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泽鑫  谭丽 《东南传播》2018,(5):121-123
恐惧诉求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但不同的恐惧强度会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若公益广告中的恐惧强度把握不当,受众会采取防御性回避、反对和抵制的行为,即公益广告产生了负面效果.本文从保护动机理论、新平行过程模式理论和恐惧心理禁区理论三个角度来分析公益广告中运用恐惧诉求策略所产生的诉求效果以及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公益广告是通过建构一种劝服情境,来引导受众关注并参与解决社会议题的。由于公益广告的非商业性和宣传导向性,容易使广告传播者只注意响应国家号召和完成自己作为信息发布者的使命,而忽视诉求技巧的选择,从而无法引起目标受众对社会议题的注意,进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3.
灾难新闻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难度也相对较大,容易在新闻伦理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主要有采访干扰救援、消费灾难、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等.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同时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也加快了步伐。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业也异军突起,我们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在国内的一些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伦理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在众多的信息中观众对信息的接受是有限的,由于新闻界竞争的压力,不同的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就选择了在灾难报道中采用猎奇,惊悚,血腥等的内容来作为报道的内容。这种报道方式无疑会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长久以往的话将使整个新闻业的目标发生偏移,背离我们最初的伦理底线,使得人们被新闻所异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使自身新闻能够实现价值效应最大化,媒体从业人员从事件的各个角度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灾难新闻报道出发,通过对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剖析,追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探讨新闻伦理与新闻价值在报道中共生的可能性,以期对媒体从业者走出新闻伦理困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新闻传播从业者则是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传送者",他们担负着反映社会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通过舆论引导实现人类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务。灾难新闻是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题材。”灾难报道题材可分为:“自然灾难报道和人文灾难报道”,在近些年的新闻中人文灾难事件的发生频率远多于自然灾害,如空难、海难、火灾、爆炸、恐怖暴力及其他个别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7.
灾难新闻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普曼有句名言:“即使写街上发生的一起火灾,也要像写诗那样精雕细刻。”从审美层面来观照灾难新闻,不是颠倒美丑、粉饰美化,而是传者以正确的审美观来报道新闻。“新闻传播的内容应具有审美价值,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的共识。”①如果传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健全的审美理想,他就会以独特的视角去报道灾难新闻,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灾难新闻包括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方面的报道。由于灾难具有破坏性、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又由于灾难新闻的报道的政策性极强,又受历史传统和传统新闻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8.
李霞霞 《青年记者》2007,(14):29-30
新闻传播中,政治控制和新闻专业主义一直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不得不衡量的两把标尺。新闻专业主义,是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功能,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用了三个表述方式一一监视者(watcher)、论坛(forurn)和教师(teacher)。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公民有“知”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灾难性事件因其突发性以及后果的不能预料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然而,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个别媒体存在着缺失人文关怀精神、违反新闻伦理的现象,对受灾人员造成新的伤害。本文从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讨论了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应注重人文关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强烈地震,世界媒体纷纷报道。灾难报道应该选择怎样的报道风格,注意哪些伦理问题,规避哪些事与愿违的不良效应,这些问题在这次大地震后再次摆在了媒体面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日本媒体和台湾媒体在这次报道中的表现,借以说明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静 《新闻传播》2024,(6):34-36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与以往的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信息传播技术也变得更为发达。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上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多,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生活中所接收到的信息数量的增加,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也更快速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新媒介的发展,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新闻写作和传播,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某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和展示。由于重大灾难性事件具有新闻价值,公众的关注速度很快,而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灾难新闻报道的案例出发,对灾难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避免灾难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傲 《新闻世界》2012,(7):282-283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了"5·12"汶川地震后的成都作为主要案例。分析在发生巨大自然灾难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重塑城市的形象,塑造适合的城市形象,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马敏 《新闻实践》2014,(4):82-83
在灾难危机报道中,媒体资源整合已成为传媒新型的一种运作模式.媒体资源整合包括媒介形态、技术手段、媒介功能、传播手段等要素,即分别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持智能终端等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了解传播媒介》一书中印证了这一观点,他称:“媒介的交叉或混合,如同分裂或熔合一样,能释放出新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4.
卢会 《今传媒》2016,(9):39-40
受媒介政治环境和媒介自身职业道德缺失等因素的影响,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伦理失范现象,如淡化灾民的生存状态、缺少人文关怀,这不仅危害媒介自身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而马克思人学思想主要探求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对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缓解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石思思 《今传媒》2021,29(4):133-135
本文拟从康德义务论视角对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试图提出针对传媒行业的一些伦理启示。笔者在对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些媒体存在诸如把人性当成宣传工具和手段、为追求利益而传播虚假信息或是煽动民众情绪等失范行为。基于康德对"善良意志""普遍法则""人是目的""纯粹理性"等核心概念的相关阐述得出了一些启示。本文最后也提出了一些康德义务论所面临的新闻伦理困境,并试图与新闻学界和业界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而不屈,中华民族因为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彰显特殊的力量,抗震救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透明、纵深的传播分不开。  相似文献   

17.
正3月8日,在马航北京新闻发布会现场,焦急等待消息的乘客家属被上百名记者长枪短炮、大小话筒"围攻",一些家属情绪几近失控。此后的报道进程中,一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在情绪把握中有失客观理性。3月以来的马航370客机失联事件,再度引发关于灾难报道的新闻伦理反思。近年来,各种灾难新闻报道日益增多,媒体人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灾难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高校图书馆造成的重大损失,提出了在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过程中引进灾难管理的构想,并以四川高校图书馆界的灾难管理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联盟灾难管理的运作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的涉农信息传播中,媒介也是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要素,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能够使涉农信息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从汶川地震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媒体成为救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怎样从人性伦理出发化解这一矛盾,成为学界和媒体从业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