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俊闪 《家长》2008,(Z1):48-48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恰当的疏导,这样,才能缓解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苗祖荣 《家长》2008,(6):16-17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的孩子一定要比别的孩子好。""孩子,你一定要考第一。""孩子,你一定要当班长。"这是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和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这本无可非议,但如在实施过程中,孩子看不得同龄孩子的好,甚至为了夺第一而不择手段,影响、干扰别的孩子,那就会在孩子心中播下恶的种子,培育出恶之花,就会毁了孩子。  相似文献   

3.
王国兴 《宁夏教育》2008,(10):77-77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兴趣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从开发孩子的智力出发,适当地选课外书。如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拼图案……孩子的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课外书时,务必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书架     
《教育》2012,(12):62-62
在写作中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维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  相似文献   

5.
金红芳 《幼儿教育》2014,(Z1):76-77
冬日,小班的孩子穿着厚厚的外套在操场上玩轮胎。教师鼓励孩子想出多种玩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滚轮胎、打地鼠等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好多孩子满头是汗。这时班里的保育员过来了,教师提醒保育员帮孩子把外套脱掉……快要吃中饭了,教师还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看到饭菜已送到班里,教师便匆匆忙忙把孩子带入盥洗室。孩子们很兴奋,有个孩子把一块肥皂塞到排水孔里了,教师批评了该孩子,被批评的孩子情绪低落……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一些家长一直在讨论要不要给孩子买个窃听器手表,以此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孩子的安全。而在上海,某小学有多个孩子佩戴了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学生还没放学,教师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许多家长给孩子购买这种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保护孩子"。"保护孩子"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充满正面效应的理由,许多针对孩子的粗暴介入,都是在这个美丽的理由之下进行的。事实上,孩子也有着自己的隐私,保护孩子也包括了保护孩子的隐私,以上演"窃听风云"的方式保护孩子,反而可能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到教  相似文献   

7.
孩子是一本特别的书,了解他们的人才能读懂,不了解他们的人,永远也读不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洞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3-6岁儿童  相似文献   

8.
关颖 《家长》2009,(5):8-12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权利,损害了孩子的权利,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相似文献   

9.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从小失去了自理能力,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如今,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在大人眼里,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其实想想,孩子处处听我们大人的话,不但没有把我们这些大人"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  相似文献   

11.
李平 《考试周刊》2011,(41):218-218
许多家长对待成绩差的孩子往往是严厉批评或体罚,这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的上进心,在打击孩子。孩子的转化和进步需要家长们的爱。  相似文献   

12.
赏识孩子,要坚信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孩子,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赏识孩子要专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耐心的鼓励赞扬。赏识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赏识孩子要帮助孩子预约失败,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体现愉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周围孩子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并没有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来对待,大部分孩子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维护。在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中,孩子缺失的权利最多,主要体现在剥夺孩子的劳动权利、干涉孩子的自主发展、无视孩子的意见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优优 《小读者》2013,(1):79-79
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是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无权漠视孩子的意愿,更不能扼杀孩子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在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听孩子的意见。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高度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权。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更不会逼迫孩子吃某道菜。家长只有解释权,告诉孩子这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自己选择吃或者不吃。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性格、能力、信念和责任心的形成,家长、家庭非常关键,孩子的成长成才,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首先,现代的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轻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在高考指挥棒下,不约而同强化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却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迷失了理想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孩子应当从尊重孩子开始,尊重孩子就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进入中年级以后,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辨别力在不断增强,他们往往不愿意再无条件地顺从家长的安排,两代人之间就会有冲突、有鸿沟。如何沟通,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能平等地与孩子交换意见,即使孩子做出了在大人看来不可容忍的事情,也应该心平气和地去认真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地去理解孩子……一、多样沟通方式让孩子信任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烦恼或郁闷时,应该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孩子克服自卑,看到希望,增添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满怀信心地向前走。  相似文献   

17.
六岁以后,孩子就该上学了。许多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爱上学校,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大人成天埋怨孩子于事无补,因为造成孩子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的时候可能根在大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习,这是  相似文献   

18.
一是兴趣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从开发孩子的智力出发,适当地选课外书.譬如,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拼图案……孩子的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课外书时,务必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有的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一味地为孩子选购唐诗宋词,或者提前让孩子过多地认字识数,这种做法实不足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国家也十分重视孩子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倡一切从孩子抓起,人文关怀作为教育孩子的重要理念,它贯穿在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也体现在教师的整个教育工作中。初中的孩子处于性格思想开始形成的阶段,大多数孩子都处于青春期,容易形成叛逆的性格,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孩子初中学习的阶段,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更要注重孩子人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教育感悟881:表扬孩子努力,孩子可能会更加努力;表扬孩子聪明,孩子可能会逃避困难。斯坦福大学在实验中发现,在第一轮拼图测试中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在第二轮测试中,90%会选择难度较大的任务,而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简单的任务。那些所谓聪明的孩子,为了保持聪明害怕出且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