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1964年,我从上海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毕业,正式进入爱华沪剧团。随团学习生活以后,我们跟着老师们的习惯,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饭盒,每天根据自己的食量在饭盒里装上米,送到伙房去蒸。负责烧饭的宁波伯伯汤令发给每个饭盒都编了号,开饭的时候大家根据编号各自领各自的饭盒,其中有一个饭盒用红漆标着23号,它属于"爱华"的挑梁小生袁滨忠。既是老师,又是偶像袁滨忠老师1949年拜沪剧泰斗筱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滩是全国重要的戏码头,南北戏曲名角、中外各种艺术都在上海的舞台上荟萃际会,争妍斗丽,呈现出百花似锦的繁荣景象。上海涌现出了一批戏曲艺术大师、大家、名角。如京剧的周信芳、盖叫天,昆剧的俞振飞,越剧的袁雪芬、尹桂芳等,上海土生土长的本地剧种沪剧则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丁是娥。丁是娥从九岁开始学艺,五十多年始终在沪剧这块民族艺术的园地里兢兢业业地劳作耕耘。她在努力继承沪剧传统艺术的基础上,锐意革新,精心创造,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沪剧的剧目、表演和音乐,对沪剧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相关链接:马莉莉,1949年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1961年进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毕业后入爱华沪剧团,后转入上海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担任主要演员,曾先后荣获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角奖、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等奖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文化部任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市文联委员、市政协委员,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的舞台、荧屏上,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等红色经典视频出演,剧中动人心弦的故事,好像又把人带回了当年血与火的战斗岁月。其实,从编剧沪剧《芦荡火种》到今日《沙家浜》之崛起,它本身也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沪剧《芦荡火种》亮相1958年,上海人民沪剧团的编剧文牧受到电影《铁道游击队》的影响,很想编写一部反映新四军抗日斗争的现代戏,因为他自己的江南亲身经历过抗战时期的烽火生活,也听到过不少这方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档案、沪剧,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可它们在马年相遇了,完美地结合了,在交融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芬芳四溢,令人陶醉!6月15日,一个周日的下午,笔者与联谊会的朋友们相约,前往莘庄群艺馆观看沪剧演出。听说,演出团体是原上海县沪剧团,这更让人增加了几分好奇心。笔者在闵行区档案局(馆)工作期间,对馆藏的原上海县沪剧团的声像档案印象颇深,记得当时为这部分档案的保管和复原问题,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呢。刚步入剧场的检票口,就看到闵行区档案局(馆)的几位工作人员。看到我,他们都高兴地迎上来打招呼。许久不见,笔者也同样的高兴,可高兴中有些愕然,不知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表演开始前的致辞,揭开了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之滨、东湖之畔、珞珈山上,坐落着一座百年老校,在近一个多世纪里,她教育和培养了莘莘学子和众多仁人志士.特别是,她还曾是我国图书馆教育的发祥地,在全国图书馆界甚至国际图书情报界也久负盛名,而且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7.
杨鹏 《今传媒》2015,(2):27-29,34
上海"越剧皇后"筱丹桂的自杀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警局通过调查,认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因为债务问题而自杀的事件,但媒体认为筱丹桂是受"封建残余"逼迫而死,继而将筱丹桂引申为千万受压迫的妇女,鼓励妇女应该站起来反对"封建残余"的压迫,一步步构建起"妇女解放"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上接第10期第38页)说到蔡锷与筱凤仙的关系,董坤维先生特意给笔者讲了蔡淑莲给他们兄妹讲过的一段往事:"一次,我父亲蔡锷带我母亲潘蕙英去京城戏楼看戏,父亲指着一个观众席上衣着朴素,面容佼好的女子给我母亲看说:‘你看那个女子就是筱凤仙。’母亲仔细打量了那个女子,只见她衣着佩饰都很朴素,人也安安静静的,毫无奢华张扬之感,我母亲就觉得筱凤仙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蔡锷后来能"顺利"离开北京几经辗转来到云南与唐继尧共襄护国盛举,前期是得到了筱凤仙的帮  相似文献   

9.
目前图书馆界对多语种图书文别的划分,尚无统一的规定,因而对该类图书文别的划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外文图书编目工作的实践,对多语种图书文别的划分,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小华,笔名筱华,现任遂宁日报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党支部书书记。19990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希望的红土地》是作者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出版的近十年的部分新用作品集。)如果说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那么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就道出了文章标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难怪一些高明的作者总是为文题反复推敲,以求营造一个吸引读者的眼睛。李小华新闻作品选《希望的红土地》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的部分作品。全书分通讯、消息、言论三部分,每部分的文章都有制作精美的标题。或信手“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