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汉代已流传于贵州境内,尽管史料匮乏,然从贵州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朱砂、“四灵”图案等文物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在汉代贵州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汉代已流传于贵州境内,尽管史料匮乏,然从贵州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朱砂、"四灵"图案等文物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在汉代贵州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17日,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揭晓,我院颜建华教授所申报的《贵州汉代文化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支助。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布结果介绍,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个学科共申报21182项,经资格审查、匿名通讯评审、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学创作在跨化地域化特征的影响下,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民族化的交流使贵州民族学创作具有开放性的化品格,反映了化兼容并存的大格局,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汉赋的喜用铺陈夸张手法、风格闳富奇丽等艺术特点的形成与汉人喜爱奇谈虚语的风气、汉代的神仙信仰、汉人追求完整繁富的审美风尚以及其他种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事象都有一定关联;汉代文人赋对本时期民间文学有较多借鉴。  相似文献   

6.
汉代风俗文化对本时期诗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乐舞、宴饮、祭祀、方仙道信仰等风俗文化促进了汉诗的创作和传播;俗乐的流行造成了汉代歌诗内容的世俗化;乐舞、享乐、祭祀等风俗和风俗的地域差异影响到了汉诗的体裁、形式、语言和风格。  相似文献   

7.
汉代书籍文化蓬勃发展。书籍内容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和科技等各学科成果,丰富浩繁;重视书籍的搜求与保护、整理与研究,更有利于文化传承;建立并完善了书籍的官方管理机构与官职,初设“秘书监”专门管理图籍;出现了交易书籍的固定场所和以抄书为业的士人,书籍流通更加便利;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汉代书文化发展在物质和制度层面所表现出来的五个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向,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汉代文化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已经证明,大连地区建置始于燕秦,完成于两汉。大连地区汉代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器物,为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两汉时期,大连地区长期是辽东郡沓氏县、文县的辖境。辽东郡沓氏县、文县的设立,为大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大连地区的繁荣。通过大连地区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铁器、建筑与砖瓦、陶器、青铜器、漆器青铜附件、龙纹金带扣、铜镜、钱币、印章、玉器等实物资料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0.
高荣 《河西学院学报》2002,18(1):99-105
随着汉朝封建统治在河西的确立和屯田事业的发展,河西文化也有了明显进步。汉代河西本土涌现出许多“文为儒宗、武为将表”、博通经学、长于文史的政治军事和学术人才及“有名于世”的书法家,就是当地文化迅速发展的集中体现。所有这些,都与政令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和内地人口的大量移入密不可分。汉代开启了河西文化发展的先河,汉代河西文化的发展,为五凉时期河西文化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文化丰富多彩、复杂多样,但对贵州文化的主体精神--文化魂的研究却不多.本文根据贵州省的文化特征,及对陶渊明<<花源记与诗>>的解读,认为贵州文化的主体精神是一种"源精神":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吃苦耐劳的文化性格;反抗强权、不畏权威、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地方文化是区域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区域展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地方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精准融地方文化精华于四门思政课程、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地方贤达英雄劳模进课堂是地方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三大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汉代秦岭的范围主要是指以国都长安为圆心的关中盆地以南的山系,相当于今天狭义秦岭的范围。汉朝定都长安,依托秦岭的地脉和文脉,建立起了以秦岭为圆点的西汉文化核心圈层,成为大汉雄风的战略高地;汉代以秦岭为核心的一山(秦巴山地)两盆(关中盆地、四川盆地),形成了华夏最早最富庶的“天府之国”和“帝王之州”;这里是当时世界的文明高地,是中国文化第一次大整合的核心地带,是华夏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前进基地,是汉赋文学吟咏歌唱的对象,是中国道教诞生的摇篮。总之,汉代秦岭奠定了二千余年秦岭文化的基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东汉、衰落于东汉末年,是汉代尊崇孝廉,讲究厚葬习俗的产物。其风格浑厚灵动,充分展现了汉代精神。文章从文化的多角度浅析汉代画像石纹样的人文概念,只是希望能够找出一条融合艺术、社会、宗教、科学认识、人类心理变迁的路.可以用来更好地解析文化活动本质: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汉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之文学",并且作为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宫廷雅文学,必然也反映了当时的广大社会万象。汉赋作品中保存了很多关于汉代的人生仪礼、岁时节日及民俗信仰等方面的风俗文化记载,为现在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且,这些汉赋作品也只有放在当时的风俗文化背景下进行关照,才能深切把握其特质。因此,理清汉赋与汉代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赋这种文学样式,而且对于我们了解汉代人民的风俗文化,重新认识汉赋在汉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中外商人在促进异域间商业贸易发展与繁荣的同时,在文化艺术的交流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借助于交通,在频繁的周边贸易和域外贸易活动中,充当“文化使者”,使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与域外文化艺术实现了双向交流,互利互惠,并彼此吸收,逐步融合,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汉朝曾是世界上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东方封建帝国,大量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说明两汉时期有着丰富多彩的都邑文化生活。正是这些文化生活促使我国汉代乐舞杂技、文学、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钱国旗:今天我们交流讨论的主题是“汉代文化政策”。汉承秦制,但在刑法和文化统治方面,则吸取秦亡教训,采取简约宽松的政策。汉立国之初,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以休养生息,恢复百姓与国家的元气。随着经济的复苏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确立儒家思想为国家统治思想,为儒家在此后二千年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汉代辟邪习俗非常兴盛,形式多样。尤其是大傩活动,在汉代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赋对此记载颇为详细。可以说,在题材表现领域,汉赋深受汉代辟邪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河南是汉代的文化中心。然而,河南汉代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格局也在不断的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区域。这种文化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各郡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