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本文回答了:何为国?何为学?何为中国的国学?这就是以从爻号演变而来的汉字符号把握天地人变化规律的学问。爻号、由爻号演变的文字、释卦爻的周易,都是中国国学的根源。由周易而来的道家、儒家以及由印度传入的佛教,都是中国传统的国学内容。国学就是要继续研究人与天、人与人、人与己关系的学问。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由此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并以此指导和运用到学生人文教育之中,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精神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由此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并以此指导和运用到学生人文教育之中,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精神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亚文明时代是从爻号、母系社会、神话时代演变过来的。由爻号演变的八卦,再由八卦演变的文字,最后由文王、周公释卦爻的《周易》,标志着中国完成了亚文明的时代。《周易》既是中国远古时研究宇宙和人类的亚文明时代的总结书,又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计划书。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具有民族凝聚力、精神激励等教育功能;厘清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课程体系,是培养、熏陶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长期实践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在其指导下,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人性的发展。所谓人文精神,是以对人自身的关注为内在规定,以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人类有史以来不断形成、积淀、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总和。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显现出来,而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滋润着人文精神的完善。随着内在气质、性格、价值观念、个性的积淀和形成,人文素质、人文素养逐渐升华为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质与高校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是创新的沃土,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石。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人文素质由文化素养、科学知识、体验能力和民族文化意识几方面构成。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课程应准确反映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且以高度综合为目的的发展特征;重视民族文化传统意识的培养;超越科学与人文的简单对峙。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作为人诸多素质中最基础的素质,是个体内在精神品质的综合体现,它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引领,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科学的人文素质评估体系,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也是当前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坚定文化自信对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精神滋养;革命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榜样力量和批判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以时代内涵。文化自信视角下,创新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途径是推进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人文素质主干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评体系,夯实学生的人文基础,打造坚实的人文功底;通过传承古典文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钱穆在抗日战争时期,于颠沛流离之中撰写《国史大纲》,欲以重建中华民族对自己历史文化的信心,通过讲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成,其间屡经冲击而一再复兴,藉以阐述中华民族文化的恒久生命力所在.《国史大纲》展现了钱穆的“新通史”视野.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阅读英文原著时,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有时可能会产生误解和迷惑.字面意思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和象征.本文拟通过对词语内涵的探讨,剖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干阑建筑母体孕育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中国符号哲学。中国传统干阑民居建筑以立柱纵轴为中心,形成横梁与立柱纵向旋绕的表意书写文字符号系统和语言文本表达式,它决定了整个中华民族语言逻辑思维范式和中国符号哲学系统。干阑建筑语义符号是凝固的活态民族音乐,通过它演绎出多族群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文化互动,从而达到多族群文化认同,进一步论证了干阑民居建筑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14.
自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开始,悲剧这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就是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其悲剧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这两部中西方的经典悲剧为例,追根溯源,通过对西方基督教义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对比分析,论证了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的差异及对其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立教授新著《武侠文学母题与意象研究》具有独特性,作者划分母题、范式的七种角度,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多是故事叙述所不可或缺的“多发性主题基因”的母题,一类是与环境、背景有关或能构成“定型性”象征的意象。“比武招亲母题”从人类学和跨文化研究角度,追溯出成婚考验习俗祭起母题的印度佛经来源。“跨国别忠奸之争”的解读,也为考察中国武侠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复仇主题置于跨东西文化的语境俯瞰,其意义不仅在对中国武侠文化的消极因素寻本清源,更在于深入阐明了问题具有的人文内涵。没有作者的理论阐释,我们就可能忽略许多现代武侠文本潜藏的丰富文化意义,并对它们的历史价值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6.
张雪晶 《海外英语》2012,(8):166-167,176
十二生肖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作为中国的代表文化,十二生肖的翻译不仅仅要考虑动物词汇自身的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传达出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含义。文章通过语义上和文化上,初步探讨十二生肖在英语中正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国学热"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兴起和发展,是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再造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过程中,"国学"本身的历史内涵被悬置起来,而以一种景观化的展示方式,被镶嵌在我们的政治外交和日常生活之中。然而,在国学一词的符号价值被各方充分使用的同时,期待中的中国形象出现了吊诡,想象中的认同平台慢慢被自身消解。对于国学热背后政治文化逻辑的考辨,将成为我们重新思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主体性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实际上中国传播学更多地具有人文学科的特质。以人伦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以人伦为本的中国传播,具体表现为:形成了低俗化、人情化的传播质地,权力本位的传播机制,以传者为本位、漠视受者,缺乏有效反馈的单向的、线性的、居高临下的传播向度和传播过程。确认中国传播的人文特质,能有的放矢地深入地去批判清理中国传播理论和传播实践的丰厚遗产,能合理利用中国传播的丰富资源,能认清奋斗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建立科学的中国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