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探讨体育文化软实力与体育隐蔽深程的关系.结论:要改变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现状,需确立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在学校隐蔽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其对促进学生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视角下演绎体育的精彩,课程维度下述说体育的博奥,文章试图从课程文化一隅,探究体育课程文化的作用,凸显多元社会下体育课程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课程与文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体育的课程作为文化传承工具这一命题展开批判性研究。通过对体育课程传承文化命题的对话和解构,明确提出体育课程内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存在,成为自律、自为的体育教育文化这一理性。思考彻底摒弃体育课程的工具意识与机制,使体育课程回归于文化。尽管这对体育课程与文化关系是一种学理的探讨却无疑有着突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承袭课程改革思潮和人文奥运理念,佐以文化学、教育学等阐释体育课程文化内涵,多角度下剖析体育课程文化时代特征、社会意义、价值取向及发展趋势,审视体育课程文化的影响力,为体育课程文化的深入研究做铺垫,有利于逐步进化体育课程,指导体育课程文化自觉性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满足世界文化转型的时代需要;有利于民族文化综合创新,引导和谐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以后现代课程观的视角对体育课程文化的现实状态进行审视,探讨体育课程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属性,以及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文化的转向,提出借助于课程文化的转向丰富和发展体育课程文化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梁湘琼  邓罗平 《体育科技》2022,(3):108-110+113
文化自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主题,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积极构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治理的必要要求。文章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从课程论的角度分析当前传统体育文化引入体育课程的困境,认为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评价体系方面,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提高体育课程中体育文化的目标地位,提高体育文化课程的比重、内容,构建针对体育文化的专门课型,提高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丰富课程评价的方法,创新课程评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先进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江泽民同志“十六大”的报告精神,结合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当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就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教材的建设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改革文化动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动力因子,即内驱力和外驱力因子进行分析,认为正是由于文化动力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才导致了体育课程改革的频繁发生和体育课程自身的不断进步。同时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动力特征将有助于未来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体育课程的设置,以完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的文化氛围,推动高校校园和谐人文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色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练。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大背景下,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理论层面梳理出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时代价值,从问题层面指出现实困境,从实践层面提出实施路径。研究认为: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历史、文化、教育、健康、强国等方面价值。存在教学双边红色体育意识淡泊、红色体育文化教学地域限制、红色体育文化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缺乏红色体育元素等现实困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可行路径:增强“主导+主体”教学双边意识、推行“有形+无形”智慧教学方法、实施“育体+育人”双育教学模式、丰富“项目+创新”学科教学内容等。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被西方竞技体育挤压的状态,失去了其主体地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瓶颈期社会价值与文化选择进行剖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文化符号价值,因此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合西方体育发展模式,从自身文化背景与内涵出发,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作用,在新时期不断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是时代的使然,两者的整合不是两个体的机械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不是形式上的合并,而是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融。本文借助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论知识,从当今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的大趋势出发,提出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高等体育院校老年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意义出发,确立了老年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及课程目标;在借鉴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人口学等相关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对老年体育专业课程进行了规划和设置;强调今后老年体育专业课程开展将面临教师队伍短缺和教材匮乏等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为今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老年体育专业的设立及老年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几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性课程建设现状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了隐性课程基础理论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内涵,探讨了高校中制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建设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普通高校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性课程建设,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隐形课程氛围。  相似文献   

15.
以非物质文化学遗产为研究视角,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着眼点,遵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特性,促进学校教育与民族体育的融合,构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并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文化性""健身性""传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体育隐性课程的载体及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论述体育隐性课程的本质与特征,揭示体育隐性课程的物质载体、文化载体、精神载体、制度载体及其育人功能,探讨体育隐性课程的计划性,提出实施体育隐性课程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休闲被称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休闲社会各种建制的出现,后现代所描述的普遍休闲的社会正在逐步到来.作为休闲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体育社科领域,体育界研究者也对休闲体育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于培育休闲体育人才、服务休闲社会等的考虑,我国体育类高等学校着力申报"休闲体育"专业.在教育部(教高函[2007]4号文件)公布的2007年本科招生目录中,"休闲体育"本科专业(040207S)作为目录外专业列出,标志着与大众休闲相关的专业首次进入高等教育范畴.目前,已有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获得了"休闲体育"专业的招生权.  相似文献   

18.
对鹤壁淇河天然太极图流域原生态体育文化进行实地调查,在分析陈式通背拳发展的基础上,以鹤壁淇河浚县庙会节目为切入点,从文化的视角对原生态体育文化的追溯、主要内容、形式、功能、特征及价值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其中蕴含的武术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论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一种文化,而竞技体育则是体育文化的精髓。竞技体育人才要想超越人的本能的羁绊,攀登世界竞技体育的高峰,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必须变革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意志修炼方式,优化人格,完善性格,丰满个性,才能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世界体育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述了全球化下世界体育文化的形成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从文化本质的角度深刻理解民族体育文化能够积极应对世界文化的原因,并从文化功能结构的角度探寻民族体育合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