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叶兰~~  相似文献   

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似文献   

3.
六月的西湖,湖水清澈湛蓝,令人心旷神怡。满池的荷叶挨挨挤挤绿如翡翠,就像无边无际的草坪,一直延伸到天边;万绿丛中的荷花红艳似霞,与满地的荷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们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  相似文献   

4.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品味"碧""接天""别样红"等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3.通过几种送别诗的吟诵对比,了解作者送别的深刻含义,体会诗句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诗人1.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诗人,他在一句诗里。这个人擅长写景,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被他写成了诗,于是朋友姜夔便写了一句诗来赞美他。出示句子: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该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句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似文献   

7.
①净慈寺:寺名。全名是"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二大著名佛寺。②毕竟:究竟、到底。③接天:与天相翻连。这里是形容湖中的荷叶辽阔无  相似文献   

8.
一大早,我从净慈寺出来送我的好朋友林子方。走着走着,来到了西湖,我被这里的美景陶醉了,不停地赞叹道:“好美啊!这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就是与其它时节不同啊!”你看,湖水像熔化了的玻璃一样悠然自得地睡着,有时它还从小睡中醒来,漾起涟漪,那静静的湖水就像无数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正领略古诗那传神的文字 ,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生背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相似文献   

11.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谭志永 《语文知识》2005,(10):35-3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所作,都是描写夏天的荷塘景色,构思都很新巧,语言都很通俗流畅,但也有不同之处。一是所写景物不同。两首诗虽然都以荷塘景色为描写对象,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下简称《晓》诗)写的是诗人对整个荷塘的总体观感:满眼碧绿的荷叶远与天接,荷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夺目,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盛夏的西湖之美远非其他季节所能比。这首诗主要写西湖的静景。而《小池》(以下简称《小》诗)写的是诗人近距  相似文献   

15.
《宿新市徐公店》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也最能体现"诚斋体"的特点。《宿新市徐公店》有景趣、情趣、理趣等各种"趣"味,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凸显了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活等"活法"。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具有“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特别明显。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诵读、品味、感受,他们就能从中聆听到悠扬悦耳的旋律,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具有"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特别明显。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诵读、品味、感受,他们就能从中聆听到悠扬悦耳的旋律,观察到缤纷的色彩,触摸到鲜活的意象,就能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如果在充分鉴赏这首诗歌的艺术审美特质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比较阅读,那么,学生还能欣赏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古典诗词的不同艺术风格,感受到其他古典诗词作品的艺术魅力。下面,我具体谈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自学重点】特定的时令和景物的描写造成的诗情画意;了解七绝言句的一般常识及两首诗寓情于景、诗情景交融的特色。【古诗今译】江畔独步寻花原诗:今译:黄四娘家花满蹊,走近黄四娘家鲜花开满路边,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花压得树枝又弯又低。留连戏蝶时时舞,嬉戏的彩蝶逗留依恋在花间飞舞,自在黄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黄莺恰恰婉转呜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相似文献   

19.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写诗二万多首,现流传下来只四千二百余首。有《诚斋集》传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月,作者任秘书少监时所作。“净慈寺”,全名为“净慈报恩光寺禅寺”,它和灵隐寺是西湖南北二大著名佛寺。从诗题看,是作者夜宿净慈寺,清晨送一位同僚直阁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只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话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