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西部经济,需要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类型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规模、形式和层次,充分地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西部高等教育目前的规模、学科专业、层次结构框架培养出来的人才结构总体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西部经济对人才的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而高校自身的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也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学意义上说,"适应性"是指教育主体根据客观的当前要求、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能够积极应对、主动调整和改变自身的特征的能力。高等教育系统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不断进行信息交流,自动调节、优化结构来恢复稳定状态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高等教育适应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的"适应—不适应—适应"的过程。西部高等教育现况是:高等学校数目少、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小、竞争力低;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错位现象;国家重点学科分布不均衡,专业设置失衡。因此,增强西部高等教育生态适应性必须构建"政府主控、社会主导、高校主体"的长效运行机制,促使西部高等教育与生态环境的真正适应。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与云南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加入WTO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这一切无疑对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国际论坛早就有人预言 ,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是亚太的世纪 ,也是中国的世纪 ,而未来中国的发展 ,将步入西部经济时代 ,因此 ,作为中国未来经济的脊梁 ,西部的发展必将成为 2 1世纪的焦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云南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的大开发、大发展已构成教育现代化的氛围和牵引力 ,同时也要求教育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 ,为社会现代化储备现代化的人才。本文就云南高等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教育制度创新及在教育投入、人才问题、创一流学科等方面 ,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借鉴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和教育类似于出口的思想,通过面板数据(Panel data)分析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只有0.13%,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溢出效果并不显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产出弹性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加国家高等教育投入、发展高低重心不同的高等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我国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等情况的出现,高等教育面临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需要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建立对大学的淘汰机制、大学要尽快适应人类文明社会转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及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理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努力,助力我国早日建成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避孕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结构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为主旨和特征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产生了广泛的积极效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目标,决定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并决定3年内“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那么,如何在当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情况下,做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究竟要反一个什么样布局和结构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作出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高等教育管理重心下移,这为高等教育在各区域的布局适应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十年来,区域高校数和在校生数占全国比例均与各区域人口比例趋向一致,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各区域的布局结构除受区域经济水平的制约外,人口也逐渐成为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关键性因素.各区域人口与高校数、人口与在校生、GDP与高校数的相关性系数历年趋强,证明我国高校布局结构与各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趋强,高校布局结构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追求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追求,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2010年的数据,对东、中、西部地区1在高中毕业生规模和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及其占全国的比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在高中毕业生和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占全国的比例方面均略有下降,西部地区有所上升,中部地区基本持平,同时男女生入学机会基本持平,说明国家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东、中、西部绝对数据差距依然很大。平衡地区间高校分布情况是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上海在80年代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已基本形成包括49所普通高校,67所成人高校的多科类、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教体系,然而从上海建立“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和面向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现有的高教体系还存在许多缺陷。上海的高等教育要为“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服务,就必须构筑科学的、切合上海实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教体系。一、构筑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是“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包括科类、层次、形式、管理体制、地区布局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的合理、体系的完善是从根本上扭转高等教育与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化推进、新兴城市快速发展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两级管理、两级办学"带来的阻力。整体提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构建以人口布局为依托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形成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专业类型结构,探索与城市综合实力相匹配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具体而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应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和人口数量布局高等学校;加强学校分类建设与管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立健全教育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总体结构和规划走势,而且深刻影响到政治、文化、经济资源的整合演变和推进模式。众所周知,我国在本世纪之初为了适应全球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的变革要求,大规模地对地方师专和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中等师范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结构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为主旨和特征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并产生了广泛的积极效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目标 ,决定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并决定 3年内“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那么 ,如何在当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情况下 ,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西部人力资源生成与提高的重要途径。由于受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体制、观念、方法与手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要适应西部大开发与追赶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需要,实现西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现实的选择。从教育创新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引导性而言,教育创新是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高等教育超过“高墙深院”与社会发展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如何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对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调查和优化,包括层次结构、种类结构和专业结构,布局和调查和优化等,使教育产业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直接反映和影响西部的社会公平。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区域经济水平、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高校区域布局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不公问题突出,教育公平发展受限。究其缘由,既有教育政策与管理体制之弊,又有招考制度"城市化"倾向之偏,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经济阶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为了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发展,构建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前提;打破招生考试制度瓶颈是关键;完善西部高等教育投资机制是保障;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彰显西部大学个性与特色是根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管理法制化,依法治教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现已出台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教法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立法工作也已势在必行。在此笔者欲就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原则和主要内容谈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仁们。 一、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原则是高等教育立法的重要依据。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服务是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这也是高等教育的总目标,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高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世界各国中,高等教育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而且影响着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许多国家在其立法中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如法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在国家的计划范围内,推动地方和全国的发展,促进经济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也朝着国际化深入发展,留学生教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来华留学工作已成为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留学。以四川省为例,研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内陆地区的开放程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整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区域差异性较大,以区域为系统单位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使其均衡化与协同发展是新时期重要的战略目标。东北三省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属于中层档次。随着政策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转变,东北三省从一个整体区域系统的视角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要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各自的科技综合实力和办学特色,进行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支援国家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经济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础.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指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的满足度,以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能力.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由教育基础、教育主体、科学研究和教育投入4个核心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具有竞争力等级分类的模糊性和教育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模糊性,以及数据统计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