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惩罚一直在师生中普遍不受欢迎。究其原因,惩罚是教师惩治学生的手段,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在学生心里,惩罚如同魔鬼一般令人恐怖厌恶,作为教师,也不希望出现惩罚这种事件。但大家都明知道惩罚不好,教师惩罚学生的事件却仍时有发生,这实在值得人们深思。据我了解滥用惩罚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惩罚的目的意义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靳红娟 《中国德育》2007,(12):45-45
对于违纪犯错的学生,教师予以惩罚,可使其铭记教训,更好地成长。然而现实中,教师惩罚学生的结果却往往是越惩罚越糟糕。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惩罚不理性所致。教师不理性惩罚学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教育乏力,一旦对学生说教无效,无计可施,就以惩罚来"结束战斗";一些缺乏道德素养的教师惩罚学生,有时不是出于教育的需要,而是为了发泄个人私愤;还有一些教师对教育学生缺乏耐心,不问青红皂白,一罚了之,既省时又省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有人认为惩罚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而且不可缺少的手段。尤其是在大力倡导赏识与鼓励的今天,有人主张应当赏识学生、肯定学生,不应当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的教育史,会很容易发现惩罚的身影,并且它的影响力,极其深远。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平等民主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收,赏识教育普及,偶尔出现的恶性体罚学生事件,致使社会对惩罚特别反感,教育界对惩罚也持反对意见,在现代教育中,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惩罚这个词,甚至在教师培训或者校长讲话中一致要求教师不要惩罚学生,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缩手缩脚,对犯错学生不敢惩罚,放任自流。课堂纪律一团糟。正确认识惩罚,如何科学有效对学生实施惩罚,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实现惩罚的目的,通过本文,希望可以给予教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曾霞  谢鹏云 《考试周刊》2012,(41):176-177
针对中小学惩罚过度的情况,本文认为,一方面,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惩罚,防止因随意性的惩罚而酿成悲剧。另一方面,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恰当地使用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现今教师无度惩罚学生的现象,揭示和反思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以达到落实惩罚教育的效果和切实改善教师使用惩罚教育的情况,使教师能够科学地运用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罚”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罚”的行为为结果。它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但是,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又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只要教师讲究惩罚策略,让学生理解、接受并感激教育惩罚的目的还是可以实现的。一、惩罚的适度性策略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惩罚的强度达到刚能唤起所需要的行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为而又会消除不协调时是最理想的。因此教师在操作时只要让他的心灵受到震…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对于教育惩罚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当前,一些教师不敢运用教育惩罚,而另一些教师不当运用惩罚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从哲学、心理学和人性论三种视角探讨了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教育惩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师道尊严的误用;学生、家长对教师不当惩罚的默许和纵容;因惩罚相关规定不明确,教师不敢惩罚.提出解决当前教育惩罚问题的策略:尽快出台教育惩罚相关法规,包括明确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清晰界定合理惩罚、体罚及变相体罚的标准,增加对教师无故忽视或放任学生不良品行的行为进行处分的条例;加强师德教育;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制定班级规范和惩罚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梅州市35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惩罚的看法、态度和心理感受。结果表明:梅州市中小学教师在心理上不倾向使用教育惩罚,但认为教育惩罚基本有用;使用教育惩罚前后情感体验深刻,情绪反应强烈;引起教育惩罚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学生“太调皮”,但使用教育惩罚多是出于“爱生”的动机;使用教育惩罚的手段不够科学,令学生比较反感。  相似文献   

9.
李娟 《现代教育科学》2009,(2):28-28,127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惩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不适当的惩罚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而且会伤害学生。为了促进教育工作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惩罚。  相似文献   

10.
林金玲 《考试周刊》2013,(34):169-169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罚是一种爱,应该讲究技巧。教育惩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始终怀有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11.
教育惩罚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施加的惩罚,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不符合社会期望或教师要求的思想行为做出的一种否定,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按照社会或教师所期望的方  相似文献   

12.
教师惩罚学生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 ,社会各界对教师惩罚学生的现象进行了全面批判 ,一致认为教师惩罚学生缺乏人道主义精神。那么 ,我们教育中所运用的惩罚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还应该不应该运用“惩罚”这个教育手段呢 ?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呢 ?一、惩罚的种类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 ,就目前情况来讲主要有以下八种 :1、斥责 ,警告。学生的行为和教育要求相去不远 ,往往先被教师斥责或警告。2、罚站。这种方式最普遍。学生所站的地点和时间长度反映了所犯错误的程度。3、罚作业。这种方式往往用于不完成或不按时、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4、剥夺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最近新闻媒体不时报导教师教育的暴力行为 ,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 ;另外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部分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纪律现象不抓不管 ,不敢提出带有强制性的要求。他们认为严格管理是对学生的惩罚 ,而惩罚不是素质教育 ,对学生放任自流。有些教师由于对惩罚教育没有深入的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实施暴力的惩罚 ,甚至残害了学生的身心。可见 ,正视惩罚教育 ,让惩罚教育占有教育的一席之地 ,开展对惩罚教育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惩罚教育是一种合法的教育制度惩罚教育和正面教育一样 ,都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惩罚要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中,适当的惩罚必不可少,但少数教师在惩罚学生时却有许多不当之处,有的把惩罚学生当家常便饭,有的把体罚当作惩罚,有的借惩罚来发泄私怨……这些使大家对教育中的惩罚十分反感。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应及时肯定;而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适当的惩罚将有助于其克服和改正。关键是,惩罚要讲究方法。首先,要把哪些行为会受到惩罚和受到怎样的惩罚跟学生讲清楚,最好和学生一起来制定这样的纪律。这样做不仅会使孩子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且会自愿接受惩罚。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措施,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制定的,也不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的惩…  相似文献   

15.
宋炎玲 《河南教育》2005,(11):42-42
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芎粤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16.
郑婵玲 《生活教育》2014,(16):110-111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包括身体上的体罚和精神上的惩罚,其原因在于社会和学校都支持教师惩罚学生。教师惩罚学生要以爱为前提,讲究艺术,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应遵守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罚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施加的惩罚,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不符合社会期望或教师要求的思想行为做出的一种否定,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按照社会或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要实现教育惩罚的教育功能,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新梅 《河南教育》2005,(11):42-43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19.
试论惩罚实施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惩罚中隐性教育与其他显性教育的冲突,导致教育的不一致;惩罚方式与学生犯错后心理状况不匹配,导致惩罚无效;惩罚原理与兴趣原理发生冲突,导致选择困难;对缺乏凝聚力的班级采用集体惩罚,激化师生、生生矛盾;教师把自身消极情绪投射到学生错误上,导致惩罚滥用;惩罚程度与惩罚对象不符合,导致惩罚不当。  相似文献   

20.
惩罚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惩罚中隐性教育与其他显性教育的冲突,导致教育的不一致;惩罚方式与学生犯错后心理状况不匹配,导致惩罚无效;惩罚原理与兴趣原理发生冲突,导致选择困难;对缺乏凝聚力的班级采用集体惩罚,激化师生、生生矛盾;教师把自身消极情绪投射到学生错误上,导致惩罚滥用;惩罚程度与惩罚对象不符合,导致惩罚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