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在亡秦败楚建汉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封王赐爵列土之赏。然未能善终,被吕后斩于长乐钟室。二千年来对韩信毁誉不一,褒贬难定。关键问题只有一个:韩信有否谋反叛乱。有人认为他是个“闹分裂的叛乱分子”。前不久《文史知识》刊出《韩信之死》一文,称:“韩信谋正是他因功封王和居功自恃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反迹也是确凿的。”(1982年第11期)真的如此吗?现辩证如次:  相似文献   

2.
一、争地攻城——韩信之功韩信的军事才能是不可磨灭的,太史公曰:“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赞“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无论韩信在取得成绩之后做出了什么错误的选择,他的军事才能是必须予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一、第一个底层小民作天子 公元前202年,刘邦借韩信之力在垓下灭了项羽,又立马搞突然袭击夺了韩信兵权,实力稳操一人之手,“老子天下第一”,于是急不可待地由汉王改称汉皇帝,汉王朝由此开局。  相似文献   

4.
韩信用兵如神,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被斩于长乐钟室,令人千古叹惋.多数人认为这是封建统治者“兔死狗烹”的政治阴谋,笔者认为韩信之死固然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原因当在韩信自身.本文试从其性格特征和人格缺陷来探讨其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5.
一、争地攻城——韩信之功韩信的军事才能是不可磨灭的,太史公曰:"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赞"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无论韩信在取得成绩之后做出了什么错误的选择,他的军事才能是必须予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韩信被杀     
“先生别来无恙,我乃淮阴侯韩信也。”韩信的鬼魂来到蒯通门前说。“将军,你怎么如此狼狈?”蒯通看到韩信惊讶地问道。“不瞒先生说,自吕后将我诱杀以后,我魂去地府,阎王问我因何被杀,我说不知,他又将我赶了出来。苦想多日,终不能明白,今特来请教先生。”韩信说道。“将军之死,通亦深感怜惜。”蒯通长叹一声接着说,“将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军事才能当世无双。可是……”蒯通沉默了。  相似文献   

7.
韩信是汉初功勋卓著的名将。他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并不得善终,被刘氏集团定为反叛朝廷罪而处死。对于这位宿将,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评价的:“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历代史学家大多认同韩信谋叛,可是,在民间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老百姓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认为是萧何谋害了韩信。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和广大老百姓关系密切,思想也和老百姓比较一致。他们崇拜这位英…  相似文献   

8.
请看下面几个句子:1.项羽对部下笑道:“我早知汉兵怯弱,果然仓惶而逃,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2.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臣岂可贪生怕死,坐视不顾!”3.齐王曰:“七雄逐鹿中原,国富兵强者得之。子言先王仁义之道,岂非‘望梅止渴’乎?”评析:1句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其典出自东晋时淝水之战,这话却让秦末的项羽说出来,怎么可能?2句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清初学者顾炎武之口,远在战国的荆轲却能未卜先知,岂不滑稽!3句中“逐鹿中原”本出自韩信之口,“望梅止渴”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竟被战国时的齐王…  相似文献   

9.
《学语文文丛》2004,(2):13-14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日:“诸君知猎乎?”日:“知之。”“知猎狗乎?”  相似文献   

10.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11.
项羽由一个宰割天下的“操刀手”沦为乌江岸边的自刎人,究其原因,乃是由于他的悲剧性格: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自矜功伐”是指夸耀自己的功劳;那什么是“妇人之仁”呢?《史记·淮阴侯列传》里的一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对此所作的诠释。汉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准备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却担心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这时,韩信颇为中肯地给刘邦分析了项羽的为人:“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  相似文献   

12.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韩信崛起于贫民之间,却精通政事,熟谙戎马,尤其深知人心向背的重要。他安邑擒魏王豹,井径口背水为阵,奇计斩陈余,擒赵王歇,不战而胜燕国。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大凡读过《淮阴侯列传》的人,不禁要慨叹这个巍巍乎七尺大汉却死于妇人之手。这样一个有大智大谋的人,为什么落得如此悲剧结局呢?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试析这个问题,以就教于读者。 第一,由于封建制度的弊害。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将士立了功,国家就给予  相似文献   

13.
高天友 《学语文》2011,(3):59-60
《淮阴侯列传(节选)》(见苏教版《(史记)选读》)篇末太史公评论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其中“学道”二字如何理解.选文未加注释,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参考译文”则把这几句话译为“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相似文献   

14.
气量     
汉代的两位名将韩信和李广,都统领过千军万马,战功显赫,但两人的气量却大相径庭。 韩信年轻时,曾遭到市井恶棍的当众羞辱,被逼着钻裤裆。胯下之辱,常人难忍,但韩信忍了。后来韩信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被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当年羞辱他的恶棍该吓得屁滚尿流了。但韩信并未秋后算账,而是“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以为楚中尉”。非但不杀,还封了小官。此举充分显示了韩信的雅量。  相似文献   

15.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乾元己亥,漫叟待诏在长安,时中行公掌制在中书,中书有醇酒,时得一醉。醉中叟诞曰:“愿穷天下鸟兽虫鱼以充杀者之心,愿穷天下之醇酎美色以充欲者之心。”中行公闻之,叹曰:“子何思不尽邪?何不曰:愿得如九州之地者亿万,分封君臣父子兄弟之争国者,使人民免贼虐残酷者乎?何不曰:愿得布帛钱货珍宝之物,溢于王者府藏,满将相权势之家,使人民免饥寒劳苦者乎?”叟闻公言,退而书之,授于学者,用为时规。  相似文献   

17.
人之常言:“博学宏儒”,能当之者谁乎?顾亭林云:“经学即理学”。经学家而通理学的,又有几人?姚惜抱谓“义理、考据、词章不可偏废”,然如何合一?合一者谁?戴震由经学进而言“理”。然在当时评价不一:或以为戴之“可传者不在此”;或以为戴正因此而“功不在禹下”。然戴毕竟年才五十多,论著未竟。真能恢宏江戴之业,兼收刘(大櫆)姚(鼐)之长,合考据  相似文献   

18.
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县,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罚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一人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应。(改写自班彪《东观汉记卷十七·传十二·崔篆》)  相似文献   

19.
【原文】 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臣乎?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匿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论人论事要有辨证观点,不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孔子论管仲就是全面看问题,有辨证观点的。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译文]子路道:“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因此自杀,[但是他的另一师傅]管仲却仍然活着。”接着又道:“那这样,管仲该不是有仁德的罢?”孔子道:“齐桓公多次地主持诸侯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