适写这首名叫《希望》的诗歌时,正是1921年,他那时的身份是海归,北大教授.《新青年》编辑、作者。同时,他是一个婚龄四年,育有二子,年届三十、风度翩翩的儒雅学者。  相似文献   

6.
我从1957年开始写稿,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回顾这三十年所走过的路程,既经受过那种顶风冒雨,耕耘播种的辛苦滋味,也饱尝了收获季节摘下丰收果的喜悦。 1957年,我因摔交,跌断左腿,不幸致残,拄着双拐,从江苏省盐城中学回到家乡盐城县大冈镇抬头村。那时我才十六  相似文献   

7.
钦鸿 《出版史料》2010,(1):100-104
我与叶至善先生有过一面之雅。那年他来南通开会,我特地去他下榻的饭店访问过他,与他聊了两三个小时,彼此十分愉快。那时他已届七八高龄,虽然看上去还是红光满面,但说起话来有点气喘,身体并不健朗。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正陷于极度忙碌和疲乏之中。  相似文献   

8.
压力与动力     
我是春节期间回广西探亲时,接到报社的电话,要我参加报社组织的新铁路工地巡礼系列报道,并决定让我参加南昆铁路的报道。这是报社组织的重点报道。说实在的,当时我深感意外,也很激动。我到人民日报工作已快9年了,可以说没有写过一篇通讯或者稍微说得过去的东西。作为一个编辑、一个记者,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内心  相似文献   

9.
书有尊严     
从打上小学的时候便喜欢看书,那时候住奶奶家,奶奶家在北京,有时候回一趟丰台的父母家,回来时父母给我两块钱,那时丰台到北京公共汽车票是三毛,我还能剩下一块七,每回我拿着两块钱,刚走到丰台镇上,就钻进了那家新华书店,把富余的钱变成了书,其实每回买书,也不见得就全读过,可是就喜欢买,有一回,买书超了额,只剩下五分钱,我便放开双脚从丰台走到北京南礼士路,用五分钱坐19路车回到车公庄。  相似文献   

10.
广西人民出版社建社至今,一晃50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广西人民社真正获得快速发展,应该是改革开放之后的20多年。在这之前,各省大多只有一个出版社,就是人民社,出版活动也多立足本省,基本上是各做各的事。80年代之后,大家才把工作目标调整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出书范围、经营思路,才开始有了一些全国眼光。正是在这个时候,1982年,我毕业后来到广西人民社。我觉得在出版社工作令人愉快。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它有创造性,看着我们策划的选题,凝结着我们的智慧、心血和劳  相似文献   

11.
寻找生日     
“妈妈,我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这是我十八岁那年的又一次关于自己的生日的提问,是一次郑重其事的提问。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确切的出生日是一件十分尴尬而又遗憾的事,对于十八岁的我来说也是一件伤感的事。那年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之前我没有过任何形式的生日,那时时间好像特别不值钱,十几年就那么轻飘飘地无声无息地飞逝走了,不知道那是不是与没过生日有关。总之那时小孩生日最多煮一二  相似文献   

12.
山东青年作家刘浩歌所著的《劫持孔子后裔阴谋》一书最近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介绍此书时这样写道: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那时,滚滚洪流席卷孔府,当我来到曲阜、走进阙里街,看着被红卫兵砸烂的孔府门匾和被焚烧的孔庙旧书,心疼地流下了眼泪,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我在燃烧的烈焰中捡了一本线装书籍,偷偷地塞进了书包里。我就是读了这本从孔庙奎文阁藏书楼捡来的旧书后,才促使我萌发了写  相似文献   

13.
带血的军报     
我第一次见到军报,是在8年前。那时,我才12岁,还在上小学。我的家在山村,很少能见到报纸,乡下人也不注重看报。而唯独我,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几份《解放军报》,那是我大哥给我寄来的,他那时在云南边防部队当兵。收到大哥寄来的军报,我就美滋滋地读了起来。那时我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比较注意报上的那些英模,还有部队上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每次看完报,我就把那些报纸宝贝似地收藏起来,再等着大哥寄新的军报给我。有一次,有个同学要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换我的两张军报,我都没动心。上了初中后不久,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连…  相似文献   

14.
2007年5月,因为个人原因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北京,那时正巧一个在成都媒体的朋友告诉我,成都报业集团刚创办了几本新杂志,正在招人.我眼睛一亮:当年第一次在<周末画报>做记者,那种选对了职业而如鱼得水的快感好像还没有忘记.这一冲动,就投了一份简历过去.很快,电话打过来,叫我去成都面试,我就毅然辞去了那个市场总监的职位,打道回蓉,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15.
第九回 哈尔套难咽“晋杂五”代书记弄肉打牙祭 哈尔套,一个位于彰武县和内蒙古交界处的小镇,70年代初,曾因“割资本主义尾巴”而名噪全国。当时,我被报社领导长时间派驻哈尔套采访,亲历了“赶社会主义大集”的闹剧。那时人们的精神和物质一样贫乏。  相似文献   

16.
夏小茶 《出版参考》2009,(20):26-26
2007年5月,因为个人原因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北京,那时正巧一个在成都媒体的朋友告诉我,成都报业集团刚创办了几本新杂志,正在招人。我眼睛一亮:当年第一次在《周末画报》做记者,那种选对了职业而如鱼得水的快感好像还没有忘记。这一冲动,就投了一份简历过去。很快,电话打过来,叫我去成都面试,我就毅然辞去了那个市场总监的职位,打道回蓉,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17.
1984年8月我调到汝南县委通讯组工作。就在这时候,通讯组负责人调走了。另外两位老同志主要从事摄影报道,文字报道的任务主要落到我的肩上。过去我未搞过通讯报道,只是向县广播站写过一些广播稿,文字基础也比较差,思想压力颇大。怎么办?我一面大量阅读有关新闻业务书籍,一面积极采访,拚命写作。那时,6点起床后就写,早饭后骑着自行车到县直各单位或下乡采访到了夜晚再回机关写作,每天都是在11点以后休息。两个月里,我只回家一次,体重下降了七八斤,可报纸上才见了9篇稿,  相似文献   

18.
漂流     
“漂流。是本次作文的主题,在构思它的时候,我正在湘江的夜风里拍对岸五城会的焰火,拍这个城市繁华的灯景像一片闪烁的海洋。漂流,从那时开始,或许是很久以前我就开始了实践,实践这个主题,虽然现在才被确定。”  相似文献   

19.
贺莉丹 《青年记者》2012,(31):16-17
在凤凰县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前,我看到了那句著名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墓碑背面,是一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为张充和撰。这是2010年的春天。天微雨,山花烂漫,好一个春。跟我一起站在沈先生墓碑前的还有吴文忠老师,这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乡村代课老师那时讷讷地说了一句:"直到我到了凤凰县城念书的时候,我才知道,沈从文就是我们凤凰人呐!"吴老师的神情,是一贯的憨厚。  相似文献   

20.
13年前,我从一个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一名电视人,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走上的是一条永远处于冲锋状态的路。初到电视台,我被分配在新闻中心报道部,成为一名《辽宁新闻》的记者。我从心底里感谢那两年的工作经历,它为一个年轻记者的成长打下了坚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