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子中的用途也是相应有定的,但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起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人们称之为词类活用。然而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似乎较为常见,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这给中学生尤其在初学文言文阶段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如何识别名词的活用,掌握它的一般规律,对  相似文献   

2.
李国明 《甘肃教育》2002,(10):23-23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一大难关。因此,掌握词类活用,并了解它的一些规律,才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功用法、名词的意功用法.名词活用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却有规律可循的,种种规律值得我们认真探手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中的用途也是相应确定的,但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不仅常见,而且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在名中充当谓语或状语中,其词性即发生变化,活用如运词,形容词或副词,其活用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作动词,其活用规律有八种;一是用作状语,其活用规律有三种。  相似文献   

6.
首先,请看下面这个句子: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枭,一种凶猛的鸟,名词;雄,英雄,名词。这两个名词之间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它们的词性有没有变化?有何变化?如何变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暂且把它放下来。先考查一下古汉语中两个名词连用时所  相似文献   

7.
杨树森 《文教资料》2008,(21):31-32
在普通状态下,什么词类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是有分工的,这些基本功能古今相同.但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依据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子里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和动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名词的用法更是多种多样,除了当成它本身的词性用以外,还有许多活用的地方。因此,归纳好这方面内容,有助于对文言文的复习。下面就把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名词的活用录之于后,仅供大家参考。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本来是名词,作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教材普遍把因果复句中表示原因的非名词性谓语句称判断句的活用,认为判断句活用的标准首选要根据判断的本质特征,-谓语性质是名词性的,其次须参考判断句的表现形式和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词类的活用,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按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原属甲类的词灵活地用作乙类词,使其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要判断一个词是否用作另一类词,应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它体现出来的语法特点去分析。一、名词用作动词,这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 1.名词不能带宾语,据此可以判断,宾语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器”原为名词,带上宾语代词“之”,就用作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果把它仅看作语法形式的单纯“活用”是不够的、不妥的。它是与汉民族的文化精神血肉相连的。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果把它仅看作语法形式的单纯"活用"是不够的、不妥的,它是与汉民族的文化精神血肉相连的。  相似文献   

13.
14.
名词的活用     
李澍杨 《辅导员》2010,(2):56-58
所谓词类活用,即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的活用,就是说,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词性,本来经常用做甲类词的,临时移而用做乙类词,在句子中暂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里,名词常常可以活用为一般性动词。有关这类活用名词的翻译,人们也相继总结出了不少词组对译的经验。如:一、活用词—→词组(动 名)。二、活用词—→词组(介 名 动)等等。这些经验,正确反映了古汉语名词活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翻译这类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还会遇到不能或没有必要用词组对译的方法来翻译的情况,如韩愈《原道》中:“人其人,火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要研究词义活用研究词义活用应当放在应有的地位,这有如下理由:(一)动态词义是词义研究的对象关于动态词义,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央电大教材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中有这样一段话:研究词义,不仅研究静态的词(词典里的词)在表意方面有哪些现象,词义和语音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而且要研究使用中的词,或者活动中的词的现象。活动中的词同多方面有关:首先它同语言里的别的部分有关系,它不是孤立的;其次它同使用它的双方(说者和听者)有关系,以至同使用的时间地点有关系。因此,研…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实词看似容易,实则亦有好多麻烦,尤其实词的活用。在教学中,实词活用一直没有很好归类,研究的角度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只从词的本身孤立去认识,这很难反映词类活用的规律,也容易造成分类的混乱。本文试从句法角度,结合中学文言文例句,探讨一下这一语言现象的规律。实词活用不是一词多义,也不是兼类词,在下定义之前必须来一个比较。一词多义  相似文献   

18.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12):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23):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  相似文献   

20.
韩业志 《文教资料》2006,(29):103-104
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我经常遇到学生对古汉语语法(尤其是词类活用)的不解和质疑,有很多时候,一两句话很难解释清楚。而对于学生来说,又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碰到新的句子,还是区别不开。究其原因,一是现代汉语的语法底子不够扎实;二是对词类活用的现象缺少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总结。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一下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规律。一、名词活用的两种类型古汉语语法中,名词活用的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一是名词做动词,二是名词做状语。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单列出来讲,是因为和现代汉语语法来比较,这两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一)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